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前身,是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实业教育制度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0 4年 1月 13日颁行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系统———《癸卯学制》 ,迄今为止 ,面世整整 10 0周年。《癸卯学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该学制的颁行使中国教育终于融入世界教育发展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者,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普通、实业、师范教育并行发展,学制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清末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民 《职教论坛》2005,(16):61-64
清末实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经洋务学堂、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相继颁布与实施,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体系的框架,并具有了若干与当代职业教育相似的特点,对后世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高等职业教育从洋务运动到1949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至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期间的高等实业教育思想萌芽与教育实践形式酝酿期,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至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确立前的高职教育体制初创与教育实践形式初步展开期,1922年壬戌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至1949年间的高职教育实践形式全面发展与曲折发展期。  相似文献   

8.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他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为指导,锐志兴革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他主持制定的我国近代第一部在全国颁行的学制——“癸卯学制”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体西用”的提出与建立新学制的设想张之洞生活在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模仿西方的系统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徒袭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之皮毛,力图将中国近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设防于纲常之屏障中,他那“永不悖经义”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阻碍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520页写道:“……1917年5月,教育界和实业界黄炎培等48人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实业教育正式改名职业教育。”此中提出两个问题:一、职业教育由实业教育改名而成;二、改名的时间在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后。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中国近代实业教  相似文献   

12.
从清末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开始,中国开始了现代职业教育法制化的进程。1912~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公布了《学校系统令》及各学校令和规程,又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包括《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1922年,壬戌学制由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以综合的形式规定了职业教育学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戊辰学制,基本上延续了壬戌学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定。1932年2月17日,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职业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措施,基本上形成了旧时中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3.
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旧制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并非仅为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内涵、功能以及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与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职业教育家自下而上的推动以及欧美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相联系,这一历程加强了职业与教育、社会及个人的联系,变革了劳心胜于劳力的教育传统,并借助学制的改进推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是我国当代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但就我国教育发展而言,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曾被称为蒙养院、蒙养园、幼稚园。蒙养院是中国近代正式颁布且实施的第一个学制中所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这个学制中确立了学前教育的地位,从此中国的学前教育开始摆脱过去基本上由家庭进行的传统模式,逐步向由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蒙养园和幼稚园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学制所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1910年及稍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将蒙养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靠强烈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以“职业教育”一词来取代“实业教育”。“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并非名称的简单转变,两者在教育宗旨、教育目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设、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现出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同历史使命和不同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叫做“学堂”。当时仅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后,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学制。  相似文献   

18.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清朝末年由国家颁布的两部学校教育制度。研究这两部学制的基本概要,以及这两部学制颁布前后中国职业教育发端和发展的概况,不仅有助于认知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而且有利于引发深刻的历史思考,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求有益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制度的第一个章程。它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很大,清末民初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以它为依据。癸卯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把学校教育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该学制规定,幼儿教育(蒙养院)四年,招收三至七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其宗旨是“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堂五年,招收七岁以上儿童,“以启其人生应有的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  相似文献   

20.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有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寒冬尴尬地聆听着职业教育地位式微和高技人才严重匮乏的交响。有几个语境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消息说“国家有可能让高技能人才推迟5至10年退休,目前相关政策措施正在积极研究之中”;二是中国应届大学生到职业院校“回炉”的新闻在各大城市不约而同地上演。“蓝领”、“高级蓝领”一下子从产业浪潮中脱颖而出并炙手可热。今日“职业教育列入中南海议事日程,培养百万产业大军”的新闻成为职业教育春之序曲的第一个扎实利好信号,中央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财政拨付140亿元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红包”,我们在欣慰与感动之余似乎更该理智考量一下中国职教现状和“百万产业大军”梦想之间的距离。中国职业教育的始祖,当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清末的职业教育以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内容。早在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就指定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业教育制度。中国职业教育从制度到理念,按理都该是功底扎实的。这些年,当大学教育蒸蒸日上的时候,似乎恰以职业教育的衰败为“沉没成本”。整个社会的一个错误逻辑——一个未曾被有效纠偏:大学教育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