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单谓语句中,自然地以说话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语境,“着”有表“已然”的绝对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着”中的“着”有表“同时”的相对时功能,在谓语位置上,“着”呈“绝对时”功能。“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用,而和“着”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过去时”、“进行时”及非限定性小句“V+ing”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汉语的“着”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2.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3.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的是动词复合体(verbcomplex)中附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成分——路径和体的表达。英语中附加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副词和动词词缀,汉语中附加语是动词的补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动词和形容词。英语和汉语使用附加语表示路径,有较多的对应成分。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附加语来表示“体”,但是两种语言的对应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5.
丁姜文 《海外英语》2011,(11):170+172
动词隐喻在英语语篇中大量出现,它是一种重要的隐喻手段。动词隐喻在形式上多以过去时出现,实际却隐含了其它意义,如表示虚拟语气、礼貌和愿望等。过去时可以表示现在时间,也可以表示将来时间。然而,人们对动词过去时隐喻功能的分析还不够系统深入。该文从语法隐喻的概念出发,谈谈动词过去时隐喻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而对英语语篇结构有更深入和更广泛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英语时态是由动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来表示的。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通过动词的形式来判别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即:是表示现在的、过去的,还是将来的时间等。然而,我们所说的“一般地”并不是说是“绝对地”。在英语中,也有不少例外是不能仅仅从动词的形式来识别动作或状态所表示的时间概念。以下仅以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时为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示.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的持续,以及用于存在句表示某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英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通过词语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的语法范畴.通过分析,得出“着”在汉语中的表达不同语法意义时可以与英语中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两个重点语法项目,都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用法容易混淆。其实,要区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并不难,只要掌握以下四点“不同”。一、概念不同现在完成时表示某一动作发生在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或对现在的情况有影响。它着重说明现在的情况,而不是动作本身,属于“现在”时态范畴。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并不表示同现在的关系,属于“过去”时态范畴。二、构成不同现在完成时构成:主语 have(has) 动词的过去分词 其他成分一般过去时构成:主语 动词的过去式 其他成分三、用法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从学生的练习中发现学生对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时态和动词的用法与搭配不够清楚。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题目要求把“自从他病了以来,我常常给他写信”这一句子译成英语,不少同学都译成:“I have often written to him since he was ill.”实际上,这个句子跟原句的汉语意思并不相符,应理解为:“自从他病愈以来,我常常给他写信”。正确的译法是:“I have often written to himsince he has been ill”。据了解,同学们出现这样的差错,主要是他们习惯性地认为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都是一般过去时,而不知道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同时也没有注意since从句中的动词区别。我们知道,在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通常只用一般过去时的非持续性动词,主句的谓语动词用现在完成时,主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可能是发生在since所表示的“从……到某时”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只发生在这段时间的某一点,since从句的动词常常表示某一短暂(或瞬间)动作的完成或结束。例如:She has lived with ...  相似文献   

10.
由时间一维性原则出发考察“着”、“了”、“过”等体标记的同现。体标记助词“着”、“了”、“过”等虽不与具体的绝对时间挂钩,但其表示的动态要在时间过程中体现出来,因而指示动作行为的相对时间,映射句子的语义结构,制约句子的语序表达。体标记的同现是有条件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具有有序性。居于语义表达中心地位的动词(结构)是限定动词(结构),通常位于多动词句的末尾。表达伴随状态意义的动词(结构)是非限定动词(结构)。如果多动词句的两个或多个动词(结构)都是限定动词(结构),则是汉语里典型的连谓句。  相似文献   

11.
"大、小"的空间义是表示事物的整体形状,可以与各种维度类型的事物组合,倾向于描述维度不凸显的事物。"大、小"几乎能够描述绝大多数的抽象事物,其隐喻义的目标域大致分为时间域和抽象量域。  相似文献   

12.
考之上古音韵、《诗经》韵脚用字及形声字与声符的音韵关系,“朕”与“身”、“石”与“担”完全符合假借的前提条件。“云”为“ ”之省形简体,象刚分娩而下的胎儿之形。用为构字部件,“云”所表之义多与水流有关;而“ ”所表之义则多与胎儿有关。“吕”乃“宫”之省形简体,上古语音中“宫/吕”曾以复辅音“gl-”为声母,故“吕”既可充“竆/窮(穷)”字的声符,又可充当“闾”字的声符。  相似文献   

13.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4.
"X奴"系列网络新词,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即从句法结构看其组合的规律,包括与"奴"搭配的有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语义分析这一系列词的语义构成,它既保留了被奴役的义项,也包括其他新的义项;从语用分析"X奴"系列词义的社会价值、社会原因、使用人群。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语词理据》在探求原生词理据时求助于语言起源上的叫喊、感叹和摹声等假说,这些假说是不可能得到证明的,是行之不远的。语言的理据研究应该是严肃的,不能曲为解说。  相似文献   

16.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在以往各家对"V不C"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作有限的补充,提出"A不V"式构词类型。对这一形式涵盖的词语作基于语义表达的结构类型分析,通过对深层结构的挖掘,增进对这一结构式所涵盖词语的凝固程度的研究,揭示它们在汉语词汇中的特殊性,以期提高对汉语中一些熟语性词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