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式,以层次教学法是否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起到作用为目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层次教学法,积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美的学会健美操的技术动作,比较快的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实验后同生们学习主动性上升10%;具有良好竞争意识的学生人数上升20%;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比上升40%;上肢力量优秀者上升20%;腰腹力量优秀者上升30%;技能水平优秀者上升40%.说明层次的教学法在健美操教与学中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李俊英 《体育世界》2007,(11):102-104
在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层次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检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层次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霞  庞颖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4):50-51,54
在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层次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目标检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韩晔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2):122-124
以哈尔滨学院2006级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访对比、文献资料和实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组合分层递进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组合分层递进教学法把各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体能水平分组进行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体能水平接近,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健美操动作的积极性,而且使多数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教师安排教材、教法、练习密度和运动量,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能动性,使优者能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弱者更有信心、有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健美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孔清华 《体育世界》2011,(11):27-28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等职业院校的健美操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健美操教学进行调查,并结合健美操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具体的教学现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健美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运动是高校最热门的体育项目之一,很受高校女生的青睐.在健美操教学中,开展"自主式教学法"实验,研究表明,自主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能水平和学生的创编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能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健美操专选课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教学是高校课程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健美操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广大高校有必要在健美操教学之中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深化学生成长。就目前来看,高校对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仅仅体现在多媒体上,这样并不能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本文就信息化手段在高校健美操课程前、课程中的应用做出了简单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今后健美操套路的编排提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通过对两种健美操套路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didas dance"套路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追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健身效果明显。而"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动作规范化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怡虹 《体育科技》2001,22(2):65-66
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成绩的提高及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全面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证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健康功能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教学实验,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就健美操健康功能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健美操的健身功能无性别和层次差异,且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健美操的健心功能存在影响差异,对不同心理需求的大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健心效应。建议建立一套科学锻炼的自我评价方法,结合相关参数,以监测健美操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亮  王峥 《体育师友》2004,(6):14-15
健美操运动在塑造学生体形、强化体质、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女生们的普遍喜爱。而探究式的教学可以较充分地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根据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和结合健美操教学的实际,就在健美操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在重视传统教学方法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对健美操教学的跨学科研究,成为提升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中健美操教学作为健美操课堂学习和学生健美操能力提升的重要实现条件,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分析技能迁移与健美操教学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的利用技能迁移来促进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把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健美操运用于体操课准备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倦操课基本动作的教学做更充分的准备。通过对体操课准备活动的意义及健美操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在创编动作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好健美操的动作内容,并掌握好运动的量和强度,选配好既符合学生兴趣又与所编动作内容相符的音乐,才能让整套健美操代替其他形式的练习,达到体操课最佳准备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具有优美的艺术特征,它对人的柔韧、协调、灵活、乐感等方面要求较高,致使许多体育基础差、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活动,影响了其学习健美操的效果.对基础差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进行动作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训练,从而增强学习健美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河北省45所高校的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健康第一"为主旨、终身体育为主线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表明,实施该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编能力、锻炼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倩倩 《精武》2012,(3):56-57
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高较有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项运动。可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快技术动作掌握。但是他们的能力各有高低,这就为健美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把健美操的特点、适应性教学法的实施方珐、教学方法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旨在提高健美操的教学效果。提供广大普通高校健美操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终身体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下,河北省高校对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均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但是各高校在健美操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还是有明显不足。鉴于此,此文提出河北省各高校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目的是优化健美操教学,旨在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文章就"分层次"教学应该如何进行与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