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施阳 《视听》2023,(3):117-120
现实生活中,由于话语体系与共通意义空间的差异与错位,加之对社会地位、人情世故的考量,在印象管理视域下,人们呈现出的是符合他者对自我期待的伪自我,导致自我情感被压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网络社区小红书App逐渐被大多数人当作真实世界中类“后台”的存在。小红书中各式吐槽帖的出现表明,在匿名表达和虚拟共情的条件加持下,小红书作为公共领域中类“后台”的存在,为用户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减压阀和宣泄口。用户在其中可以寻求虚拟网络中共在的观点认同与情感共鸣,从而满足自我的认同需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  相似文献   

5.
谭文若 《新闻界》2012,(17):39-42
网络群体已成为现代人媒介生存中的重要形态之一,是网络受众在媒介使用中不断构建自我的身份认同的结果。以迷群为例,迷成员在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理想自我和群体肯定的统一、通过情感的投射和共鸣、通过区别性和差异化的表达主动寻求着自我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翁方珠 《今传媒》2011,(5):92-94
近年来网络群体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特征,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然后寻找这种产生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8.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碧红 《今传媒》2012,(6):30-32
网络的普及和言论自由为民众自我表达提供了机会,言论空间的拓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诉求出发,结合"郭美美事件",在论述网络自由表达催生社会正义的同时,并阐述了非理性的网络言论会扭曲正义的表达、新媒体的发展面临挑战以及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成为反映舆情、表达观点的主要场所.在体育突发事件中,探究其形成因素及特点是必要的.在体育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着网民媒介素养缺失、利益驱使、社会负面情绪的带入网络等因素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体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网络状多节点传播及话语权博弈、言论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非理性等特征.文...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为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使其能自主性更强地使用各种网络特殊形象,进行个体展演、完成情感表达。文章探究以青年群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周杰伦粉丝群,在近期微博超级话题打榜事件中,使用"夕阳红中老年粉丝"的网络特殊形象进行自我呈现和情感表达。结论认为,"夕阳红粉丝"这一不同于青年群体现实生活的特殊形象,实则反映了他们"感慨青春消逝""代际对立""娱乐与消遣"三种与该群体特性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这三种情感对该群体具备较强的情感号召力,并在群体针对"夕阳红"网络特殊形象的表演互动中不断增强,成为该群体在本次带有互动仪式性质的"表演狂欢"中的共享情感。  相似文献   

12.
品牌自创虚拟IP的传播说服路径具有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非理性要素的框架特点.本文通过对品牌自创虚拟IP的可塑性、人格性、适配性等核心特点的分析,认为其在形象的感官刺激、人格的情感渲染、适配的场景消费三个层面存在非理性说服现象,并存在着内容形象引擎不完备,情感传播叙事障碍以及场景化变现未成熟的说服困境.本文认为,品牌方应加...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为大众提供了表达的渠道,然而在网络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表达的现象。康德把理性划分为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实质上是网民的非理性实践。网络舆论主体结构失衡引起的认知障碍和洞穴是形成非理性认知,进而导致非理性表达的重要原因。平衡的主体结构是网络舆论理性表达的重要机制,主要包括官方舆论、精英舆论与民间舆论多元主体平衡参与;官方信息、精英信息与民间信息多元共振;官方话语、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的互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4):27-44
本研究搜集了2017年29个热门网络话题的20多万条微博,针对用户身份(线上和线下、个人和机构)与其情感表达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1.用户情感表达的"积极主导",即社交媒体中网民的情感表达以正面为主;2.双重效应:网络用户的线下身份抑制、线上身份推动情感表达,网络用户的机构身份抑制、个人身份推动情感的表达;3.线上身份的消极情感表达和线下身份的积极情感表达:明确表露线下身份的网络用户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而明确表露线上身份的网络用户则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4.舆论领袖(黄V)的负面情感和消极、夸张修辞偏好,其情感表达的强度大于机构用户(蓝V),在情感表达的修辞上其使用了更多的消极词语和程度副词;5.情感表达的策略性:机构用户在政治话题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在科学技术话题上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舆论领袖在政治话题上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而在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话题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总结而言,微博用户的线上身份鼓励而线下身份抑制情感的表达,个人身份释放而机构身份约束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双重结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与喜悦,也带来了困惑与忧愁。"草根们"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出现了非理性的表征。文章阐述了网民非理性现象的特点,即上纲上线、言辞过激等;分析了产生非理性表征的一些主要原因:如虚拟社会的"匿名性"、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责任缺位、"网络推手"的"炒作"、网民盲目集群跟风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在人际交流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在社交网络空间表达情感的需要,"点赞"按钮应运而生.用户使用赞的心理动机不尽相同,基于不同动机的点赞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不仅促进社会互动,便于表达情感,还蕴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应理性对待"点赞"这一网络文化现象,规避因"点赞"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之为个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人的形成及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是新兴开放式的话语平台和虚拟社会,依附在这个平台和社会的数以亿计的网民在此经营自己的家园,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自己的身份认同,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人.网络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他们有两重的价值观、现实自我和网络自我反差极大、群体性很强等特征.本文对网络人的产生环境、产生特征、行为表现等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7日,湖北石首一酒店厨师死因不明陈尸门前,由于当地群众不满警方的调查而设置路障,引发群体性事件.21日凌晨,湖北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j黑客在页面上留下"真相只有一个"等文字.之后多天,该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1]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网民大多只在虚拟社区凝聚民意、表达关注.但是,此次事件中攻击政府网站的行为显示出,网民已经不局限于在虚拟社会活动,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采取行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文拟抛开事件中的其他要素,单从网站"被黑"这一事件来探讨网络民意的执行问题,以及网络民意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肉搜索"的新的发展形式,"自我人肉"在当前成为很多人网络生活的新宠.它的出现和流行,固然受到人们金融风暴下的危机感以及好奇心理的驱使等因素的推动,但个人自我炒作的阴影也时隐时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自我人肉"固然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还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应通过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法律规范、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搜索引擎等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促使"自我人肉"更加合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号《杜课》中刊载的对话内容,以美联航暴力逐客事件和《人民的名义》热播为案例,剖析网络民族主义表达以及网络文化消费.新闻人在面对网络上类似的民族主义舆情事件时,不但要以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加以自律,同时要对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和过激行为加以引导和规劝;对于《人民的名义》的热播现象,应该看到其表达主题在主流价值观层面上的舆论引导作用,还要看到网民在讨论互动中产生的网络亚文化内涵,同时,更要警惕其背后娱乐狂欢式的自我麻醉和精神空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