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8月陈钟糅先生的论文《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像导火线.引发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大讨论。反思既往,观照现实,讨论几乎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以后语文教学大纲的修改、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乃至语文教材的编写。22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命题有哪些思考?对现实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又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呢?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争鸣的得失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争鸣发轫于上海《语文学习》1987年第8期刊载的陈钟梁先生的一篇文章《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陈先生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很可能是科学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这场争鸣的焦点是语文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语文学习》(1987.8)发表陈钟梁先生《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的文章,以期通过反思,统一认识方法,把语文教改推向深入。之后,围绕陈先生的命题,又发表了韩军等同志论争性的文章。论争的焦点是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应抱什么态度,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关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讨。今不揣浅陋,谨陈鄙见,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4.
22年前,陈钟梁先生的论文《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作为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篇力作,不仅在当时的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广泛的共鸣,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如今重读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作者语文教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5.
赵锋 《考试周刊》2011,(25):41-42
语文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理论上的争论由来已久。《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给语文学科的性质下了定论,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语文教育中“人文主义”成了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许多语文教育行为也被贴上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标签,由于打着改革的旗号,所以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中,最典型的是以语文的“人文”性来反对“科学”性。他们没有认识到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排斥科学精神,相反,真正的人文主义教育更为注重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一、关于科学主义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兴起要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必须得从“科学主义”谈起。“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成功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科学主义在18世纪的机械物质论、19世纪的孔德实证哲学和社会物理学、20世纪初叶的逻辑经验论中被推向极端。他们无限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无条件地把科学方法应用于所有学科,提出科学方法万能论,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例如,他们认为科学是对自然乃至社会规律的揭示;科学的实证、理性等方法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科学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必须以技术为中介,科学是推动文明进步和造福人类的源泉等。在科学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科技统治论”。科技统治论最早渊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决定论,其核心思想是:无限赞美...  相似文献   

7.
从"文革"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1987年,出现过一篇影响很大的专论,即陈钟楔先生写的<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契约经济学的法哲学基础是新自然法,新自然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实证主义法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自然法哲学主张的实质正义、限制契约自由和诚信、缔约过失责任原则给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注入醇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但“人文主义”方法论并没有消除深受实证主义法哲学影响的、倡导“科学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继续运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代契约理论的方法论将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日渐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该命题依据有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之一;我国国情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修订,是对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发布的《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中的“命题建议”的刚性践行。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解读“新大纲”,现将评价组的两条“命题建议”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将相和》课例的刊出,引发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话题讨论。我认真学习了诸向阳等老师的评论后,再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近年来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为标志,  相似文献   

12.
“学衡派”以《学衡》杂志为理论宣传阵地,以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与新文化运动相抗衡,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初始,“学衡派”表现出的“新保守主义”,在接受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特征的同时,试图从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规范化上制衡文化激进主义、惟科学主义带来的社会文化观念和人生信念的现代失范,尤其是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的沦丧或异化。  相似文献   

13.
罗素在摹状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命题化的实在主义事实观,体现了以科学主义解释世界的路径。罗素对事实的理解,彰显了探索世界的数学方法,但消解了认识世界的价值维度,加剧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紧张局面。张申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提出大客观法,融合了科学方法的客观精神和孔子重“仁”的人生态度。张岱年从生活实践出发,以“理生之统一”为宗旨,提出了独特的天人关系理论。张申府、张岱年在各自立场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不同理解,在不同层面转进了罗素实在主义事实观,从而为沟通事实与价值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一、高考试题材料的选择应慎重 2013年江苏语文卷作文题(原题略)因为缺少自然常识,闹出笑话:人迹罕至,阴暗的山洞,色彩斑斓有着趋光性的大蝴蝶会置身山洞吗?山洞中的生物到底是“蝴蝶”还是“夜蛾”?这原本是一个科学常识,本不该混淆,可是高考命题时却闹出了“体育老师教的生物”的笑话。本则材料原本选自2011年《读者》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轻一点,别点蜡烛》,作者写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这样描写座次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句中的“向”字如何理解?是介词“朝向”、“对着”,还是名词“方向”?“东向坐”等词语如何理解?是“面向东坐”,还是“坐在东边面向西”?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目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教师的青睐,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热点、亮点与考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命题现象?毋庸置疑,“新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徐生 《文教资料》2007,(12):103-104
本文在分析了“唯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征、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认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是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命题,是新课标指引下的新评价方式的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寻找顺应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方向、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方式,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一、导向上——引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即“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换而言之,就是引领教学的方向,为教学服务。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到底是考试为教学服务,还是教学为考试服务?答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考试,应为教学服务。《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主义教育观和科学主义教育观是两种不同主张的教育思想。二者的合理整合,是我国建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义 《成才之路》2011,(10):24-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