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电话铃响过,一位老朋友约我谈谈他孩子的问题。他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见面后刚刚坐定,顾不上老朋友相见的许多客套话,他便急切地直奔主题:“老马,你说,与孩子怎么会这样难于沟通呢?你看,这是她的作文。”我接过作文,但见字迹清秀,第一印象挺不错。再看内容,大意是“我”躺在自己的屋里,时时眼望与父母的屋子相隔的那扇小窗,似乎心与父母的心隔得很远。父母对“我”为什么那么不理解,“我”多么想打开那扇小窗。文中记下了父母对“我”不理解的几个故事。“你看,明明是她不求上进,不知拼搏,还说大人不…  相似文献   

2.
“您问这个干什么?”一个家长惶惑地看着我,发出了疑问。她带着孩子(一个初二的男孩)来咨询,我感觉他们母子关系有点紧张,就问孩子爱做什么梦。孩子和家长都莫名其妙。但是见我态度十分认真,孩子想了想,还是向我叙述了一个奇怪的梦。他说这个同样内容的梦他做了好几次,每次间隔半年左右。他梦见自己正要走进一座门的时候,门突然关闭了。这时来了一辆汽车,他的表哥从汽车里走了出来。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妈妈出现了,可是妈妈马上变成了一个机器人。梦说完了,家长迷惑不解。我问:“他的表哥是不是功课比他强?”家长答:“是的。…  相似文献   

3.
李芳 《辽宁教育》2008,(10):29-30
“老师,我们写动物的那篇作文批了没有?怎么还不上作文讲评课呀?”一个女生问我。听了她的话,我的心不由得一震。在我教她的两年里,很多时候她的作文总是让我头疼。在我看来,写作文是她最厌恶的,难道是因为上一次她的作文被我读给大家听?“老师。我现在越来越不怕写作文了,还有一点喜欢了,我还很喜欢上作文讲评课。”孩子很高兴地告诉我,在孩子的脸上我找到了答案。我也想起了自己上学时对讲评课期待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我正看报纸,3岁的女儿琳琳笑呵呵地拉我:“爸爸,你来看看,你来看看嘛。”又搞什么恶作剧了?我知道要想清静,就得顺着她。我随她来到客厅的沙发上一看,没什么,只是把一只大布熊猫“枕”在一只小毛毛狗身上,“爸爸,好玩不?”我对儿童的玩法不感兴趣,也就随口说了声“好玩”打发她。她笑了,我也解脱了。过了些时候,妻子回来了,我听到琳琳又拉妻子去看她的“杰作”。我估计妻子也会像我一样应付她一下。琳琳问:“妈妈,好玩不?”待了会儿,我却听到妻子说:“不好玩!”真笨!我暗笑她不会迎合孩子的心理去讲话,这下准惹她问…  相似文献   

5.
女儿11岁,喜欢上网聊天。有一天,我无意中打开她的QQ,发现她正和一个叫冬的男孩“谈朋友”。出于责任和好奇,我一行行地看下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1岁,刚刚读五年级,连篇作文还写不成。可是,和男孩谈起感情来,许多成年人都自叹弗如,什么“看到你忧郁的眼神,我的心在发疼”,“湛蓝的天空中长满绿色的植物,那全是我对你的思念”,“梦神不知疲倦地唱:想你!想你!!想你!!!”……极大的震撼之后,是长时间的思索。我关闭了电脑,使劲地想着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来和女儿沟通,虽然她才11岁,但显然不能低估她的“深度”。如果拿我的11岁来对…  相似文献   

