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试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已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但以此种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考试学,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其学科体系、研究手段和方法,目前尚在形成时期。然而,考试这门新兴学科的问世,不仅适应了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变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意味着考试自身的空前繁荣、人们对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社会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热切渴望,以及现今社会飞速发展之考试实践对科学考试理论的无限翘企。故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历史时空的考试学,便在当  相似文献   

2.
考试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拔人才、甄别人才的活动。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鉴定,对教育效用进行评价,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考试的职能已逾越教育部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考试正广泛地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为一种测度、甄别、评价人的素质水平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稳定功能。考试的社会稳定功能可能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也可能不是积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考试政策的社会稳定功能必须以社会发展功能为前提,应坚持为了发展的稳定,不能为了稳定而牺牲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考试政策行政功能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的工具价值可分为由估价目的引起的工具价值和由估价结果引起的工具价值。前者,考试是一种测评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由估价目的决定;后者,考试是一种获利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能左右估价目的。当考试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大于其作为估价工具的价值,且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对主评者与受评者双方都“有利可图”时,考试才会既成为教的目的也成为学的目的。有两种考试,一种是决定机会的考试,一种是提高把握机会能力的考试。后一种考试为前一种考试所决定。它在应试教育里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即通过频繁的考试所引起的竞争,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 语言训练问题是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动态的,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只有通过社会中的个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实际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个工具,进而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个工具呢?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6.
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支撑,它包含了多方面的管理主体。正是由于社会助学的多头管理和考试机构助学管理的缺位造成了"助学变异"现象,影响了自学考试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本文将从考试机构的角度,探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变革和新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测度、甄别和评价人的活动,是人的理性构建方式和人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尺度。作为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和手段,考试在注重测评结果客观真实性的同时还要统筹测评的选拔性特征,实现考试的工具理性。作为社会活动,考试还需要注意善的取向,通过考试的设计安排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考试的价值理性。作为联结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考试在对"真"的探求、"善"的诉求过程中,实现了必然与自由、共同性与差异性、物与我的逐步统一,推动了人的价值的升华,力图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考试的批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针对考试背后的估价目的和针对考试本身的工具价值。二者具有不同的考试观。考试的工具价值可分为由估价目的引起的工具价值和由估价结果引起的工具价值。前者,考试是一种测评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由估价目的决定;后者,考试是一种获利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能左右估价目的。只有当考试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大于其作为估价工具的价值,且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对主评者与受评者双方都是“有利可图”时,考试才会既成为教的目的也成为学的目的。有两种考试,一种是决定机会的考试。一种是提高把握机会能力的考试。后者为前者服务。它在应试教育里成为一种手段,即通过频繁的考试所引起的竞争,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宇翔 《时代教育》2009,(11):55-55
考试排名是社会竞争在学校阶段的“预演”,是社会竞争衍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需要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考试排名,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试排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为测量人的知识与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大规模选拔性高等教育考试而言,其教育与社会影响尤为广泛而深远。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创立于清末,百余年间经历了从高校单独招考到国家统一考试、从推荐上大学到恢复"高考"等一系列曲折的演化过程,其间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留下了某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高校招生考试演  相似文献   

11.
教育战线的反分裂斗争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师范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在维护新疆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社会心理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人类一种极具魅力的活动形态,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存在。游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自由、愉悦、专一的游戏精神契合了"游戏如教学"的学校教育精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将游戏引入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建立与培养(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提升社会工作方法技巧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承担着优秀人才选拔、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由于高考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高考成为国家化和制度化的政策设计。但是,选拔性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却忽视了应然的教育评价职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高考改革的误区。所以,高考改革首先要反思自身,返身教育和文化领域是高考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与人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实现诚信考试,就要从参与考试活动的不同角色的人去考虑和解决。从人的诚信建设角度切入倡导诚信考试,并提出:考试的组织管理者应以诚信的原则去制定考试制度、规则,考试制度、规则的实施者应以诚信的态度贯彻执行考试制度和规则,考生更应以诚实的人格和诚信的行为应试。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正在形成,而其中bbs是一种最突出、最活跃、最迷人、最具有个性的网络文化产物.作为新的通信手段以及当代人的新观念的一种自然的反映,bbs中特殊的修辞现象恰到好处地将这种新生事物的特殊性在语言中表现出来了,它充当了众多网民交流思想情感、互通信息、张扬个性的必备工具.本文对所收集的bbs语料进行基本的修辞语用分析,探索几种bbs修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机制,并尝试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予以阐释,试图勾勒出一个bbs修辞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ocial media use in a classroom setting. Know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ocial media can help the instructor build a course that both student and teacher can find effective. Using focus groups this study found a model to determine if social media is an appropriate or inappropriate tool to incorpo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social media can be a double-edged sword.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cept social media use for class purposes under circumstances they perceive as appropriate. Students deem social media use as appropriate if it can be used without provi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ool available, can be engaged in voluntarily, i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announcements, and is perceived by the students as a convenience.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康社会与中国古老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具有思想传承上的关系,但却超越了传统小康思想的历史局限,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公正的竞争规则的社会;是一个超越生存竞争,竞争发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更高层次的社会.现代小康社会的和谐是一种动态和谐,在实现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创作,既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从社会道义和良知出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诉诸公众,才能引起社会的共鸣。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对农村贫困学生给予强烈关注,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理论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其竞争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社会网络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社会网络的角度,从交易成本、学习效率以及知识溢出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