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突出办学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开展"三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全方位进行职业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等方面,提出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就业能力研究,分析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是提升学生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成立就业能力促进中心,开展"个性化"、"组合式"职业素质教育;构筑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网络教育平台,开发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依托"名人讲堂"和校友资源组建"导师群",构建高职学生发展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3.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应列为必修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抓教师的创新意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抓学生的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抓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压力;抓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抓技能提升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创业才能。  相似文献   

4.
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与分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科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模式,突出学生就业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突出学生能力发展主线;构建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实施全程化指导;构建基于"职业发展""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从人文素质教育基本概念出发,就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1+3+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强调了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美萍 《考试周刊》2014,(26):168-169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杨慧 《铜仁师专学报》2001,3(3):108-110
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旧观念使学生背上了升学与就业的沉重包袱,也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减负”及“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不佳,究基原因有三:(1)教育体制内部运作的某些基本矛盾,使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象上;(2)目前就业问题迫使学生在高考时要获得高分,以谋求就业保障;(3)受市场经济影响,学校组织学生节假日补课,销售印刷材料等,使学生忙于听课或完成繁琐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岳德虎 《高教论坛》2012,(1):116-118
高职语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专业需求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励志、敬业、起疑为三个教学重点,构建以适合专业需求、就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课程教学过程,确保切实发挥高职语文的基础性作用,使高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满足高职学生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世纪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职院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重大意义。怎样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晓  王琦 《教育科学》2007,23(3):92-96
本文阐述英国尼尔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开放教育。他创办的夏山学校被称之为“兼具了人性与自由的教育乐土”。尼尔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去适应学生,因为,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为此,他极力地改变教育的强制性,反对教育中的心理“操纵”与“控制”,从而培养能自我成长、快乐地工作和积极生活的人。本文具体描述尼尔开放学校的基本形态与理论架构;比较开放教育与封闭教育的不同特征;论证开放教育对改变中国应试教育倾向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践"以人为本"理念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以‘本’为本”的理念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要求,必须摒弃视学生为“两脚书橱”的做法;科学主张“一个学生一张课表”;通过全部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三全育人"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系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优化内部课程体系以及完善学校育人模式等系列层面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三全育人"基本理念指导下持续推进组织育人模式创新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命题之一,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期盼"更好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直被认为是教育不够好的主要原因,但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没有发现仅靠增加教育投入就能带来更好的教育,这可能意味着,教育投入结构及其使用组织和管理也非常重要。从深入剖析教育的基本功能入手,并在区分教育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第一,教育投入多的区域并不一定能有更好的教育。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地区由于承载力不足,带来学校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而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分散、空间距离远,承载力过剩,导致教育供给成本高,且浪费严重。对此,在政策选择上一方面应着力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匹配性地限制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在校学生数量,从而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完善人口转移机制。第二,从教育投入的结构来看,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办学条件的影响最大,这也反映出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办学条件标准"一刀切",但执行中弹性太大,优质学校达标困难。为此应加快研究制定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因地制宜,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证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可移动的和对教育质量贡献度大的资源配置,保证必要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第三,教育的产出是多方面、综合性的,现实中甚至会出现不同产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清晰判断"更好的教育"需要哪类教育产出。研究发现,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与教育产出的经济效益相比,社会效益更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所提供的学位数方面。由于低龄儿童的特殊性,义务教育规定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凸显了学校服务半径和学位数的重要性。虽然两基达标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明显,如何让老百姓就近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取决于合理的划片,而合理的划片有赖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学校提供学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会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由学校组织,以培养小学生学会保存生命和发展自身为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实施一系列包括身体素质、生命、生态、集体主义、"自我服务劳动"、安全在内的教育,最终使学生具备生存意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素质而进行的小学生存教育则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贯彻人本原则,生成小学生存教育校本课程;增加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体现活动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多元化评价原则,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机制为小学生存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赵瑞雪  靳玉乐  艾兴 《中学教育》2022,19(1):104-112
世界各国在构建基础教育监测体系上纷纷做着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构建以"消除教育不公平"为核心理念,遵循"循证决策"的监测取向,推动实现监测权力的去中心化和监测主体的多元化。基于此,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立足于三大观测点进行监测,即学生发展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并凸显了监测方式的可持续性、监测工具的标准化和监测标准的连贯性。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督政、督学、督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赋权学校,激发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教育监测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现代化;将"一贯式"测评结果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不是形成当前中国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来自传统的教育观念,并由此形成历史的文化积淀。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思路:1.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央及省一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2.变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学制;3.转变陈旧的教学观与教育形式,培养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4.打破“封闭式”学校教育机制,实行开放性办学。  相似文献   

18.
高职生的性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轻率性,原因在于高职生性生理、性心理的成熟与性道德、性社会化发展的滞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性道德教育应应抓好4个方面:一是了解自己,建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理想激励,兴趣转移;三是学校教育是性道德教育主渠道;四是家庭、社会教育是性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导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学生管理新规中的"以生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可能涉及到的学生的基本权利、学校管理权限等方面内容都予以科学界定,构建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以维护在校生的合法权益,突出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同时也赋予高校以教学管理自主权为核心的多项自主权,促使高校管理走向规范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关涉到我国千家万户的重要问题,也是阻碍基础教育改革的羁绊。以往的研究主要把其原因归结为学校落后的学业评价制度、家庭普遍的高期望现象和社会浓厚的唯学历意识等因素,然则追本溯源它是现代性危机带给现代人的"焦虑"所致,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失落。要想解决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加强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