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时期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时期。由于器官衰老、慢性病及活动能力受限等限制了其社会适应能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心理、生理上分析并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1990年10月北京市对部分机关干部做健康调查,3000名被检人员中,患病者占57.4%,患两种病以上的人占37.04%,辽宁省31个省直机关1000多名干部中患病人数占30.4%,河南安阳市在一次机关干部健康调查中67%的人患病。中央党校在对学员的一次体检中,发现40%的人患各种慢性病。据卫生部“中国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研究”预测,今后我国慢性病呈上升趋势。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6000万人,恶性肿瘤患者3000万人,脑病患者500万人,平均每天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部潜在寿命损失的63%,到2010年全国将有高血压患者1.1亿人,因此现在不失时机地提出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加强广大干部的体育锻炼,降低发病率,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3.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亚健康问题非但没有减少,慢性病反而逐年增多,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占因病死亡总数的61%。原因是什么?现代科学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关键是生活方式,慢性病就是“生活方式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公告:“在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55%,已有高血压发生脑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癌症减少1/3,传染病减少50%以上。”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可控制的68%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克服和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疾病、健康长寿的最好法宝。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质测定、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对居住在海拔1100-2000m高度的甘肃亚高原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亚高原城乡居民的身体形态和体质状况较好,男性身材高大健硕,女性身形高挑丰满。心肺功能突出,爆发力、力量耐力、平衡能力较差,亚高原特征突出。亚高原城乡居民的体质状况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城镇好于乡村。1/3的城乡居民患有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颈椎病、骨关节疾病、高血脂、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冠心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是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炎是我校患慢性病的师生员工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病种,为害也较大,从我校近9年来上保健体育课的304人中统计,有73人患肝炎,约占患慢性病学生的24%。它严重影响师生员工的健康、工作、学习、生活和学生的毕业、分配,甚至生命,根据我校自82届到86届研究生中统计,有6人因患肝炎退学,休学,一人因毕业后患肝炎不能分配工作,后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出血而死亡,这给国家,个人造成很大损失。肝炎患者对周围人的威协较大,预防不好,还会在周围蔓延,搞  相似文献   

6.
医学气象学研究表明,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时间生物医学的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凌晨发作,而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和中风的发病率以清晨为高。凌晨4点左右,人的心跳与呼吸速度减慢,生命活动处于最低点,此时心脑动脉的血流极缓,易致血栓形成,心脑缺血;而当清晨人从“半休眠”状态苏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年龄增长、体质指数不正常、吸烟、喝酒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外;睡眠时间投入、0.5 h以上的长时间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独立显著。每天睡眠时间每增加1 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降低14%。每天休闲久坐的时间每增加1 h,得慢性病的几率将随之增加11%。每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增加1 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可有效降低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并随年龄增长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休闲久坐增加、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其负向作用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陕西省某地2004-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资料,分析该地区出血热发病趋势.方法:收集陕西省某地2004-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历年发病率资料,采用平均增长速度分析该地区出血热发病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1年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4.34%,同期全国出血热下降速度为11.82%;陕西省作为出血热高发地区,整体发病率高于全国发病率水平,且降低速度慢于全国.结论:陕西省该地区出血热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免疫接种,防鼠灭鼠等措施,控制出血热对该地区人民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健康123     
《健身科学》2013,(8):8-8
1.93亿中国民政部最近在北京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称,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3亿人,占总人口的1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亿人,占总人口的9.4%。16%过去20年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在上  相似文献   

10.
图说健康     
《健身科学》2015,(3):52-53
常食辣椒可防治慢性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南方的高血压、肥胖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较北方低,目前虽无确切科学统计证明,但西南地区居民有嗜辣的饮食习惯,很可能是辣椒素在起作用。痰多咳嗽慎服止咳药医学专家提示,咳嗽药的使用有一定风险。如果是因痰液刺激引发咳嗽,止咳药会使痰液难以排出,淤积于呼吸道,成为细菌、病毒生长的温床,进而加重感染。如果痰液量太大,还可能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common in athletes and can impair their ability to train and to compete. Furthermore, continuing exercise during infectious diseases may lead to prolongation or aggravation of illness with severe acute or chronic organ manifestations. Therefore, even simple infectious diseases require a sufficient period of convalescence and recovery, during which exercise may be not allowed. Nowadays, especially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with high pressures on players, staff and clubs due to broad public interests as well as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 return-to-play decision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Based on previous suggestions and our own experience within amateur and professional athletes and football players, 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 short overview on return-to-play decisions after commo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football players.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循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对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动作为大众健身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及治疗中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仅就运动、CRP与慢性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使受伤的机体得到康复,运动在促进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健康服务是健康服务业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蔓延和政府重视的角度分析了运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又从运动健康服务业服务对象定位不清、盈利能力差、服务创新能力低、领导团队结构失衡等角度分析了运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概况了运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肥胖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中老年女性肥胖人数日趋增高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老年女性肥胖危害进行了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脑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脂质代谢紊乱又可以损伤B细胞功能(即所谓"脂毒性")和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文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施以运动及灵芝多糖双重干预后,发现运动结合灵芝多糖在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同时有明显降低血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8省市110名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进行耳、鼻、咽喉官能损伤调查,结果发现损伤发病率高达100%.相关损伤发病率最高的9种疾病依次为:中耳炎、迷路炎、外耳道炎、慢性鼻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歪曲、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上颌窦炎等.疾患以慢性损伤为主,对运动员身体、训练及比赛影响较大.结合游泳运动的特点及游泳运动员的健康状况与培养价值,就发病率较高的9种损伤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体重、身高等体格检查项目和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间的关系,以教职工主体为哈萨克族、汉族组成的新疆高校作为样本,对哈萨克族、汉族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对比调查分析,确认该院教职工肥胖率患者人数达50%,高血压患病率居高,各种慢性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85.3%,针对该局面,探讨体育锻炼组织形式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联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体育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样本中从事和不从事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灵活性和慢性疾病患病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太极拳不但能推迟衰老,焕发青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对慢性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decades of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exercise immunology have shown that the immune system is highly responsive to 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 training. Moderate exercise bouts enhance immunosurveillance and when repeated over time mediate multiple health benefits. Most of the studies prior to 2010 relied on a few targeted outcomes related to immune func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echnologic advances have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a multi-omics and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to exercise immu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etabolomics, lipidomics, and proteomics as they pertain to exercise immunology, with a focus on immunometabolism. This review also summarizes how th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he gut microbiota can be influenced by exercise, with applications to human health and immunity. Exercise-induced improvements in immune function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ountering immunosenesc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emerging omics technologies will more clearly defin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what is currently known regarding a multi-omics approach to exercise immunology and provid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investigator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高校师生存在运动不足及运动不科学,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专家访谈,高校资源考证,总结所调查的资源与资料对当前高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高校创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高校构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这一设想,创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旨在为高校师生慢性病的预防、体质的提高,提供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