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体操舞蹈”已为体育学院普修女生特设的一门必修课,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体操舞蹈课程,经过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现已成为对体育专业学生实用价值颇大的课程,其课程的开设对体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新需求,而体操舞蹈课程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新疆高校体育专业本科体操类课程现状进行分析,为体操类课程实施与更新,改进新疆高校体操类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和不足,适应体操类课程的更新与当前的体操动态的发展趋势,深化体操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结果显示:1)体操类理论课程的器械健身体操的裁判法、体操教学法、体操术语、体操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的比例偏高,而体操技术原理、健美操、艺术体操、体操舞蹈、街舞和团体操表演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比例偏低;2)体操类术科课的技巧技能教学内容的比例偏高,而单杠、双杠、跳跃比例偏低;3)基本体操教学课内容方面,从量上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系健美体操教学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依据近10年来,随着世界群众性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健美体操风靡世界.英国、法国、美国兴起一种体操与舞蹈相结合的健身舞;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及香港正开展各种韵律体操、爵士体操;苏联把健美体操列入大中小学体育大纲.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和体育院系先后办了健美体操班,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健美体操的内容,各种报刊、杂志、电台、电视争相介绍国内外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健身热使健美体操风糜世界。健美体操在世界各地的名称不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叫有氧舞蹈,在苏联叫韵律操,还有的叫迪斯科操、健身操、爵士操等。尽管叫法不同,其共同特点是动作的节奏和速度根据音乐伴奏的节奏进行;其目的是健身或健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对恰恰舞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异同。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一、两种舞蹈的起源对舞蹈风格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性格特征,从而间接地影响到舞蹈动作特点。二、各国的传统文化会直接影响到舞蹈的表达方式。文化是一切活动的载体,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宗教信仰、情感表达方式等的不同也会对舞蹈动作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上的体育文化——安塞腰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地上的体育文化———安塞腰鼓,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族风俗等为一体,是陕北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活劳动、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的综合概括与反映,是流行在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性。如今安塞腰鼓已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打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全国和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丹麦体操曾是世界三大体操体系之一,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丹麦体操的演进、发展直至形成经历了巨大的更迭和变迁,体操演进过程中的体操思想亦有冲突、融合和继承.通过对丹麦体操历史演进与发展及体操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近代丹麦体操先后经历了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丹麦体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涌现出的体操家及其思想对丹麦以及世界体操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丹麦体操的历史演进过程与农民阶层的崛起、丹麦民众启蒙运动、平民文化的流行等密切相关;体操也成为了近代丹麦实现国家救亡图存、培养民族身份认同和民众启蒙复兴的手段之一;同时,丹麦体操的演进和发展间接的促进了丹麦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操运动员的美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体操运动员的美感训练问题,从舞蹈基本功、专项技术、音乐感知和教练表率作用与队员参与意识四个方面做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梳理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溯源了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形成脉络,认为:我国艺术体育起源于"舞",先后出现有舞体动作、舞蹈样态、舞武式身体训练的多种萌发状态.其中,乐舞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艺术体育向学校教育领域逐步渗透的最初样式;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形成时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体操文化兴行"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优秀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是当今进行科学训练,保持我国竞技体操所处的世界先进水平和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对智力在体操训练中的意义、智力结构及其层次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全日制和半日制体操运动员文化学习与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等的调查,论证了不同训练体制运动员智力水平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为训练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总结调查(包括专家调查)基础上,提出体操训练中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22项常用的训练手段,以供体操教练员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摘要:广场舞开展广泛但文化建设研究内容较为匮乏,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群众体育相关理论和广场舞文化发展理论,从代表性强的群众体育项目中寻找和研究发展规律,是将广场舞从健身项目提升为体育文化项目的有效途径,对充实和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以北京市城六区广场舞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调研广场舞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点带面标杆范例式地对广场舞的多元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在纵向上将广场舞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大部分,其中,广场舞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三者协调平衡发展。广场舞文化建设完善路径研究包括3个方面:1)精神文化建设完善路径:(1)科学健身观念的引导与转变;(2)个性化定制的设计与完善。2)物质文化建设完善路径:(1)社会共同体的共同参与、资源共享;(2)规范广场舞市场秩序与行为。3)制度文化建设完善路径:(1)加强广场舞组织自治管理;(2)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实际发展情况仍有欠缺,为此对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非遗现状方面,总体规划不足,缺乏理论研究和保护意识,传承人才缺失,对舞龙舞狮进行盲目建设,经济价值开发效果不佳。传承发展方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机遇,提升发展平台和品牌效应,持续性培养传承人才,顺应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充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推进舞龙舞狮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舞狮是中国民俗传统体育技艺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狮的起源是众说纷纭,为了更好地认识舞狮文化,有必要对舞狮的起源、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对南狮与北狮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利于更多人了解南狮与北狮文化特点,推进舞狮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羊皮鼓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天水一带、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较纯粹地保留了原有的舞蹈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把握民间舞蹈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而解读当地文化,保护优秀文化遗存、推进地方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生态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环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反排木鼓舞文化生态随着文化生态环境变化、传承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影响,政府导向作用增强,其文化生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祭祀文化转化成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交际受阻或失败并不是语言本身引起的,而是因为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不理解,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二语习得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苗族芦笙舞进行研究。发现贵州芦笙舞作为苗族民俗体育项目,在各地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均蕴涵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极富地方民族色彩的苗族芦笙舞,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身心健康、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和艺术于一体的一项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阐述了体育舞蹈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新的视眼、方位来剖析和审视体育舞蹈与美学的关系,充分展现其不俗的内涵,进一步强调了体育舞蹈在美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舞蹈在我国属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时间不久但发展迅速。研究在分析体育舞蹈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体育舞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旨在为体育舞蹈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舞蹈是融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的一项具有健身、竞技、文化娱乐等功能的体育项目。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体育舞蹈是艺术与体育完美结合的运动。本文从体育舞蹈的概述入手,阐述了音乐对体育舞蹈灵感的诱发、对舞蹈动作的提示、诱导、记忆和辅助等功能,概括了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选用的原则,并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把握体育舞蹈音乐的组织结构、音乐节奏及速度变化规律、强化音乐配合与基本动作的专门练习、恰当地运用音乐速度体现舞蹈的风格特点等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