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对象与方法的关系之维.在对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内涵进行简要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种研究视角:其一,分析和理解哲学原则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其二,比较教育学科内外研究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其三,从方法论上对教育理论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2000--2006年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方法论建设上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我国三大主要的比较教育专业杂志的论文成果进行分析统计,总结了世纪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目前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建设提出进一步的展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知识体系结构包括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研究创新、理论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自身、提高研究人员素养与研究能力的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论的学习和比较,寻找适合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较全面准确地认识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克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高等教育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匹配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批判性功能构成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破立统一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教育短暂的学科建设史上,对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争鸣始终是其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秉承哲学范式的逻辑理路,切合学科发展的多空间转向,顺应比较教育学术共同体信念的新观点,比较教育研究的新使命呼吁叙事研究方法论的关涉。而其中,明确基于小样本的研究、对背景因素与叙事意义的深层建构、构筑开放多元的叙事结构或模型和对作为“文本”的比较教育问题持立体的诠释观是叙事研究方法论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原则。叙事研究方法论在观照本土理论、扩展研究“部落”、丰富表征方式等方面为比较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比较教育研究者的审思。  相似文献   

5.
桂学研究方法论以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人类学理论方法是桂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桂学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论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体现为区域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表现为民族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比较人类学等形态,共同遵循人类学研究规律、理论与原则,确立田野工作、社会调查、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深描法、细描法等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夯实桂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涵义人手,对当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探讨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应该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的问题,并通过比较研究和元教育学研究,探询国外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方法论背景,同时,对当前人们使用的教育研究方法要具体分析,并主张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方法论探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受到普遍的重视,也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大量相关论著的涌现、研究队伍的数量和素质的不断壮大和提高等等.但是在一些方面仍未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比如目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就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这些都是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霍姆斯用其毕生精力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问题解决法,并以此方法论闻名于国际比较教育学界.因此通过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研究霍姆斯的问题解决法将会对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和方法论的发展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变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论的发展与成熟是学科发展与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演进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对教育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渊源,相关的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本身的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质量研究模式之争,本文试图清楚地呈现西方和我国学者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女性主义方法论对教育研究在三个方面的启迪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四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并作了系统阐述,强调了学习掌握江泽民同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编制主体单一,编制方法欠科学,缺乏分析考核监督等问题,这已成为新时期制约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瓶颈,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采用“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实行刚性管理等对策,来加强高校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seeks to describ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 author has pursued research into questions of how religious educators could and should interact with popular culture.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is most often labelled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nd is used in an attempt to bring together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of theology, psychology, media studie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to one conversation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dilemmas facing religious educators in a mass-mediated context. In many ways the choice of which methodology to use to pursue these questions has its roots in the situatedness of the author's own educational journey. Locating herself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leads into a discussion of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method,"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and from there into a very brief consideration of "standpoint" epistemology and its utility in the convergence of feminist practice and religious educational practice. From there her understanding of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nd how that methodology has worked to structure a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religious educators around the use of media literacy within religious education is explicit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剖罗香林的专著《客家研究导论》,认为比照今天的客家研究成果,再重新审读罗氏的《客家研究导论》所蕴涵的对客家文化的深邃学术思想和里面渗透的研究方法,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以往对罗氏的客家观点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存在很多的误区,罗香林并非主张"血统论"的客家源流观点,而是倡导客家与南方土著"族群互动"、"族群融合"的观点,在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实践中渗透的是史学家的整体史观、人类学家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反思传统方法概念,倡导对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回归,主张构建一个“由下至上”,适应具体教学情景的教学实践者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借鉴这一思想有益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的完善,结合“方法时代”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张从更广的视阈,构建一个以教师自主教学为原则的、富有个性化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体系构建模式原型。  相似文献   

16.
简论后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是一种思潮,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后现代早已在艺术、哲学方面深入人心.后现代也影响了整个管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反传统、反经典、反权威、反逻辑、反结构、反秩序、反制度、反僵化,提倡创造、创新.创建“后现代管理话语“,其宗旨是将“后现代“概念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引入管理学,开辟一条对现有管理知识体系聚再认识、再聚类和再阐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晓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3):85-87,106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密切相关。《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未来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上习得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以《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3 Lesson Planning”为例,就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习得任务型教学法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界存在方法、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概念含混使用的现象,文章站在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视角上对"范式"概念的含义重新解读,总结出了范式的四个基本特征,并探讨了三者的关系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considers a conundrum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fact that, in the main, you have to use a social science-based research methodology if you want to look at what goes on in a classroom.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arts-based research method instead based on the work of Eisner, and before him Dewey, where one can use the more traditional critical, close reading techniques that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 degree in English. We look at a case study English lesson to illustrate and explore how this may be done.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对该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考量的唯一标准,这种注重结果性评价的方式未能反映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不利于未来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综合培养。本文主要以真实性评价理论为指导,从该课程学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等方面来建构其学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