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园本课程建设,应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体现课程的生活化和特色.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中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可行性,并以水族文化为例,提出园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经.  相似文献   

2.
应对和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民族文化背景缺失、教材情境“过度城市化”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基于数学知识在少数民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开发民族儿童熟悉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经过文献检索、田野调查等形式厘清包含数学知识的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载体,并进行整理汇总;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或具体知识点,开发适切少数民族儿童实际的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案例等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在使用少数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民族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思维特征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变革.此外,基于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实现其与主流数学的关联、如何发挥其对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民族地区数学双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等也是必须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探讨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课程意识缺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培植教师多元文化专业能力、构建多元文化学校环境等对策,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课程改革给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双重困境,使他们面对传统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学习主流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矛盾。少数民族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把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通过某种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多种课程文化的整合,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强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应考虑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逐步细化较为笼统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加强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开发队伍中;应增加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推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农村教育整体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校本课程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处于同一起点,但农村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却比较滞后,即使开发课程内容也与非民族地区和城镇的相同,而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开设校本课程。其主要原因往往是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有效解决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进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176-177
幼儿园课程与文化息息相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应融合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中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的可行性案例,阐述民族地区融合民族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表现出教师对少数民族文化不熟悉、课程资源意识不强及开发能力弱、主要以艺术类课程资源开发为主、各方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转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拓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渠道,寻求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广泛支持等.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为个案,调查发现师生对本民族文化高度认同,学校课程却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尚停留于浅层面,缺乏规范和系统;教师对自身的课程角色表示怀疑和担忧,强调加强培训的必要性。就此认为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应从课程目标、经费投入和课程政策、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灵活规范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或课程设计策略、课程评价体制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整合与经验交流等方面寻求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宽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乡土课程资源也异常丰富.本土的民族文化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但乡土文化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严重,基本上乡土文化很少回归到课程内容中。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试图找到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乡土文化中可开发的各种有利资源并提出合理方法加以利用,以及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西藏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2005年西藏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改以来,反映西藏藏族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研究还较为鲜见。为了解西藏藏族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笔者分析了拉萨市M中学4位藏族教师的数学课,发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在观念、实施途径等方面加以改善,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12.
项目活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做中学等方式实施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在项目活动课程开发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避免完全"紧扣"或抛开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提升教师项目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3.
西部一乡镇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学校开发所在社区课程资源是在落后条件挑战下课程改革的必行之道。调查显示乡村虽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学生也有一定需求,教师也已有意无意利用,但以“学校”为主体的开发还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同时也存在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已有开发方式单一、制约条件较多、学校与社区联系少等问题。为此,校长增强课程意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交流和合作,是乡村学校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4.
小学培养目标及其课程改革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依据。"教研训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知能并举、教研兼长的研究型小学教师的理想选择。与此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包括四个模块的课程:基础知识类课程,研究能力类课程,理念引领类课程,实践能力类课程。四类课程各有特定的目标和功能,从不同的维度指向培养目标而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将其显性的专业知识以显性课程的形式作用于学生之外,其自身所拥有的其他众多的隐性文化资源也在以隐性的形式使学生潜移默化,这称为内隐性学习。大学教师的隐性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尤其体现在探究性课程教学中。以探究性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大学教师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不同类别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开发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分析美国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空间,但程度因不同类型的学校而不同;美国幼儿教师在理念上高度重视课程开发工作,认为对课程开发有助的学校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相关科目;美国幼儿教师对重要的课程开发能力的认知有共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美国幼儿教师课程开发的途径多样,可供参考的课程资源较丰富。最后,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对国内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及能力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师资质量是关乎未来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美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达到研究生层次,在课程上重视基础课程,选修课课程设置广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注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和教育实践。因此,针对我国课程设置的不足,在充分了解美国课程设置的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的课程体系,对提高我国中小学师资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成效。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教师虽然对选修课较为重视,但是在开发课程中存在缺乏相应的课程观念;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以及评价与反思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重视课程观念的培养;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将课程评价融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了重大而现实的新课题,要求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综合化的教师素质结构,提升教师的学术视野,拓展教师的职能;高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培养的师资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教育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