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困境为:师资培养院校少,国家经费扶持力度小;课程计划不适应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特殊体育教师素质偏低,专业化意识薄弱;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模式滞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推进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不力.建议:扩充特殊体育师资培养院校,国家给予经费扶持;构建特殊体育教育"双专业"课程;明确特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建立自适应专业化发展体系;进行专业化模式改革;建立特殊体育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比较重视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方面发展,而相对忽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以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阐述,对一般教学法、体育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是体育教学论规律性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了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过程中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研究表明,体育学科教学知识是指特定情境下某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体经验特征。提出通过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增设学科教学知识课程、整合师资力量、改变教育实习模式、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等措施,对体育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知识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等体育院系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对其职责认识模糊,表现为:对大学体育教育精神及自身的责任、义务缺乏认识;专业技能停滞不前;科研意识淡薄;对大学体育教师培养的制度落后.建议:完善职称评聘与激励制度;培养大学体育教师有效学习意识;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师入职后全方位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结构的一个必然趋势。总体来看,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只有全面总结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完善体育课程教育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面对体育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我国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意见征求稿)的背景下,在全面地了解了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现状及专业标准的内涵等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是体育教师教育的需要,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拓展体育教师就业市场的门路.我国教育法规政策、国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现有的有关体育教师素养要求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需求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的在职专业化是当今体育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综合方法就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着重探讨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专业化“三段式”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和主要特点,从“问题”、“操作”、“发展”的角度对三段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作了初步阐释,以更快地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反思性教师教育实践为背景,总结体育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进展,探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理论进展与存在问题。主要结论: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取向总体上正确,而对体育教师教育特殊性问题的认知与处置是相关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沈友青  陈振雷  刘立英  王惠 《体育科技》2023,(6):137-140+143
乡村体育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短缺师资;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直接制约乡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体育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文章采用混合方法设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H省和美国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职后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研究发现,H省在乡村体育师资队伍配置、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师计划实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美国在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较成功的经验,在长效机制、项目引导、本土化培养、高等教育支持等方面,建立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体系,为H省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为了体育教育改革步入新的进程.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1个重要角色,其培养模式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作出必要的转换.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太原市中学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可提高人们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认识,以期为中国的体育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并为推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而且还承载着向学生传播体育健康理念,其体育教育思想变迁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化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完善的必要性以及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完善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高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化完善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法分析幼儿体育教育的作用及游戏背景下体育教学特征,研究发现游戏化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运动负荷偏低、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幼儿体育教师,并提出增强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加强幼儿体育师资的培训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必须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制度性转轨,并进而建立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推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对教师专业化这一世界性潮流的顺应,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还可以为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促生新的增长点并进而带来整个体育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是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从以往研究中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成果集中在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的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以及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促进策略等8个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概念辨析、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以及培育现状及策略上;在研究方法上集中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方法偏少;在研究理论上集中在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认知主义理论上。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第一,体系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第二,途径上采用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第三,目标上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和关键环节;第四,效果上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力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从幼儿园体育师资力量和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幼儿园体育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与思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集中在操类;体育活动时间不足,未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同时教师专业度较弱和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时代背景、必要性与紧迫性3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逻辑,并据此提出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在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我国体育专业必然要推进信息化教学,但其基本现状并不乐观,尤其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滞后、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不高以及缺乏便于利用的优质教学资源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由此我国体育专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研究建议:为推进我国体育专业信息化教学工作,教师应主动学习打破"技术壁垒"、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院系领导应主动适应新理念、创新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国家层面应集中优势、统筹教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环节。面对2020年我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和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从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现状的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必要性;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我国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前期基础,论证了我国实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单位,体育院校更应与时俱进,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课标下,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的体育评价转变。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存量,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在了解其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改善其继续教育现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促进瑜伽深度融入我国学校体育。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高校瑜伽课程已演化为一种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校园为传播范围,以瑜伽体位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教育过程。随着我国“瑜伽热”辐射范围持续延伸,瑜伽的教育价值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在高校,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体育专业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多位一体的瑜伽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论: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瑜伽运动组织管理体系、瑜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3个方面是当前国内高校瑜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瑜伽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整体理论构建欠缺,政府层面对瑜伽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力度不足,高校瑜伽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