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基于多传感器训练信息融合分析技术是当前科学化训练的前沿技术。多传感器训练监控可以避免单一传感器监控训练的局限性,获取更多的训练信息,提高训练监控的准确度。本研究综合应用系统分析法、多源信息融合法等研究方法,研制了一套可以采集皮划艇训练视频信息、桨频信息、成绩信息和个人机能信息的皮划艇训练集成分析系统,并利用系统进行了皮划艇训练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策略和应用的研究。该系统在国家皮划艇队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多传感器的皮划艇信息融合分析技术对于解决皮划艇训练信息的协同利用,提高训练效果评估等难题具有现实的意义,该技术有助于皮划艇训练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皮划艇训练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剖析及重新认识皮划艇训练的本质特征及规律,为构建皮划艇科学训练理论体系奠定基础,整合了皮划艇速度训练新理念,建立了训练实践操作平台,并围绕奥运战略,改革竞赛制度,以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竞技表现能力,实现合理调整教练结构,"借脑"实现第一资源扩张,促进了教练员个体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近几届我国代表团的金牌分布演变、奖牌分布演变、优势与潜优势项目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牌分布点逐渐增加;2.奖牌分布面更广;3.游泳成为金牌和奖牌的新增长点,已经成为重点优势发展项目;4.我国竞技体育整体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结构发生了调整。最后,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嬗变现实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男子古典式摔跤队参加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的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统计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训练提供现实依据,提高我国男子古典式摔跤的训练和竞技水平,争取实现2008年男子摔跤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亚运金牌优势项目的发展走向,分析了影响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影响因素。认为:田径和游泳项目是我国夺取亚运金牌的重要支柱。我国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的忽视和淡化。我国的经济基础、体育体制、奥运争光计划、金牌大项、传统优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推广都是影响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建议:结合奥运夺冠计划,以年轻选手为核心,制定详细的亚运会夺冠计划。大力发展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格斗类同场对抗项目。充分重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应该选择上下协同发展的道路。撤出一部分项目的竞争,为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弱势国家留出奖牌余地,而在参与的项目上则要尊重对手,保证发挥出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6.
皮划艇在水中的运动是通过人的划桨动作推动船向前进,而皮划艇所获得的动力都与桨叶的流体动力性能有关,它直接影响着船速的变化。论述了流体力学在皮划艇项目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的体育流体力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为设计高性能水上运动器材奠定基础,为皮划艇运动训练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对皮划艇项目参加雅典奥运会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皮划艇的项目规律特点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皮划艇运动是体能类次最大强度条件下乳酸加有氧供能的技术性强的竞速运动项目,其制胜规律是技术加体能的完美结合"的理论观点;结合对当今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研究,为皮划艇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导向;并根据皮划艇项目目前开展的高原训练探索,以自身实践经历示范高原训练应注意的各项细节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2年中外运动员伦敦奥运会皮划艇成绩与目前我国运动员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匈牙利、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仍然在该项目中处于垄断地位。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存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并对2016年奥运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况及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全能及单项决赛中的难度价值与完成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女子团体中国队水平的有所下滑;全能决赛有望在敦奥运会有新的突破;跳马仍然是中国女子体操的软肋;高低杠必须创新编排,符合国际潮流的趋势;平衡木继续必须创新编排,提高稳定性,自由操单项虽强,整体实力有待提高。2012年伦敦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体操队将有实力在团体、全能、平衡木、高低杠、自由体操等较多单项上夺得金牌和奖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以及该项目的特点,探讨了我国激流回旋项目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合理改进建议及如何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27届奥运会中俄男子竞技体操实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法,以第27届奥运会中俄12名参赛男子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中俄两国男子竞技体操的实力。结果表明:本届奥运会团体中国队略占上风,全能及单项俄罗斯队占优,今后我国体操训练方向应由单一的全能型向多元的全能、单项并存的方向转变。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改模型的稳定性。效标关联效度表明,反社会行为与自我定向有积极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任务定向有积极相关。认为23个条目的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信效度,是有效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优势和潜在危机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资料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34届世锦赛、第27届奥运会和第九届全会运体操比赛的部分中外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中国男女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体操队的实力在短时间内仍保持领先地位,女子团体暂时还缺乏夺金的实力。中国男子体操队和女子体操队不乏全能型选手,但他们都存在弱项。中国男队在各单项上都存在夺金的实力,但力量素质、动作稳定性和心理能力有待提高。另外,近几年我国体操训练人口逐年下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女子强项高低杠有滑坡趋势,男子单杠与世界强队距离拉大等现象,如果不加以正视,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赛我国体操成绩将难再现悉尼奥运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曲棍球实现突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女子曲棍球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也是我国集体球类运动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最好成绩的团体项目,通过对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曲棍球比赛的分析,为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使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在以后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5.
第28届奥运会体操男子跳马比赛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跳马项目历来是中国队的强项,在历届奥运会的比赛中都取得过好的成绩,本届奥运会跳马项目的失利,应该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跳马项目的优势已经受到新的挑战,各国运动员在动作的难度,完成情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奥运会体操比赛录像统计与分析,对男子跳马的比赛进行分析,找出中国队跳马项目现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肖钦和滕海滨完成的单杠并腿特卡切夫腾越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14届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单项实力仍将会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但单项比赛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起评分逐渐接近10分,竞争主要表现在难度、动作的编排创新及稳定性上;单项呈特长化发展趋势,规程和规则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准确把握各单项技术发展趋向,大力培养“特长”型选手。旨在为我国男子体操的教学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以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内容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进行研究。期望能更好地促进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研究,推动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珂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70-157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中国队和与赛队的进攻速度进行统计和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对中国队和与赛队不同获球方式的进攻速度进行细分比较,深入分析我国男篮进攻速度慢的原因;并针对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雪车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中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训练安排是科学训练的关键。本研究以带领中国国家雪车队参赛训练的经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科研成果归纳分析,填补我国对该项目理论研究的空白。结论:1)中国国家雪车队赛季训练计划内容、方法手段、负荷控制基本与世界高水平队伍一致;但队伍运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2)训练方法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重复法、模拟训练法为辅。训练手段以滑行训练为主,有6大类,30余种。3)训练负荷安排重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神经疲劳和机体疲劳两方面,考虑滑行训练、推车训练、身体训练3部分训练负荷的叠加效应。训练负荷的控制主要依靠运动学测试评价、运动员的反馈、教练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