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是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国家强师战略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引导力量。教育家精神蕴含了教育家服务家国的教育使命、仁爱高尚的教育情怀、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变革创新的教育行动,具有理想性、国家性和人民性特质。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全过程遵循情感逻辑、实践逻辑和知识逻辑,具有强化未来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助力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增强未来教师多维领导力等多重功能。立足教育家精神融入的逻辑与功能等,有必要从目标、动力、内容和载体等多个维度尝试构建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高素质教师。高校师范生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人才支撑,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在理论层面上包括师德践行、教学实践、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等多方面,在实践层面上结合课程教学、学校文化、社会资源和网络平台四大层面开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需要优化师范生专业建设,健全多场域育人机制,培养具有未来教育家精神和承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榜样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向度,通过明晰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发现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教育强国战略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教师厘清价值导向、应对风险挑战、回溯教育真谛的现实要求,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标准体系、培养体系、制度体系是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费师范生是推动未来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实现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的首要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公费师范生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现状,探析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地方文化知识认知、情感认同、融入意愿、实践应用四个维度探索“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苏美莉  莫志虹  王俊璎  杨晨 《教师》2020,(11):111-112
继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新时代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是支撑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师德素养关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基于目前高校师范生师德素质培养在内容、方式、成效方面存在的不足,从重视培养师德教育意识、优化师德教育培养方法、加强师德教育培养环境的建设这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构建高效师范生师德素质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学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必修的教育课程。从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培养师范生未来当好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并鼓励师范生努力成为未来的"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对其专业精神的关注不仅珍贵而且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向度加以考量。调查发现:师范高专职前教育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影响特征明显;师范生专业精神主要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技能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师范高专教育当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立德育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面对21世纪全球教育变革,新加坡开始革新师范生教育实习。在其实习阶段的各个环节中,实习评价体系呈现以下特征: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由专业人员构成的评价共同体,科学设计评价工具以辅助教学反思与探究,完整详实记录实习全过程作为评价证据等。新加坡实习评价体系可帮助其师范生主动改进教学行为、塑造专业教师角色、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帮助新加坡加强实习指导、完善培养体系,对我国完善师范生实习考核制度、落实新时代教师培养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专业身份认同影响到其日后对教师职业的工作投入度、满意度及生活幸福感。但现阶段师范生在向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身份认同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归属感的消解、方向感的模糊及无力感的侵袭。危机的根源为教师身份的不确定性、学业评价的功利主义及教学实践的疏离性。在追根溯源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生的新要求,可以从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范生培养方式优化和师范生自我完善与发展三个层面,对师范生专业身份认同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将国学教育融入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之中,不断提升其国学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成长成才的重中之重。为此,本研究提出从科学设计国学课程体系、合理构建体系化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校地合作培养机制等方面努力,使师范生具备较高的国学素养,以培养出合格的准教师。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对于师范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投入工作意义重大。首先分析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必要性,阐述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中所暴露出的实践观错误、教育信念偏失、概念误读、反思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上述问题,从丰富实践体验、培养实践意识、强化教育信念和提升反思能力等四个维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新时代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建构有效路径,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高师培养未来教师创新精神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前实践教学在其内容与方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要针对其形成的原因,重建认识,改革课程,强化训练,优化实习,从多个维度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教育是培养教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师范生教育报国的爱国之志、心系学生的仁爱之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俯身躬行的实践之力。通过深化课程思政、传承优秀文化、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实践四条路径,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增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师角色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07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既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师。免费师范生教师角色定位正确与否,事关师范生自身的成人成才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落实。本文从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师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苗深花 《教育研究》2012,(5):90-94,101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提出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教师职业的工作需要,师范生需明确教师教育职责和自身学习目标及学习的特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在师范教育阶段积极构建"为教而学"的学习观。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在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实践训练;改革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融入新的学习观,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师范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不够明晰、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育实践形式缺乏多元化、指导教师工作针对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师范生创新实践共同体特点、要素出发,构建师范生创新实践共同体有利于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困境,提高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中...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就业教育关乎国家未来教师队伍建设,应予以重视。目前师范生就业课程存在价值引领性不足、教学方向性不强、实践针对性不够和教学趣味性欠缺的问题。在当前深化党史教育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在价值引领、时代精神、文化自信、为民情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通过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优秀教师案例激励师范生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设计和以“讲党史”培育师范生教师技能的方式将党史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课程中,从而为师范生就业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职读研学习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攻坚环节与关键链环,决定着"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免费师范生在职读研环节只有在培养模式上实现"六大突破",才能不辜负国家的政策期待。确立大教师教育观,引入实践吸附式教师教育新思维,促进先进教育理论的实践"着床",搭建优质教师教育联盟,倡导多元参与、灵活开放、优势联合的教师教育新机制,建构实践归依的质量监控体系,着力推进新教师职后培养体系在理念、思维、焦点、组织、机制和质量观上的综合创新,是部属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在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我们更多地强化了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一、学校培养《中国教师》:在承担了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任务后,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贵校确立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什么样的培养体制?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培养优秀  相似文献   

20.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成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国家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将仁爱思想融入高校师范生师德课程,让高校、社会和中小学形成合力,贯彻落实师德标准、营造尊师社会氛围、完善师范院校师德课程等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