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回应。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要强化整体设计,致力实现课程思政的系统架构;要注重课程开发,助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要着眼教学实效,着力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要聚焦课程运行,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从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加强"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西文化对比》课程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育人目标;研究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等四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理论课达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以此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的整体水平。教育类专业自然也要承担起开展课程思政的责任。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敏锐、育人能力不成熟、思政教学设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教育类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需要先学习思政育人要领,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再积极提升教师思政的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高校专业课、通识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标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教育理念.以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思政理论,将思政元素与与专业法律课程有机融合,完善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会展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无声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中的现状,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路径,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文章讲述了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发展现状,分析了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是架构课程思政体系的目标与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专业课视角找准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完善,实现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育教学体系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和"大德育"思想格局,本文将梳理保险学原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考虑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把握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的引领作用,厘清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有助于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提升。成人高校可通过培养教师思政能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课程思政设计、完善思政评价体系等路径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推进思想政治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法治意识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开发与利用法治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基础。文章探讨了学生法治教育的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衔接的意义,分析了中学与大学共同开发和利用学生法治教育资源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推进中学与大学教育资源共同开发与利用工作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理顺不同阶段思想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模式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提高教师素质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性强、业务精、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 ,是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化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高校思政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十分普遍,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学生、教师及教学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成长的心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思政课认识不足或群体文化的影响等,课堂因素包括内容枯燥、缺乏互动性等,以及外界因素,如娱乐方式的增多、学生兼职或考研的影响等,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改进,如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学风建设等等,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出勤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专学历教师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建构的实验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存在诸多不足.大专学历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应以高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学制三年,按小学课程门类分科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来培养专业教师.在课程体系建构上应该遵守五个基本原则,建立由公共综合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育类课、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课四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把教育实习由原来的6周延长为15周,以利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相继召开,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正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全员、全课程、全过程。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是建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强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实证研究表明,高校“两课”教师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主体心态结构调理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高校“两课”教师自觉调理心态结构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比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思政课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比赛,通过领悟技能比赛的内在要求,根据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而促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根据比赛要求注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学习观念,以此更好地实现课赛协同,打造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矫正创新创业观念,转变思想偏差,引领"双创"发展态势,提供人才支撑,还能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深化协同育人.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融合方法的关联性不高、融合体系的完整度不够、融合内容的创新性不足以及融合平台的现代化不强等问题,建议高职院...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为推动多元化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需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有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食品毒理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挖掘食品毒理学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达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