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民族中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民族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王极盛<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20名民族中学的高中学生展开调查. 结果:民族中学高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是45%.其中轻度心理问题占41.9%,中度心理问题占3.1%;女生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二学生在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平衡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在学习压力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三;彝族和傈僳族学生在强迫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非班干部在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班干部;留守孩在适应不良因子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孩.结论:重视学生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疏导,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阜阳周边乡村中学13-16岁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按性别以每岁为一组,共计8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50人,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9项指标,与全国同龄青少年体质数据进行比较来分析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表明: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身体形态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全国同龄平均水平(P〈0.001),速度、柔韧等身体素质较好,明显高于全国均值(P〈0.001或P〈0.01),但力量素质较差,需加强科学合理的力量锻炼,大力重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体质发展;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有针对性的开展行动,为促进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三所高校的680名大学生完成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团体测试。以期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一般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蒙、汉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城、乡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2)随着年级的增加,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加,大三达到最高点,大四开始下降。(3)内外向因素对生活事件没有显著的影响,神经质因素对生活事件有显著的影响;神经质和精神质可以预测生活事件的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中国青少年理智情感问卷》对34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且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成就感最高,探究感最低;(2)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3)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受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抚养人的影响;(4)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卢谢锋编制及修订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内蒙古四所高校320名蒙汉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理、专业以及择业等五方面的学校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在总体适应状况、学习适应、角色适应和环境的总体认同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女大学生在角色适应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总体适应、学习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总体认同适应上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源地在学校适应总体、环境总体认同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主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京、重庆两地高中生幸福感与体育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选用"幸福指数量表"和自编调查问卷,对北京187名和重庆15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2)在幸福感、体育因素和非体育因素三个维度上,北京学生均显著高于重庆学生;在体育因素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幸福感、非体育因素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3)不仅家庭、学校、健康、经济和人际关系等非体育因素和幸福感存在高度相关,体育课、家庭体育、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生活等体育因素也和幸福感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子长期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方法: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837名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自尊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父母双方均在家或有一方在家的儿童组其自尊水平要明显地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儿童。对于五年级和高一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自尊水平有重要影响。所有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自尊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即父母与儿童联系越多,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结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与父母分离时,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小,自尊水平越低;同时,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经常性的通讯联系会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目的是各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64名高中生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压力承受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异体和年级差异;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相对稳定和合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与人际关系负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学校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体育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基本情况调查表》(自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以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472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地区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城镇生源的学生;留守经历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留守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要注意经济平衡发展,尽量避免儿童留守,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水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活事件检核表和社会适应问卷对全国2048名城市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考察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90%的青少年至少经历1次日常负性事件,57.8%的青少年至少经历1次重大负性事件,人际、学业、家庭经济和父母是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的四大主题;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和影响率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随年级升高日常事件的发生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影响率呈线性增长趋势,重大事件的发生率与影响率均呈线性增长趋势;日常负性事件对社会适应的消极功能具有更大的预测作用。因此日常负性事件是青少年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青少年消极功能具有更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部分留守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教育留守学生,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扮演好"代理家长"角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个留守学生都成为"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法对茂名化州市林尘镇武馆和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的部分留守儿童在武术训练前后的心理、学习及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武术训练结合武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及心理辅助等方式,对降低学生的压抑感、孤独感和自卑感,减少逆反和仇恨心理,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改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武术进校园”应重视农村中小学这一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应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武术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学校进行调查与采访,发现由于亲人陪伴不足、家庭监督缺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建议从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型双能X线吸收仪对广州市46名男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运动组与对照组全身BMC、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优势侧BMC高于非优势侧22.4%,高于对照组优势侧8.7%,而运动组优势侧BMD高于非优势侧9.8%,高于对照组优势侧6.0%,运动组下肢BMD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规律网球运动对男性青少年全身骨密度的影响较小,长期规律网球运动对上肢骨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下肢。  相似文献   

15.
修订美国心理学者John P. Dennis所编制的认知灵活性量表(CFI),并对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进行调查.首先对200名青少年被试进行预测,之后对213名青少年被试正式施测,最后对413名青少年被试初步使用该量表.结果表明:(1)所修订的中文版青少年认知灵活性量表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 α系数、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都达到合格水平,可以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认知灵活性水平的工具.(2)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的认知灵活性量表分为两个因子:灵活选择(包括14个项目)、灵活控制(包括6个项目).(3)来自城镇家庭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水平,具体表现在灵活控制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体育活动对其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人际关系既存在一定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性;体育活动在情绪、认知、自我表露、人际信任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教师方面应积极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功利思想严重、责任心缺乏、学习与工作的冲突等原因,陷入"囚徒困境"。需要采用更多的合理措施,应以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有效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等方面,使学生尽早走出工作上的"囚徒困境",从而恢复到积极健康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压力问题是当前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运用《大学生压力测评问卷》,对692名北京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整体压力感介于“有点压力”和“中度压力”之间:其中,人际压力最小,前途压力最大;2)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在整体压力感、人际、学业、经济、前途和个人日常压力上得分也均显著高于运动群体大学生;3)女大学生压力偏高,但总的来说,男女大学生压力差异不显著;4)大四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大,大一、大二的压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