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当今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敢于写一部“课程与教学哲学”的人是令我敬佩的。多年前,我就奢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写一部带有哲理性的教学论,那时还没有把教学论与课程论整合的想法,更谈不上什么课程与教学哲学的构想。不过,我坚信,将来肯定有人会写出来的。今天见到的张楚廷先生的大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既证实了我当时的预想,也超出了我当时的想象。多少年过去了,而我意欲的带有哲理性的教学论依然在朦胧的晨雾中时隐时显,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在哪一天才能真正构筑起来。在我看来,对于国内从事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秉承语言语义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论对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术语误用和意义模糊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澄清,从而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是当代北美课程领域中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它以现象学、诠释学为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派纳的“概念重建主义”、范梅南的“现象学课程研究”以及史密斯的“诠释学教育学”反映了其基本主张。这一理论在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及师生观等方面给基础教育新课程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使教学哲学逐步从与教学论浑然一体状态成为显性的专门研究领域,这一历程在我国历经了教学哲学初显于教育哲学研究中、教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相对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视点的逐步扩展和视界的分化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教学哲学研究中存在教学哲学研究者的角色意识不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尚嫌表浅且基础单薄、对教学实践问题的关注仍然平面化等问题,使其难以完全摆脱依附状态而走向真正的独立。教学哲学要逐步摆脱当前的困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最终获得自身的独立,教学哲学研究者应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教学哲学理论研究,形成教学哲学研究范式,确立教学哲学作为新兴领域的独特学术地位;规范教学哲学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反思的能动作用,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并倡导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发挥教学哲学对改革实践、理论探讨的概括提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影响课程与教学理论建设和实践的重要因素,过去的教育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关系,就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因此,反思当前课程与教学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课程与教学关系,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是产生于当代美国,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课程,“探究群体”,是儿童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实施途径。本文在阐述“探究群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儿童哲学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弄同,认为儿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杜威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纵观当代中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和变革,或明或暗总是与一定的思想、理念相联系。影响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哲学思潮可以概括为三种:传统哲学、系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当前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主要受到这三种哲理学思潮的影响,并各有其贡献和不足。其中怀特海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和当代过程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8.
哲学以其专有的方式把握教育问题。哲学把握教育问题的方式从理性逻辑到复杂性思维,产生了思辨演绎的传统教育学、经验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解释学教育学、分析教育哲学、批判教育学以及复杂性教育学等八种方式。哲学对教育问题的把握方式直接影响着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教学哲学,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策略、思路和方法。哲学认识方式走向多重范式的融合互补,迎合了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教育研究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开始关注教学中的哲学元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认识到:在英语教学领域,兴趣的植入成为英语教学最人性化的存在方式,这种来自哲学上的启示对解决落后的西部农村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价值,应由知识体位走向能力本位,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既是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内对于复合性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哲学注重实践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哲学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能力本位及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从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和高等音乐教育领域内分析了能力本位及其教育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两个音乐理论课程价值重构的基本路径,即对音乐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模块化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1.
课程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导致课程改革走向迷途,实践哲学带来转机。教育学作为课程理论研究的语境,教育哲学的实践取向呼唤创生课程实践哲学。从形式逻辑分析,课程哲学是实践哲学;从辩证逻辑分析,课程实践哲学是抽象的具体。课程实践哲学遵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麦克唐纳甚至认为:“课程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实质。”课程理论的本质在于描述、解释和预测课程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往往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各种要求。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改革,无一例外地是从课程改革入手的,而课程改革的成败,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课程理论作为它的指导。一个人如果不进行哲学思考,他就不能深刻地洞察课程理论的许多重大问题。自本世纪以来,西方课程理论变幻莫测,课程改革呈现出“钟摆”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哲学的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令下达之后,关于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是很难很好地实施教育活动的。所以我们从课程哲学、课程实践、课程本质、课程主题、课程形态五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观。事实上,它也是决定课程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从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一、课程哲学: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选择课程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反映的就是对课程价值的两种思想。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哲学     
各位从事教学论研究,我也是搞教学论的,还是做过学科教学论的,做过数学教学论。我最初是搞数学,然后做数学方法论,再做数学教学论,第四阶段就做一般性的教学论、课程论了;第五阶段做教育学,做教育学的一般理论;第六阶段就做教育哲学了,做了三个方面的教育哲学:课程哲学、高等教育哲学和教育哲学;第七阶段,也就是现在,我做了纯粹的哲学,写了两本不以教育为背景的哲学原理。中间还做过管理学、心理学研究。从纯数学开始,走到现在,走到纯哲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教学哲学的审视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教育研究》1979—2008年1972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哲学、德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三大领域的关注存在显著差别;同一领域下的各类论题,发展态势不一,关注焦点差异巨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我国社会转型方向一致。基于此,展望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工程哲学的思想。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01-10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儿童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传播中,儿童哲学探究计划、儿童哲学、儿童哲学课程等概念的内涵相近又有所不同,更易与儿童哲学教育相混用。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包含理念、实施、方法、宣传等内容的整体,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而非单纯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更非简单的儿童哲学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19.
试析课程哲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课程哲学基础的研究 ,内容包括 :课程研究的哲学范式 ,作为方法论的哲学与课程建设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课程理论的建构 ,教育哲学与课程论思想等  相似文献   

20.
刘潇 《当代教师教育》2018,(1):63-67,93
教育哲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其中教育哲学课程的教学是重要途径。教育哲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哲学素养,涵养哲学素养是教育哲学教学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根据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哲学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态度与精神、哲学方法、哲学理论,这三个层次也成为实现哲学素养培养的三个分目标。依据哲学与教育本身的特质,要实现培养哲学素养的目标,教师应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和观点,揭示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