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诗歌史上占有显赫的位置,它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莎士比亚生平思想的珍贵材料。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写爱情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写友情,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平。联系《李尔王》与《哈姆莱特》可看出它丰富的思想性。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表现技巧、艺术形式方面也有丰富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 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意象以其巨大的表现力和在诗歌中象征的载体,不仅可使抽象的思想感觉具体化,更能用来营造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意象可以代表诗人的艺术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将源文中的意象之美等值投射到译文之中,才可能做到语言等值转换而意象美不失.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对物体的观看方式都不相同,对于绘画语言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象语言是油画创作的基础能力,所以应该在绘画教学中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本文中对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进行探索与思考。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精神。而油画的创作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结合意象语言进行讲解,充分向学生传达艺术气息。在当前的油画教学课程中,意象语言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意象语言的应用和思考可以使人们对油画的创作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油画创作的基本特点,进而保证了整个油画创作教学内容的设立。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概念隐喻、选择、视角、突显及意象格式塔的角度对桑塔耶娜的十四行诗《给WP》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包含各个细节、意象的评析及整体基调的把握。余光中译文平实,忠实于原文但是感情却略显平淡;李敖的译本用词简约凝练充分的做到了"雅",然而有些句子(包括格式)都与原文有出入,都有待进一步凝练,推敲。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意象派的主要观点,综述了诗歌意象的定义、类型、组合方式、语言特征以及功能,总结了大部分研究只是从意象本身出发研究诗歌,关于诗歌意象语言的研究很少。与"诗歌意象"相比,"诗歌意象语言"无论是在形式上,广度上或者深度上都大于诗歌意象本身。本文提出从应用语言学视角出发,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诗歌的意象语言对现代本土汉语诗歌的解读和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他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着重提出了文化心理意象理论一说。语言来源于意象,而意象是心理表征,意象是感觉器官的类比,从这几个文化语言学视角提出和分析了意象理论对于影视话语翻译的若干特点。作者认为,电影是由视觉和听觉综合起来欣赏的形象艺术,影视翻译不可避免地必须接受一些客观现实的制约,甚至在双关语中也有所体现。完整地传达源电影的信息就需要译者在这些特点和影响上注意总结并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8.
围绕生态美学开展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印第安文学史翻译中展现出的语言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揭示美国印第安人敬畏土地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思想的载体,作者通过意象可以隐晦地表达出真实的观点.二战后,美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思想荒芜的景象,生活在该背景下的女性的遭遇是普拉斯关心的问题.《钟形罩》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每个意象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本文试图从被人们忽视的"水"意象入手,分析普拉斯想要通过该意象传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翻译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诗歌意象,源于各种语言,其文化不一,导致诗歌翻译中意象翻译备受关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枫桥夜泊》为例,首先分析其译文在意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空缺问题。然后基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化"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心理意象理论是由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他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既然语言来源于意象,语言也就是来源于心理表征和感觉器官的类比,笔者从这几个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了意象理论对于字幕翻译的影响。电影是字幕翻译的主要载体,这种形象艺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字幕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完整地传达源电影的信息就需要译者在这些特点和影响上注意总结并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2.
意象的传译     
意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转化只是表层,忠实地再现、传递源语中文化意象的异质性才是翻译的实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语境中,对源语中文化意象进行传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诗话语分析举隅──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戴继国捷克语言学家杨·穆卡罗夫斯基(J.Mukarovsky)在《标准语言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诗歌语言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凸现话语。"①索绪尔(F.Saussure)把语言分为Lansue(语言)和P...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计一百五十四首,堪称十四行诗的精华。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一百一十六首诗的韵律结构、诗歌技巧以及诗歌内容等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其中的爱情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去国诗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由于处于异质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认同、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都具有更为丰富的辨析空间。李笠诗歌中的文化母题意象诸如"历史人文意象"、"家族意象"、"母语意象",体现了民族文化认同中十分丰富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真实描写美国的乡村生活而著称,语言平实却思想深刻。弗罗斯特诗歌的显著特征是工具意象的频繁使用,而少有对其的相关研究。以弗罗斯特数篇代表作为例,结合其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探讨其作品中的两类工具:劳作型工具和娱乐型工具,以期了解工具意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促进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弗罗斯特诗歌的主题与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蓉蓉 《阅读》2016,(4):9-12
在小学"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原型意象",让学生在探其奥妙、察其精微的过程中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体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策略:捕捉原型意象,欣赏语言之美;围绕神话故事,领略原型意象,感悟文本之意;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原型意象,体味文化之妙。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核心概念。诗歌中的意象组合含义深远,简洁干练,在提供无尽信息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心里体验。而独特的语言组合加强了这一印象。《秋思》与《在巴黎地铁站》两首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组合所产生的唯美的意象,中文诗歌意象的递相沿袭性和英诗的直觉性给予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鲍照诗歌中有着大量的禽鸟形象,寄托着鲍照的思想情感。本文从鲍照与曹植诗歌中鸟意象的比较,分析了鲍照诗歌的鸟意象在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