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象征派至今还被视作文艺逆流,这里将举艺崇仰的无产阶级文学大师鲁迅同文艺逆流联系起来,岂不是大不敬?但当我们将失误的历史涂抹在象征派身上的泥污涤除,使其重现庐山真面目,且将鲁迅的一些作品(主要是散文诗)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象征诗派的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后,就会认定,这一命题并不荒谬。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运动。现代文学从“文学革命”发展到了“革命文学”,以创造无产阶级文艺为奋斗目标的左翼文艺运动,成为本时期的中心内容。于是,描写工农觉醒的题材增多了,新文学的笔触范围扩大了,向时代的中心靠拢了。  相似文献   

3.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4.
三十三年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着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在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它作为革命的“齿轮和螺丝钉”的战斗作用。今天,在全国亿万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热潮中,重温毛主席的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提高我们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努力使文艺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毛主席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革命的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无产阶级的政治是工农兵向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文艺必须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这是确定不移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尽管他的文艺观点,诸如“兴、观、群、怨”说、“辞达辞巧”说、“文质彬彬”说、“尽善尽美”说等等都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把礼治思想渗透在文艺思想之中,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明显地重视文艺的功利性,突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审美中恪守中和论,是孔于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他的文艺思想,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对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的作品与日本文学关系密切,被誉为日本八十年代的文学旗手。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摆脱了当时日本学界一味沉重的二战话题,风格轻盈新奇,符合时代的潮流,又被称为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在整个东西方世界都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这些都足以说明他是个炙手可热的作家。从长期以来的文献整理中不难发现很多学者还是从全球化的视角去研究其文学价值的,但是作为日本文化氛围中成长的村上春树来说,探索其文化价值还是离不开对于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脉络的研究。本文将抛开既往的论述视角,通过梳理村上春树对日本文学的认识和理解,简要地谈论村上春树作品的特点,并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其与日本现代文学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文艺评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阐释和思想引领,不仅对受众有导向、提升的作用,而且对艺术创作亦能产生镜鉴、助推的效果。作为文艺评论助推艺术创作繁荣的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杂志所刊文艺评论文章与“长安画派”绘画创作之历史钩沉,引起了新中国画推陈出新问题的激烈论争,触发了美术界关于文艺评论标准的讨论。由此延伸,建党百年以来,客观公正的文艺评论不断修正着文艺创作的发展路线,使得体现现实生活厚度,时代精神锐度和民族风格、中国气派高度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
古代希腊作为西方文学的发源地,其重要意义不容言说。文学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时候已经日趋成熟,这个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斯)的文艺时代出现了许多戏剧家和哲学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利比德斯三位希腊悲剧戏剧家,他们以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戏剧去反映出人类早期萌芽阶段对于自身命运的探究以恐惧感和阶级属性转化而来的崇高感以及对人类对生存自由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坂口安吾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其文学思想在其著名的评论《文学的故乡》中有多处表现。在这篇晦涩难懂的简短文章中,坂口通过四个简短故事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人生观。坂口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片虚无,这是生活的前提。但是人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前提中,因为虚无本身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人需要站在救赎的起点上,以文学的方式去构建架在虚无主义之上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和美学走向自觉,文学作品注重自我感情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和抒发,而"悲"也在这一时期成为文学创作和评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本文将从创作和评论两方面阐释魏晋文学中"悲"的精神,继而分析其根源。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把柔道、剑道、相扑、弓道(射箭)和空手道(日本拳术)等统称为武道,其内容基本上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和中国武术极其相似,简言之,可以说武道就是武术,武道教师就是武术教师。武道在日本流传很广,历史悠久,被视为“国技”。它在历史上,正如中国武术一样,曾被利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特别是曾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服务。但在日本民间,特别是教育界、体育界却始终把武道视为一个体育项目,这与日本军国主义者所赋与武道的内容截然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着"西方—日本—中国"的运行模式和轨迹。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面积的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给正在迷惘和摸索中的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二是中国传统文论、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需要;三为中日文化的共同性,使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有着会通的线路。  相似文献   

13.
菲华新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本土化.这是同中国新文学所哺育的文学工作者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抗日的作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菲华文学本土化的转向.同时,当地华侨文艺青年对于推动菲华文学本土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六十年代,台湾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潮传入菲华文坛后,促使菲华文学有了新的变化.七十年代,一批土生土长的青年作者在菲华文坛上崛起,他们的努力尝试和富有特色的创作,展示了菲华文学本土化的可喜现象和广阔前景.另外,在两者的互动中,菲华文学的发展也给中国新文学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的形成及其演进是百年中国文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全面规范了当代文学的建构与走向。延安文艺不仅对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它是中国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世界文学做出的特殊贡献。但多年来由于受意识形态和当代文艺思潮的双重制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对延安文艺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恰恰显得非常薄弱,延安文艺的历史成就及其巨大影响始终没有得到科学、公正、系统的研究和评估。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对延安文艺所提供的强大的动力资源和精神系统的研究必然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延安文艺的再研究,需要研究者以建构的而非解构的、理性的而非漠然的姿态进入,同时还需要形成新的研究思路,既不忽视延安文艺的本体性研究,又能将研究的重点置于考察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上面去。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文学评论和理论界最具活力、最具革命性的一支劲旅。通过梳理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述评其重要的理论观点,以探寻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进而对当下女性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思考,以期对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某些可供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学特性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学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种认为文学是人学。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觉得“形象说”只从形式着眼来规定文学的根本特征,认为文学和哲学的内容一样,却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反映形式,这就违反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规律。对于“人学”说,人们没有彻底否定它,而是认为它较为宽泛、笼统,缺乏科学的具体规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便有人在“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7.
自从莎士比亚的作品诞生以来并逐渐被世界所意识到它的文学价值之后,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挖掘、介绍、演出、评论、研究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印刷、广播、电视、电影传播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其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组成了一种‘工业托拉斯’,形成了‘一种系列文化’”(1)实在是难以说尽。歌德曾经感慨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这种文学现象,今天仍在继续,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游记式创作是游记中以虚构人物的行踪谋篇布局、组织故事的文学创作。在欧洲文学史上,游记式创作呈现繁荣局面,相比之下,中国文学史上的游记式创作却寥寥无几。对于中西文学存在的这种差异,可以从中西文学传统、文化心理等方面寻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迅速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下,日语学习者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交际,成为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笔者在多年的日本文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随着高校日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技能显著提高,但社会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不尽人意,有必要在日本文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日本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逐步培养高年级阶段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规范的确立者认为,非无产阶级的人性,绝对不属于无产阶级人物的"真实"内心,因而是必须予以清除的。于是,诚心归顺,但又尚未完全泯灭其主动性和个体性,受着复杂的现实人生"蛊惑"的作家们陷入了尴尬的难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