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是实施德育的基本单位。在班级工作中,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把传统德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转变为“学生中心、情境中心、活动中心”,教师是德育中的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品德形成的主体。因为品德形成不是一个由外到内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地有  相似文献   

2.
1.转变教师角色,走出教育误区,让德育课程化 长期以来,学校承担着社会道德价值维持与传递功能,但是,学生绝不是灌输德育体系的容器,德育也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活动。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德育课程化。我个人认为:德育课程化绝不是德育课堂化,更不是单一的进行德育教学,而是要整合学校德育资源,让教师们的言行举止、师德风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悟德育工作,体会德育功能,形成学科育人的德育课程化体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使教育教学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活中,德育知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学生不是很爱学,这是因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并将德育知识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联系,以利益触动学生,并通过审美化教育使学生自己辨别美与丑,从而表现美的行为。通过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实现德育知识由认知到内化为信念,最终实现外化为行动的德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与德育张兰芬思想政治课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课,也不是一般的思想教育课,而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因此,寓德育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政治课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担负起德育的任务,利用政...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因此,政治教师要剔除功利化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德育路径,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一、素养引领德育方向在核心素养时代,唯有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教育才能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品格塑造,从应试需要转变为生活需要,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获得相应的发展。政治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彰显学科的德育功能。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德育方面,他强调教育中精神的唤醒,强调自由自主与自我负责,强调主体问的交往与对话.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德育内容应该从高度预设和整齐划一走向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而动态生成;德育模式则应从教师的灌输外塑走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德育目标则急需从培养听话服从的人向培养自主发展、自我负责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7.
罗芳 《江西教育》2006,(11):22-22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情,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栾素云 《学周刊C版》2011,(5):193-193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一段时间以来,德育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忽视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多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服”的传统授课模式,导致课程内容单调乏味,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产生反感:为扭转这一局面,学校进行大胆创新,丰富德育课程素材和挖掘德育课程潜力,转变德育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及生牛互动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德育课程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朱宇波 《教育导刊》2001,(21):18-19
实现德育艺术化,是广大德育理论学者和德育实际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德育最高境界。德育艺术的显著效用是省时高效,融德育过程于艺术情趣,使学生感到仿佛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审美、赏美和创美;德育不再是人见人头痛的“苦差事”。然而,就目前看来,德育艺术仅仅为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大多数教师的德育艺术化程度不高,德育艺术尚缺社会泛化。德育艺术成了广大教师非常羡慕却又可望不可及的神秘之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教师对德育艺术的认识不足和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艺术掌握的规律研究不够有关。本文对此的探索也还很表层很初…  相似文献   

10.
在德育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以传统观念看来,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  相似文献   

11.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些学校教师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始终没有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新课改的实行让教师重新开始叩响德育之门.要在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德育探索与创新。一、调整德育目标和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而传统德育内容大一统,教师难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来选择,它不仅狭窄、空洞,有的内容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明显滞后。如它偏重社会需要,只重“责任”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忽视“权利”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单纯强调“遵循”与“…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教育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途径的最有效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教育目标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教书育人,培养出好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甚至是高分低德的人才。可见,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新的德育方式势在必行。在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多元化的校园的现状下,我认为德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在语文课堂上促进道德发展。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何谓道德判断力?我认为它是学生对各种道德现象及其价值所表现出来的选择、识别、取舍、整合的高级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道德传承者的角色,这是由中国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历史所决定的。中国教师是学生全方位的导师,有别于西方教师的职责。西方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西方教师的德育责任,个体主义的德育观也降低了西方教师的德育压力。西方道德权威来自于宗教,而中国道德权威主要源自教育。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在历史传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教师重要的德育使命决定了不可轻易将教师妖魔化。对教师的变革,必须重视中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不可简单复制西方的教师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刘红兰 《教书育人》2012,(19):13-14
微型德育课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中小学德育形式,是指教师以某一品具体德育内容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课型,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课",它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是促使德育形式多样化,提高德育课程有效性的新尝试。由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开展微型德育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微型德育与传统德育课相比较而言,具有时间短、切入点小、灵活性强和教育深刻等特点。但如何捕捉开展微型德育课的时机,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不能发现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这已成为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经常运用的教育方法。‘家、校联系’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一是把家长请进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参与教育工作。教师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德育方法,早已被广大德育工作者所经常运用,并起着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家长到校参与教育工作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产物,并逐渐被广大德育工作者所重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德育方法,也能起着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初中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育成长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德育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应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创业的需要出发,通过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等多种途径,使创业教育与德育有效结合,满足学生自我完善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