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块评价是新课程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评价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模块评价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实施中操作层面的问题,以期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文章从课程目标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方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历史、课程特征、实施效果进行阐释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提出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进策略,即通过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充实和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程教育实施的操作性和系统性,逐步建立完善“课程改革”实验效果评估机构,多元化经营与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来推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怎样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进入实验推广阶段,2005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在全国中小学校推行。这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承担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才能准确把握、顺利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如何才能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准确把握、顺利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一、服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工作重心 1.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的难点和焦点。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长期接受体育教育和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接受的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江苏已全面启动,一年来我们通过调研、培训和开展四星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的评选,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水平必须培育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5.
富大林 《灌篮》2021,(2):138-13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是在体育学科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通过相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人格品质。为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想得以实现、课程价值赖以生成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愿景的战略通衢。为了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课程愿景转变为课程现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如下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树立新观念,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程研究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影响洛阳市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实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方 《体育世界》2007,(11):55-57
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找出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影响的因素即体育教师自身的因素、学生的因素、社会体育环境因素、教育体制、场地器材设施因素等。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的因素,其次是社会体育环境与教育体制。分析影响洛阳市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实施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湖南省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为学生体育课学时量得不到保证等因素组成。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核心素养为纲,聚焦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体育与健康9年教学总课时比例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总课时的10%~11%”[1],位列中小学各科目安排的前3名。与之前实施的200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类别、科目的设置、教学的时间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要求,以及新时代大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讨了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实施拓展了空间,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为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实施夯实了基础,体育隐蔽课程开发既必要也可行.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肩负着大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其掌握健身知识、方法,使其终身受益的重任.随着新世纪社会需求人才标准的变革.高校体育培养人才的途径和目标必然随之发生交化.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是高枚体育改革的趋势。为此.用辨证的、理性的、发展的观点.对我国高校体育存在问题的根涿进行再认识,阐述了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并对科学构建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5种类型为依据,分别对其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依然是各类课程设置模式的主要内容;部分农业院校开设了发展类、地域性的特色项目,如定向运动、滑冰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在继续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的学时比例。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实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简易量化指标,而且能达到用科学的质的量化标准;各高校应具体地采用课程学分制作为普通高校学分制的拓展和补充,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取得实质性效果,从而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获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学分制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理论与课程理论为指导,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认为2l世纪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从教育观念突破入手,着眼于课程整体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指导中心可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综述国内外高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研究概况,进一步探讨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内涵。此模式是在完全摆脱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为基础,以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高校以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建立一种综合性的有关“体育与健康”内容的指导中心,旨在创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师思想贯穿于课程全过程、打造积极的课程创新环境等是促进体育课程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与特点,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及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张旗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2):121-122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情况呈下降趋势,究竟原因,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的紧密程度和学生锻炼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较深,文章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相结合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运动项目和课程内容,旨在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参照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11所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培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