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致使较多农民工子女留在家乡生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人身安全、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便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留守儿童需求出发提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留守学生特别多,其父母年经常在外打工,家里剩下的只有“六一、九九部队”(小孩和老人),这些小孩所就读的学校,在缺少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教育可谓任务艰巨,学校既要给他们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又要抓教学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本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初中(留守学生达70%)任教多年,感触颇深,在此就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谈几点拙见:一、用心化生。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继增加,因而许多人纷纷涌到一些城市里做起了打工者,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被迫留在了老家,与其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因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孩子。农村留守孩子是指父母到城市外出打工,自己却与父母分离,留在农村家中,与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我在农村初中任教多年,并且一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逐渐从农村留守孩子身上看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学习风气差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高中兼有的学校。初中一年级时,每个班学生人数都是70人以上,而到初中毕业时,人数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亲子长期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837名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自尊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父母双方均在家或有一方在家的儿童组其自尊水平要明显地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儿童。对于五年级和高一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自尊水平有重要影响。所有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自尊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即父母与儿童联系越多,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结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与父母分离时,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小,自尊水平越低;同时,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经常性的通讯联系会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的很多少年儿童学生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些少年儿童学生,由于父母常年不在他们身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为此,蒙顶山镇初级中学专门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活动,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需求,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孩子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一族”。“留守家长”大部分年迈体弱,精力差,思想也跟不上,大多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忽视了他们心理健康、人格的教育。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些留守学生经不住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让自身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当老师发现问题,却找不到家长,或“留守家长”无力过问,因而出现了教育的脱节和不协调,至使留守学生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为此如何关爱“留守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在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学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政策、措施上的不力和缺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或者偏颇,家庭教育布置任务方式的随意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生产、生活化和宗教化等问题,随之引发了“留守儿童”学业失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学校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积极消除留守儿童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和内容,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因不良家教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该书描绘了女主人公葛笃德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赞颂了她善良的品质。本文试图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分析了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试图解决一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学生”特有的“隔代教育”,使这些学生缺少正常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增多,道德出现滑坡……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一、农村“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较差。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朋友看管,由于这…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因此通过调查湖南邵阳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现状,分析探讨其所引发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洋留守儿童"指拥有外国国籍但长期离开父母在国内生活和读书的留守儿童.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身份特殊、亲子情感隔阂、父母管教缺位"等问题,导致孩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缺失、放纵心理明显,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效的帮扶策略包括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和家庭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产生了农村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的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孕育而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具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调节心理情绪、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后代是家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它对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因此形成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社会各界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农村儿童,少年的父母离开家乡进城打工或经商,“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的特殊群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并未享受到与之对等的发展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也出现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定的群体概念。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从小远离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儿童应有的关爱和引导,其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本文主要从媒介技术层面,深入剖析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其对留守儿童的冲击,进而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百年大计,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加之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给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带来了难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素质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指因各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未成年人。由于成长中缺乏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而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我校“留守儿童”的类型、特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供大家参考。一、我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子女基本情况及分析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我校共有留守儿童572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26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6.25%,女性留守儿童3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53.75%。(一)留守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