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教师要带头读书 朱永新教授有一句话经常被引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阐述了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并没有对读书引起足够的重视,至少从实际层面上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发展甚至整个教育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本刊约请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局长、校长和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细细阅读,该书全面地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我从他建议教师有关读书的内容谈谈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我的生活习惯。用阅读来滋润心灵,与智者为友,与经典交流,生命由此变得丰富。我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读书并进行最真实、最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开始,不断省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学生一起成长。可以说,读书己成为我的教育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朝辉 《今日教育》2008,(10):57-57
在读书中寻找教育行为的理论支撑,从而实效性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近三年,《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名师的人格教育力》《21世纪初教育新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做起》《智慧型教师素质探索》等书籍被学员广泛阅读,可以说,阅读已成为工作室的一种自然氛围,成为学员的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苏瑜 《教师》2011,(34):30-30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教师要把握阅读的本质,倡导开放的读书教育,切实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60):19-20
良好的读书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的终身财富,读书的益处以及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师应该深知和熟知的。基于此,文章从读书的益处、读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8.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好地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懒读”现象,山东高密育才中学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完善阅读制度,引导教师想读书:定期进行交流.帮助教师会读书;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多读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教师阅读状况的个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也是发展教育事业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而最近的一个相关调查,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教师读书风气浓厚,爱读书己成教师主流,而且读书学习明显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阅读时间和学校图书馆馆藏不足以及图书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了教师的阅读积极性,让人体会到教师想要读书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乃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教师读书的目的在于增强教育涵养、完善行动技能、提高幸福指数;教师读书的内容涵括基于任教学科的、关于成功人士生活和事迹的、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等人学方面的内容;教师读书的形式主要有个人自主性阅读、同伴交流性阅读和校本研修性阅读;而对教师读书的管理则要求学校创设校园读书的物质场景、提供教师在校的自由支配时间、营造爱好读书和主动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些读书思想对当今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颇有借鉴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生命的全部意义有两大要义,即:读书和教书。显然,教师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是为了教书,要教书必须要读书,读书与教书两件大事构成了教师生命的主旋律,这最起码的常识每一位教师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出现了一种与教师生命主旋律极不和谐的音符———休止符,即教师不读书。据《中国教育报》在全国部分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教师阅读书籍种类排序中,教学参考书籍居第一位,其他调查也都得到同样的结论,教参(包括教辅书)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阅读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9,(11):95-95
“让读书成为习惯”对教师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深入阅读,沉下心来阅读。才能找到自身专业成长的活水源头,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深层次营造书香校园、推广品读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人民教育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以“阅读支撑生命”为主题的大型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没有教育师专业发展,就没有商品质的教育。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发展?读书,是其基本途径。读书是教师丰富学养的基本途径。一个要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教师读书不仅能学习、借鉴别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够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使其成长为具有教育思想、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技巧。读书是教师终生的备课。备课可以分为直接备课与间接备课。间接备课贯穿教师的终生,我们称之为“终生备课”。所谓终生备课,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的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进修和读书、学习。时代在前进,文化科学在发展,教师若不坚持读书学习就要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生备课比直接备课更重要。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渊博;知识越渊博,直接备课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并且,课也能讲得引人入胜。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与读书分不开,都得从书籍这个丰富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无声命令。  相似文献   

17.
张帮群 《教师博览》2012,(12):12-13
不久前,笔者在对城乡3000名教师的读书状况调查中发现,教师不读书现象十分普遍,一年能够阅读5本书以上的教师占1.2%,阅读3本书的教师占2.4%,阅读2本书的教师占4.2%,一年没读一本书的教师竟占92.2%。我曾多次为本地教师培训班讲课,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读书。我深深感到,教师只有亲近读书,走进读书,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何谓自能读书什么是自能读书,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读书,但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它并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把握阅读的方向,通过自主阅读,从读中感悟到文章的真谛,从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抒发的思想。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愿意读、主动读,才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来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对文字的运用能  相似文献   

19.
打开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这套教材阅读板块改为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两个部分。这个改动体现了教育思想的根本性改变。第二、三学段阅读板块由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选读课文和“阅读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主体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细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个教师的成长史就是他的读书史。 远离阅读生活——一个人成长的苦涩 我1985年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偏僻的小岛上去教书。当时信息极为闭塞,根本就买不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接下来的几年,疲于应付频繁而“重要”的考试,无暇顾及阅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机械而麻木地过着远离阅读的空白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