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稀磁半导体Co/TiO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进一步探讨制备工艺和测量方法对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影响。通过高真空对靶直流磁控溅射装置和原位退火工艺制备了Co/TiO2薄膜样品,然后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得的薄膜样品的磁性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磁性金属Co的掺杂量对Co/TiO2薄膜的结构及磁性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和颗粒尺寸随磁性金属含量升高而增大;随着Co百分含量的升高,形成的薄膜样品Co/TiO2和Co金属混合结构会减小矫顽力;对于Co含量较低样品其磁滞回线的斜率在低温测量时得到的结果明显小于室温环境的结果,归因于受到了顺磁相的影响。由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此时样品为锐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n部分替代RFe11Ti中的Fe对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RFe7Mn4 Ti(R =Y ,Tb ,Dy ,Ho和Er)化合物样品 .室温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 :所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单ThMn12 型结构 ,且具有良好的单相性 ,其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随着稀土元素的不同而变化 .在DyFe7Mn4 Ti和HoFe7Mn4 Ti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补偿特征 ,补偿温度分别约为 12 3K和 90K .同时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饱和磁化强度及每单位分子式的饱和磁矩 .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利用吸铸和短时间热处理方法制备的La0.8Ce0.2Fe11.4Si1.6B0.5化合物的微结构、磁性以及磁熵变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长时间热处理方法(通常大于1周)相比,吸铸方法制备的La0.8Ce0.2Fe11.4Si1.6B0.5化舍物只需经过1373K真空退火处理2h后,全部转变为单相立方NaZn13型晶体结构.磁测量表明,样品具有较小的热滞和磁滞,B添加使居里温度Tc提高到197K,最大磁熵变为15.3 J/(kg·K).这些研究说明了吸铸短时退火是一种制备磁制冷材料的优异方法,该方法制备的La0.8Ce0.2Fe11.4Si1.6B0.5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磁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制备了La1.2Sr1.8Mn2O7多晶样品.磁性测量表明,1 200℃热处理的样品存在3个磁转变温度,且在116 K~365 K温区范围内磁化强度显著高于1 400℃热处理的样品;同时,1 400℃热处理的样品,在整个温区只存在2个磁有序转变温度,并且呈现出类自旋玻璃态.结合这2个样品的结构分析发现,较高温度处理更有利于双层钙钛矿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高真空反应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CoTiO_2薄膜样品,在退火过程中加入了紫外光照射,研究了退火温度在反应共溅法中对薄膜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形貌和结构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表面颗粒尺度逐渐减小,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磁性相的形成,且500℃退火温度下锐钛矿结构的衍射峰较明显,晶胞变大;磁滞回线显示出样品呈现铁磁性特征,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磁化强度逐渐降低;热磁曲线测量显示有序温度高于120℃。退火过程中进行辐照干预的处理,发现在薄膜制备过程中对薄膜的结构及磁性有重要影响。铁磁性有可能是起源于在热处理过程中引起的磁性离子和氧空位导致的晶格缺陷。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氧化锌(Zn O)陶瓷坯体,然后在1 140℃下常压和高压(20 MPa)烧结2 h形成压敏陶瓷块样品。为了比较烧结方式对Zn O压敏陶瓷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压敏陶瓷的微结构,并测试了Zn O压敏陶瓷的I—U和C—U曲线。结果表明,热压烧结得到的样品晶粒较小,析出相的含量较低。I—U曲线的测试也表明,热压烧结和普通烧结的Zn O陶瓷的电位梯度分别为5 230 V/cm和3 980 V/cm,非线性系数分别为32和19,说明热压烧结Zn O陶瓷的压敏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C—U曲线表明,压敏性能提高的机理是热压烧结导致Zn O晶粒内部的掺杂浓度大大提高,这也与观察到的微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加磁场退火对铁基薄膜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软磁合金薄膜,研究了不同磁场退火方式对(Fe88Zr7B5)0.97 Cu0.03薄膜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和横向磁场退火方式都能有效地提高薄膜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在13 MHz频率下纵向最大GMI比分别为18%和17%;纵向磁场退火能有效消除薄膜样品的磁各向异性,优化薄膜样品的软磁性能;横向磁场退火则能有效感应横向磁各向异性并提高巨磁阻抗效应的磁场响应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共同合作,最近成功地把在低压下烧结的汞系超导体的抗磁转变温度提高至143K,成为目前在低压真空烧结下抗磁转变温度最高的超导陶瓷,创造了该领域内的新纪录。 为提高汞系超导体的抗磁温度,南大、城大与港大的研究小组把不同分量的铅原子掺进汞Hg—1223超导体中,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掺了铅的汞样品不但超导相的成分比较高和稳定,超导电性比较好,而且抗磁转变温度更能提升至143K,根据城大的林长净博士表示,能达至这样高的转变温度是由于掺进去的铅原子提供了额外的P电子给汞原子,所以把样品的抗磁度提升。此外,他又指出样品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制备高磁含量聚合物的方法 .首先用乙醇对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流体进行处理 ,然后在处理过的 Fe3O4粒子存在情况下 ,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乙醇为分散介质 ,进行丙烯酰胺的分散聚合 .讨论了分散介质、搅拌强度、磁性粒子性质及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磁含量的影响 .制备出了磁含量高达 3 2 .2 % (质量比 )的聚丙烯酰胺微球  相似文献   

10.
