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不能仅仅纳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中加以研究,而应从文化学的角度加以揭示。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异化,它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生个体因素、教育本身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一亚文化现象,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同化、渗透和包容。  相似文献   

2.
研究俄罗斯的庄园文化在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俄罗斯的庄园文化,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庄园是一个社会—行政、经济—经营、音乐、建筑艺术以及文化的中心。在这里,贵族文化与农民文化、家庭传统与社会传统、城市文化与省城文化、俄罗斯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因此,“庄园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庄园文化的一方面——庄园内的家庭教育着手,剖析家庭教育系统对庄园内独特的精神文化世界的形成、俄罗斯人性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庄园内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形成俄罗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立足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视阈,“于丹现象“毋宁说是对”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它的“粉墨登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这个特殊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中国站在在民族文化更新的角度对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的“普遍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当代呈现,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派或现代群体的置换;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是当代文化再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开发资源。加速人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加快中国现代性文化的自觉呈现却是关键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文化思想中表现出了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认同其主体地位和合理价值的现象,这种文化“保守倾向”主要表现在: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对中国本位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整理国故的情有独钟。“保守倾向”的形成与胡适早年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与胡适的文化使命感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及其后的文化争论也有着密切联系。胡适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形式上“激进”而内容上具有“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是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虽然具有浓厚的血缘小团体性、宗法性,但它强调忠孝的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建设当代社会伦理,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洋 《职大学报》2004,(1):15-18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史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洋 《职大学报》2004,(3):15-17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中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启波然”实际上是根据父系继嗣原则繁衍而成的父系单系继嗣群体 ,它是哈尼族父权制度能够长期延续的基础 ;它的依托是原始自然经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哈尼族的“启波然”正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音乐人类学主张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音乐人类学理念和多元文化音乐现实际上在不断地影响钢琴教育及其创作与演奏风格的民族化和多元化.将音乐人类学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引入我国的高等钢琴教育中,表现中国文化元素,体现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目前,强化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是我国高等钢琴教学的重点,而钢琴教师树立“知识多样性”或“文化多元化”的理念,提高其专业素质,是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文化是对信息时代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概括。它具有人—机—自然—体化、精神物化、科技综合化、世界文化等显著特征。计算机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面对计算机屏幕”已成为一种普适的社会文化模式,计算机已成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典范和文化“图腾”。在计算机文化冲击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13.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语言,它与其它艺术语言一样,都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忠实记录,其语言特征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研究艺术观念纷繁多元的当代美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在各种观念指导下绘画语言合乎逻辑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拟亲属称谓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亲属称谓是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人称指示功能,还能鲜明地体现出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的精神风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中最典型的拟亲属称谓就是“哥哥”一词,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宗法社会的特征和北宋特定历史时期的市民俗文化风貌,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摘要:“城中村”是村中城市化过度的产物,是中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居民体育出现无序发展现状。为促进“城中村”居民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作为考察对象,选用大量的个案研究,以个人、家庭、组织及社会为纽带了解“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以社会失范理论解释发生在“城中村”中的体育赌博、体育犯罪、体育传销、体育非法组织等社会解组现象,分析“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框架构建“城中村”体育的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制度,使“城中村”体育发展趋于良心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城中村”传统文化对人的控制已经减弱,而新的文化价值尚未构成,因此社会失范在这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控制失灵现象是“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城中村”的社会体育结构和规范制度对控制发生在“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城中村”应该依靠村委会的力量,重建“城中村”体育公共空间,建立一套规范的社会体育规范体系,管理“城中村”体育,从而达到“城中村”体育组织的自主整合。  相似文献   

16.
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世界普遍厌恶张扬、竞争、扩张的时代大背景下,追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浪潮正在兴起.太极拳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在这一世界性的追求中,满足着这样的文化需求.太极拳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文化典范,是休闲时代的必然需要,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出了上好的文化品味.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种族人群的健康,有利于教化世界所有成员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们应该自信和自豪地断言,中国的太极拳文化应该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固然是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但它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和社会的传统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传统生活方式基础的农村公社对十月革命的发生、进程与结果,都有明显影响。19世纪以来农民反对村社束缚,要求独立地位的斗争为十月革命创造了经济、文化条件,但创造十月革命政治条件的却是斯托雷平改革后农民维护村社的斗争。这造成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它在以农民土地占有制消灭地主占有制的同时,也用村社消灭了独立农民,从而使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留下了很多宗法因素。这给苏联社会主义后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DINK 家庭”——新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K”即英文.“Daple In No Kiddy”缩写的中文谐音.“丁克夫妇”是英文DINK的音译,特指双收入、无子女的夫妇.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家庭模式”——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孩子,而组成一个个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六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国曾流行着这样的“两人世界”,并称之为“丁克家庭”或“丁克夫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丁克夫妇”这一家庭模式带给社会一个崭新的现象.一、“DINK家庭”冲击神州本来,丈夫、妻子、孩子,这是普天下公认的最标准的家庭结构,而中国的生育观念受小农经济的制约,追求的是传宗接代,多子多孙.然而,曾几何时,在当今中国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出现了“DINK家庭”,而且数量与年俱增.当中绝大多数人是年轻人.十年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不生育文化”,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同样有了市场.据北京的一次调查表明,在1984年以来的结婚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复仇主题在文学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血亲复仇,往往以超常态的极端方式体现。复仇被称为“野蛮的正义行动”,往往体现为被复仇对象力量的强大,身负复仇重任的主人翁只能采取某些极端的手段来换回自己应该得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对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原野》就向我们阐释了这样的一种复仇境遇,体现除了别开生面的复仇精神。1.两部作品在产生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被人误读、曲解的现象。《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后期代表作“四大悲剧”之首,曹禺为人熟知、引起了巨大轰动的作品却是《雷雨》。发表于1937年的三幕剧《原野》,是曹禺早期话剧创作中最受冷落的一部。关于《原野》的主题,过去的文学史多把仇、焦两家的斗争简单理解为农民与恶霸地主之间的冲突,讴歌仇虎“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精神。表演当中,它也极难像《雷雨》一般赢得观众的认可。曹禺1983年自言:“《原野》是讲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它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当时我才26岁,十分幼稚!)。它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思想。”一些读者也表示:“我觉得它比名声显赫的《雷雨》还要好,整个阅读过程恍若置身于炼狱。”而哈姆雷特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