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文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口:“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有很多缺点,水平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2.
贾宪章 《生活教育》2010,(10):53-54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又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嘴:“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又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3.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文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口:"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4.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他和朋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嘴:"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一定能写出来."  相似文献   

5.
妈妈,我也要腾飞胡景芳编者按: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坚强奋进的人,是众多父母和教师的共同愿望,可做起来并不容易。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景芳先生抱病采访,为本刊写出了这篇感人的佳作,也许会给我们启示和鼓舞。刘子昂,多么英武健壮的名字啊!可他很不幸:一生下来,就患...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体验。我曾布置一篇作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其中廖必顺同学的一篇作文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件有趣的事──青蛙"解剖"今天是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  相似文献   

7.
"啊,又要写作文啊?"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一脸的苦恼。如何让孩子们既愿动脑筋,又能写出一篇生动具体的文章呢?我思索着。突然,我有了一个想法:在游戏中写作文。前几天在电视上看过一个游戏,不仅有趣,而且挺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8.
淘猫妈 《家长》2012,(2):12-14
我曾读过一篇题为"为了孩子,请不要说谎"的文章,作者写得很好,所举例子也很到位。就算是这样,我依然认为"为了孩子,请不要说谎"这个观点有些问题。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成年人承认每天至少讲一次"大话"。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诗歌,文本围绕“夏天”,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夏日小池塘里的美丽景象,一句“我想变成……”融入了孩子的真情、真话。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话,  相似文献   

10.
王淦生 《辅导员》2010,(14):14-14
今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在报纸上甫一刊出,便有读者揭露其中一篇为抄袭。那篇以"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开头被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骆冬青誉为"一篇说‘不'的奇文",差不多原原本本抄袭了作家李汉荣刊登于2010年第1期《散文》杂志上的长篇系列散文《购物记》中的第一章节:《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我对照了一下两篇文字,那篇"优秀作文"除了续了个用以点题的80来字的尾巴外,其余部分几乎是对李文的原文复制。  相似文献   

11.
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着开心的故事,快乐的回忆。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童年时代发生的囧事。一次,一本书上介绍一位"少年作家",书里称赞她肚子里的"墨水"多。我想:"原来想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多喝点墨水就成啦!"于是,一天我悄悄地拿起墨水瓶,"品尝"起来。刚拧开墨水的盖儿,啊!一种怪味冒了上来,我鼓足勇气用舌头舔了舔。  相似文献   

12.
四十三年之后又“考作文”在我成为作家之后,虽然我把编辑约稿称为“命题作文”,毕竟那只是比喻而已。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两个孩子都早已戴上硕士方帽的我,在2000年7月7日,居然进入考场当了一回“考生”,当场写了一篇作文!那天上海《青年报》编辑突然给我来电话,希望我作为作家也能够参加“高考作文”。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我看来,作家如果怕作文,就甭当作家了。下午二时整,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试题是这样的: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  相似文献   

13.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4.
孩子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这注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天赋,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只能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尽力而为地给孩子帮助。基于此,我想给正为此而困惑的家长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每天让孩子给你朗读三篇好作文,或者背诵一篇也行。使用这个办法要掌握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制语文教材从第二册起到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属于看图学文类型。我对看图学文的理解是先有图或实物,作家在经过认真观察思考,抓住重点,按一定顺序,而后写出一篇篇相应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不要玷污孩子的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隐秘世界●中国少年报社刘焰孩子责任心是怎样失去的?知心姐姐曾到山东济南接听短期知心电话,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好,我是知心姐姐。""你好,我是一位学生家长。今天,老师给孩子布置一篇作文题,叫《泉城少年形象》,你看应该怎么写?...  相似文献   

18.
春节礼赞     
主持人寄语:亲爱的辅导员朋友。新的一年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新的诗人朋友,他就是坚持为少年儿童写作30余年的教师作家李国良。他了解孩子,热爱孩子,他的诗贴近孩子,吸引孩子。我敢说,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延续11篇朗诵诗都会受到你们欢迎,都能在少先队活动中派上用场。——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19.
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你不会对老师说你昨天病了吗?"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相似文献   

20.
都德的《最后一课》,篇幅只有 3400字,但却是一篇享誉世界、久传不衰的短篇名作,它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我国的中学课本几十年来都把它作为必选篇目。但仔细想来你会发现,这篇作品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很小,也很简单,只不过写了一个调皮的小学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而叙述语言呢 ?也从那个孩子的角度写出,朴素、明朗、简单,还常常带出一些稚气。但这篇作品却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我以为就在作家独具匠心地处理了大背景与小事件的关系。大背景在作品中没有详尽、充分地展开,只有几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