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和琼脂制备核/双壳医用磁性微球.最佳工艺条件为:Fe3+/Fe2+之比在1.70~1.75;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为1h;琼脂的包覆最佳温度为50℃,pH值为9,时间1h;聚乙二醇包裹最佳温度为55℃,pH值为4,时间1h,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超声波分散时间控制Fe3O4粒子的尺度,实验确定包覆剂用量.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表面带亲水性功能基团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为稳定剂,制备出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在聚合物乳液中,用硝酸钾和氨水氧化硫酸亚铁制得表面修饰四氧化三铁的聚苯乙烯微球,制成磁性功能材料.用红外光谱(IR)、热重量法(TGA)、X射线衍射谱(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样品为高品质的、表面单一分散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IR光谱在3030~2800,1600,1491.30,1449.42,735,698 cm-1处出现了聚苯乙烯的特征红外吸收,630 cm-1处为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Fe3O4的红外特征吸收;TGA曲线较好地解释产品的热失重现象;XRD谱出现了Fe3O4的特征衍射峰;TEM观察到大小均一、高分散的微球表面已附着Fe3O4磁性微粒.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以性能优越的合成烃为载液的磁性流体磁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10nm的Fe3O4作磁粉,经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在适当温度条件下通过高速搅拌制得合成烃基磁性流体。通过控制磁粉及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可以得到各种磁饱和强度的合成烃基磁性流体。高温胶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得到的合成烃基磁性流体具有更优越的磁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 i基地生长Zn1-xFexO(x=0.04,0.06,0.08,0.10,0.12)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纤锌矿结构,且C轴择优取向.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薄膜中的Fe离子为 2价态.磁力显微镜结果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磁畴花样.磁性测量表明所有在真空下退火的样品都具有室温铁磁性而空气下退火样品具有顺磁性.薄膜中的铁磁性与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重点探讨了油酸修饰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油酸成功包履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油酸的表面修饰未改变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晶体结构.经修饰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1nm;经修饰后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稍降低,但仍在50emu/g以上,仍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5.
在空气环境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探讨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反立方的尖晶石型,粒径约为20nm,饱和磁化强度在61.0e-mu/g以上,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共沉淀法、水热法及溶剂热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靶向给药、靶向热疗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最后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Pr0.5Sr0.5MnO3纳米晶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结构,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磁性和磁热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颗粒尺寸也相应增大.当材料颗粒尺寸大于115nm时,材料表现出反铁磁到铁磁的一级相变和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相变,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15nm时,样品低温的反铁磁到铁磁相变消失,只剩下铁磁到顺磁一个相变.采用Maxell关系计算了材料在1T磁场下的磁熵变,在反铁磁到铁磁相变附近发现了正磁熵变,而在铁磁到顺磁相变附近具有负磁熵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用硅烷偶联剂MPS对所制备的磁性微粒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并用FTIR、XRD、TEM、XPS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S已经很好地键连到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的磁性Fe3O4纳米微粒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采用改性后的磁性微粒可以显著改善磁性微球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用硅烷偶联剂MPS对所制备的磁性微粒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并用FTIR、XRD、TEM、XPS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S已经很好地键连到了磁性Fe3O4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的磁性Fe3O4纳米微粒具有亲水和亲油两种性质,采用改性后的磁性微粒可以显著改善磁性微球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子束真空蒸发方法制备了厚度100nm的Ni80Fe20薄膜,研究了磁场退火温度对薄膜磁畴结构的影响。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磁滞回线,利用磁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磁畴结构。结果表明:磁畴结构为明显的条状畴,磁畴宽度最大值约为860nm;随着磁场退火温度的升高,磁畴取向趋于沿垂直膜面方向,退火温度为600℃时,沿着主畴的畴壁形成了细小的横向细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