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肥消费规律及中国化肥矿产需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化肥的生产,是关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化肥产量与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化肥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分析,首次运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剖析了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轨迹变化及其动因,揭示了不同情形下,化肥消费规律:即理想状态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S"形规律变化;在化肥施用初期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形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倒"U"形规律变化。总结得出北美"理想模式"、西欧模式和日韩模式三种化肥消费变化的模式。以发达国家为借鉴,结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情况,预测了我国化肥及磷、硫、钾盐矿产未来需求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磷肥和氮肥消费已到达峰值,未来将缓慢下降,相应的磷、硫资源需求也将到达峰值;钾肥在国际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未来需求将维持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关乎我国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产业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化肥生产消费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消费大国,到2002年,化肥生产量达到0.379×108t,化肥消费量为0.434×108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5%和30.7%,并且化肥品种向高浓度化发展.化肥消费的增多,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减缓了土壤养分缺乏,但目前主要作物施肥量较高,与先进国家相比,养分效率偏低,有大量有机养分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化肥生产需要消耗磷硫钾氨资源,特别是磷矿资源浪费严重,隐藏危机.化肥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包括重金属和氮磷排放等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化肥发展要适度规模,核心问题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作物需求的中国化肥资源供求平衡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氮肥是最重要的化肥资源品种.供给和需求是化肥资源供求动态平衡的两个方面,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国内生产和进出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地区农作物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不同农作物对不同化肥品种的施用量.本文在分析影响化肥供求平衡因素的基础上,对尿素和碳铵等主要氮肥品种的供求平衡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建立了分省的尿素供求平衡表.研究结果显示,尿素的氮肥供给量占中国氮肥供给总量的55.0%左右;而碳铵的氮肥供给量占中国氮肥供给总量的比例已有1995年的38、7%,下降到2003年的23.0%左右.另外,单一氮肥品种的氮肥供给量占氮肥供给总量的比例由1995年的96.2%,减少到2003年的87.0%.目前我国尿素供过于求,而碳铵供求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化肥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  隋晓晨 《资源科学》2008,30(6):822-828
以化肥区划中的一二级分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化肥施用现状,以及不同区域在化肥施肥量和肥料比例等方面的特征及差异。结过表明: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区是我国化肥消费的主要区域,化肥消费.6-量占到了全国消费总量的2/3多;其次为西南、华南和北部高原区,占全国化肥消费总量的30%;各一级区单质氮肥和磷肥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而复合肥和单质钾肥的比例再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磷氮比近几年各一级区变化不大,稳定在0.6左右,钾氯比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各区域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从1983年到2004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东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历年均为全国施肥水平最低的区域,而北部高原区、华南区、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为历年全国施肥水平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国民经济、农业经济、生产技术及政策角度分析了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化肥消费和这些因素的关系。从化肥消费强度和消费系数角度深入分析了各个国家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世界主要国家化肥消费都随人口增长速率的增加而增长,反映出人民基本粮食和营养需求对化肥需求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化肥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化工、渔业、林业、牧业等多个领域,我国传统农田使用比例已下降到85%。各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化肥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巨大,发达国家已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万元农业GDP的化肥消费已降至lt纯养分,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度仍高于2t纯养分,且磷肥和钾肥的需求还在增长。从弹性系数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化肥需求仍呈等比例增长关系,说明农业经济对化肥过度依赖,其原因是技术发展较慢,单位养分的生产力水平和整个国家的养分再利用水平太低。但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中国提高技术水平、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很大,而且在不长的时期内完全有可能实现,但取决于政策因素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化肥产业的现状,过渡期后化肥产业将会直面激烈的竞争。从我国化肥产业的供需和竞争力现状的定量分析出发,阐释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承诺及其对我国化肥产业产生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巩前文  穆向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14,36(7):1402-1407
化肥是我国粮食生产中最为主要的投入品,其价格上涨直接推高粮食生产成本,挤占利润空间,削弱农民种粮积极性。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96个月的连续数据,定量分析大宗能源价格与化肥价格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并确定影响程度及价格传导滞后期。研究发现:大宗能源价格与氮肥、磷肥、钾肥价格高度相关,且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相关性;原油价格对化肥价格(氮肥价格、磷肥价格)的影响具有2个月的滞后期,而煤炭价格对化肥价格(氮肥价格、磷肥价格、钾肥价格)的影响无滞后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粪便养分资源总量及替代化肥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畜禽粪便资源数量及养分总量,计算其替代化肥潜力,对指导实现化肥零增长和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畜禽种类包括牛、马、驴、骡、猪、羊、家禽和兔,利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1980—2016年中国畜禽粪便的养分资源总量,并计算畜禽粪便替代化肥潜力。结果显示:①1980—2016年畜禽粪便和养分资源总量呈快速增长—稳定发展的趋势,2016年含量分别达到2.38×109t和4.71×107t,相比1980年增幅为45.7%和49.8%。②以2016年化肥实际施用总量5.98×107t计算,若2016年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由60%提高到75%,化学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理论上分别可减少3.7%、17.5%和44.2%,考虑畜禽粪便目前已有资源化利用量,其化肥替代潜力计算值更具有参考价值。③中国畜禽粪便替代化肥潜力巨大,但受种养分离、农田污染负荷等因素的影响,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率有待提升。基于以上发现,应通过优化畜牧业布局、合理规划畜禽粪便还田量等措施加快实现畜禽粪便利用率提高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15-2025年中国锆英砂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锆主要用于硅酸锆、锆化学制品、电熔锆、精密铸造及玻璃耐火材料等五大消费部门中,其中硅酸锆是目前最大的消费部门。由于粗放式的发展,当前锆英砂的应用水平还较为初级,随着国内锆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锆的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锆英砂的消费现状,综合考虑国家未来政策导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替代等因素,对我国锆英砂未来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①近年来我国锆英砂需求有所下降,但2015年以后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锆英砂需求将会有一定的回升;②2015-2025年锆英砂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其在锆化学制品行业中的用量将超过陶瓷行业中的用量成为第一消费部门;③2015-2025年由于较多锆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全球锆英砂将在保持一段时间的供过于求之后出现供不应求;而我国锆英砂资源有限,未来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会改变,国内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海外锆英砂资源的开发,以保障我国锆英砂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12.