6.
常猛 《教师博览》2011,(1):44-44
今天放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7.
常猛 《师道》2010,(4):27-27
今天放晚学的时候,刘诺乐呵呵地跑到我跟前,问我“夏天”的“夏”字草书怎么写。我听后先是一惊:她怎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呢?是不是我以前给他们讲过,现在想拿来考我?我们班的孩子知道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他们经常会拿些我以前讲过的东西来考我。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电脑     
下午,我一进教室,消息灵通人士给我传递了一个消息:“作家,听说又要举行作文竞赛了,市里的呢!怎么样,想试试吗?”作文竞赛,犹豫什么:“当然要报名,我从来都不放弃机会!”“我就知道你行,可别给咱班丢脸呀!”“OK。”我自信地答道。上课了,老师宣布了作文竞赛的消息:“同学们,市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作文竞赛。写作要求与以往一样,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必须用电脑来完成作文。时间自然是有限的,因此希望打字速度快、作文思维能力强的同学踊跃参与……”什么?需用电脑完成作文?“冯江同学,你报名参加吗?”老师笑吟吟地问…  相似文献   

9.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1.
专家热线     
《家庭教育》2009,(2):19-19
假明过后.孩子为什么就是不肯去幼儿园? 宁宁去年9月开始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待了半年,这小家伙都挺适应的,跟小伙伴相处得也不错,但这次寒假以后,幼儿园开学了,宁宁却突然哭着、闹着不要去幼儿园了。我陪着她走到幼儿园门口,她却拉着我的衣角不肯走,一定要回去,我看她实在哭得太可怜了,就想:今天就算了,明天再带她来吧!谁知道这个孩子后两天却装病,怎么都不肯去幼儿园。这孩子怎么会突然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呢?我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14.
勇气     
半夜,孩子起床想上卫生间,却不敢一个人去。妈妈说:“孩子,别害怕,鼓起勇气来。”“勇气是什么?”孩子天真地问。“就是勇敢坚强的气。”“你有勇气吗?”孩子问妈妈。“我有勇气。”“那你给我一些吧。”妈妈抓过她的手,在她的手心时里吹了一口气:“孩子,这就是勇气。”孩子就这样紧紧握着“勇气”,一个人跑到卫生间里去了。仔细想来,勇气真的好像是孩子手中的一口气,想寻找却无地方,但只要心中觉得有了勇气,就能在关键的时候支撑自己。问题是,许多时候,这样的勇气常常需要别人的提醒和激发,尤其是孩子。勇气@陆勇强  相似文献   

15.
静转过头,发现一个男生走了进来。好眼熟啊!他不是今天早上发现自己爬墙的那个男生吗?别紧张,稳住!如果被清老师知道的话,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可是,男生不就老犯错误吗?我这样会不会更像个男生?说不定会歪打正着呢!正当静胡思乱想的时候,清老师开口说话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清老师看了看静。“你是不是改了你的性别和名字?”静愣住了,她如同一头扎进冰冷的海水里,全身冰冷。难道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是不是?”清老师又问了一句。“我……”静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想说没有,但是看着清老师的眼睛,她明白…  相似文献   

16.
期末考试后,我见到小冰,欣喜地告诉她:“恭喜你,这次考试你表现不错,考了全班第一名。”小冰睁大眼睛望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问我:“老师,你没有骗人吧?”我笑了:“呵呵!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真的,你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她顿了顿.说:“老师,不是你批改的作文吧?”我有些惊讶,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平时.你批改试卷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煮豆的启示     
小红上小学三年级了,开始学习电脑,便向妈喊着要买一台电脑。他妈想孩子刚学电脑,买台电脑对她来说是浪费,也不知孩子日后对电脑是不是感兴趣,再说家里也不富裕。但又不知怎样对孩子说才好。一天,在煮豆,看到豆子在水里,一点一点地涨大,一点一点地被煮熟,于是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能不能也像煮豆一样,一步一步地引导、训练、发展呢?第二天,便对小红说:“小红,你学会了哪些电脑知识?”小红对妈讲:“我认识了电脑。会开机、关机了。”小红妈又对小红说:“这太简单了,还不配买电脑。”过了一些时候,小红又对…  相似文献   

18.
俞群 《家庭教育》2006,(9X):34-35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期末考试后,我见到小冰,欣喜地告诉她:“恭喜你,这次考试你表现不错,考了全班第一名。”小冰睁大眼睛望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问我:“老师,你没有骗人吧?”我笑了:“呵呵!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真的,你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她顿了顿.说:“老师,不是你批改的作文吧?”我有些惊讶,说:“是呀!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平时.你批改试卷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