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作为中国的紧缺矿产,铬资源的供应安全关系到不锈钢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当前中国铬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其在供应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程度,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建议。为此,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6年中国和全球的铬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回收率及国家风险指数等数据,从资源、市场和政治三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对供应风险进行直观的量化分级评价。供应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保障度低、对外依存度高、二次回收水平低、市场话语权较弱、进口集中度高和地缘政治风险大等6个方面。结合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风险治理建议: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参股开发矿产资源;加大对含铬废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对不锈钢废料的熔解技术研究;国家对铬资源进行必要的储备,稳定市场预期,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5.
钟帅  沙景华  沈镭  刘立涛  柯文岚  张超  沈明 《资源科学》2015,37(12):2421-2429
中国水资源问题表现为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严峻,而城市化过程是今后水资源需求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对水资源定价系统的改革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将3种水资源定价系统分别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城市化过程为模拟背景,比较了不同的水资源定价系统中水价变动、水资源部门间分配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变动水平。研究表明,在控制水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农业部门和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增加,其它生产部门的用水需求减少,相对用水价格在不同系统中变化显著;不同系统对于GDP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对城乡居民的福利有显著影响,平行定价系统将使农村居民获得最高的福利水平;进一步改革的统一定价系统将使城镇居民实现最高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资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大,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资源需求的大量增加,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因此,加强我国面向21 世纪的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有力于面向世界解决我国短缺资源的战略接替问题;②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源消费的结构;  ③有利于我国尽快适应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全球化的要求。中国21 世纪的全球资源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球主要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供需预测;  ②世界主要国家资源战略及其演变;  ③中国21 世纪初叶主要资源的供求预测; ④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优势资源、如何弥补我国的资源劣势以及如何对一些战略性资源进行储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智库DIIS理论方法,全面调研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最近的猪肉价格上涨情况,广泛收集准确可靠的生猪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问题。此后,走访调研相关部门,综合专家研讨结果,得出应对我国猪肉供应风险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猪肉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的社会影响较大,与我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低、非洲猪瘟疫病横行、养殖业环保压力大、从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关系密切。为缓解我国猪肉供需不平衡带来的价格上涨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完善顶层设计,从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优化地方生猪养殖布局、调整食品消费结构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产业转型关键期需进一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模拟产业结构、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及影响要素关系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在验证模型一致性的基础上,分别选取水资源消耗量与可用水资源量、化学需氧存量与氨氮存量作为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的评价指标,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可能引发的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效应进行动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单一产业重点调整时,第二产业易造成可用水资源量偏低,而重点调整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则分别有助于降低化学需氧与氨氮存量;对三次产业中两类产业进行重点调整时,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在控制水资源消耗、化学需氧存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三次产业综合提升时,会加剧水资源消耗,但对水环境质量与经济效益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严良  熊伟伟  王小林  王腾 《资源科学》2019,41(9):1655-1664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能源消费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能源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的不平衡制约了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形成一套从底层引导供给端价格形成和产能更替机制的政策工具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视角下,基于能源间需求的价格替代机制及各能源内部的产能更替机制建立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17—2050年中国能源替代趋势并作为基准情景,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设定了价格、市场、成本、补贴、碳交易等情景。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煤炭依旧是主要消费能源,且结构调整和减排压力较大,而在补贴策略和碳交易策略下,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必须提振天然气激励水平保障平稳过渡并降低新能源获取成本,增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拓宽碳交易价格变化空间,以便有效达成供需协同的能源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