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0年4月27日--1950年10月5日) 四月二十七日 六月十二日 星一 晴 复李西原一字.午睡起,陈公柔、陈仲夫来.高名凯来,久谈. 五月初五日 六月十九日 星一 晴下午暴雨鸣雷旋止 写工作报告致哈佛燕京学社. 阅杨山松<孤儿籲天录>,山松,字长苍,嗣昌子,荫锦衣卫正千户,入清,以高士终.先是,华容严首升刻<濑园集>,有<拟上某相国书>,诋讦嗣昌甚苦,山松弟山梓作<辨谤录>以正之.山松因遍摘<绥寇纪略>、<国榷>、<崇祯朝纪略>、<流寇志>、<明季遗闻>诸书毁及嗣昌者,一一纠正之.大约根据嗣昌所撰<中枢奏草>、<督师奏草日录>于人名、地名、年、月、日之舛误,别白甚力,几使伟业诸人不能反唇.  相似文献   

2.
<正>《清圣训》是清代皇帝谕旨诏令的汇编,是记言类官修史书。有清一代12位皇帝,除逊帝宣统外,纂修了11朝圣训。前10朝各有满、汉两种文本,光绪朝只有汉文本。圣训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涉及敬天法祖、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百官规范、文治教化、恤民劝农、招降怀远等等,充分反映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执政理念。《清圣训》始修于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并自此形成新帝登基即开圣训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圣训之定制。自康熙起,圣训的纂修改归实录馆而不再设圣训馆,实录告成原班人员续修圣训。圣训馆、实录馆都是临时机构,书成即散。  相似文献   

3.
"皇史宬"是明清两代用以存放皇家史册和重要资料的皇家档案馆,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皇史宬先后收藏过明清两代各朝的实录、圣训、玉碟、<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及经略、大将军印信等.明代皇史宬由司礼监管理;清代由礼部管理,设守尉、守吏,负责守卫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5.
本文辩证有关<杂诗·其一>作者诸异说,考辨孔融于灵帝光和三年首次任职司徒杨赐掾属和<杂诗·其一>全诗与孔融首次任职特定心态密合特征,探讨<杂诗·其一>对举吕望、管仲特殊用法与灵帝时代特别是光和三年政治文化的深层关系,并以边让作于光和三年的<章华台赋>也对举吕望、管仲作为重要旁证,认为<杂诗·其一>确为孔融之作,具体创作时间在光和三年,孔融时年28岁.  相似文献   

6.
一、盛世修书肩负重任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具有46年历史的专业古籍出版社,有着编辑出版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经验,曾承担过<四库全书>、<古本小说集成>、<古本戏曲丛刊>、<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等大型古籍出版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自80年代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后,一直有续修<四库全书>的构想,但囿于人力物力等诸方面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7.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诸书载:孔子曾对相关档案资料作过整理工作.对此事之具体情况,今之学者已进行过考察,主要成果有刘红<整理古籍文献的先驱--孔子>、李淑芳<管窥孔子档案文献编纂及其成果>等,这些论述虽彰显出孔子档案整理工作的成就,然其多是从史学角度切入的,缺乏以档案整理工作为中心的本体观照与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自堂存稿>诸传本的比勘,肯定长沙叶启勋抄本具有考订作者陈杰生平,辑补<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文>失收诗文,纠正<四库全书>本及<全元文>误录文章,校勘陈杰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以下简称<中图法>)H大类中的"东北亚诸语言",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辩证有关<杂诗·其一>作者诸异说,考辨孔融于灵帝光和三年首次任职司徒杨赐掾属和<杂诗·其一>全诗与孔融首次任职特定心态密合特征,探讨<杂诗·其一>对举吕望、管仲特殊用法与灵帝时代特别是光和三年政治文化的深层关系,并以边让作于光和三年的<章华台赋>也对举吕望、管仲作为重要旁证,认为<杂诗·其一>确为孔融之作,具体创作时间在光和三年,孔融时年28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取<四库>本<论衡>,与明嘉靖十四年吴郡苏献可通津草堂本<论衡>时校,发现<四库>本胜于通津草堂本,提出了在<四库>诸本中尤以文渊阁本为最善的观点.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论衡>这部重要典籍在清代没有善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都四子集>本<管子补注>,是明万历七年(1579年)朱东光诸人翻刻明初刘绩<管子补注>而成.此本补充刘本脱漏文字,改正刘本因字形相近、因音同或音近、因涉上下文而产生的讹误;改正刘绩本的重复字词和其他讹误.但是亦有讹误,包括刘本有讹误,四子本亦误;或刘本不误,四子本误改者.四子本有补充刘绩本的句子,亦有漏刻.与刘绩本相较,四子本大量注释没有刊印.刘绩本、四子本有二十余条浙刻本没有的注解,可为解读<管子>和考查<管子>注释的传播源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37.年前,中国新闻代表团随一号人物赴美,回来后写了系列"访美见闻",其中有篇<美国报纸和电视>,发在1978年10月4日的<人民日报>第六版.谈美国电视传媒的影响时说:"电视作为媒体工具,应该说在美国最为发达.今天看电视已经成为美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全国有近千座电视台,有近一亿多台电视机,97%家庭都有电视机.全国三大广播系统和地方电视台每天多次播送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袁楠 《出版经济》2004,(1):22-23
尽管非典首先侵犯最可舍弃的文艺书消费市场,尽管文学书市场依然不够景气,<亲历历史>、<幻城>、<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我们仨>等却是2003年图书市场上不能不说的闪亮故事.由2003年文艺畅销书的内在品质和营销攻略打造的强势氛围使文艺书摆脱调味的身份,而在某种程度上自信地与财经书、科技书比肩,成为生活品位和视野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7.
<三秦记>是一部重要的陕西方志地理类著作,为我国早期地方志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对明清以来诸家<三秦记>辑本加以考述,并挖掘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淮茗 《编辑学刊》2002,(5):58-59
谢其章先生的<漫话老杂志>一书是属于那种拿起来往往要一口气读完才过瘾的书籍.原因很简单,其引人入胜的内容、图文并茂的编排、娓娓道来的文风,使人在得到许多知识之余,也得到不少阅读的乐趣.该书不仅谈作者收藏期刊的甘苦,谈有关期刊的掌故趣闻,而且还揭示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现代文化史料,比如<北平沦陷时期杂志过眼录>、<上海沦陷时期杂志过眼录>、<南京沦陷时期的两本杂志>诸文,对抗战时期沦陷地区期刊发展情况的描述就很有价值,可以补现代期刊此项研究之不足.再如<<大众>话语>一文介绍的<大众>杂志所刊周越然、钱海一诸文,为研究现代藏书者提供了重要线索.全书此类内容还有不少,只要认真阅读过该书,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我家门口有个小报摊,忽一日挂起个小牌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代销点.奇怪的是除每天有两份<北京日报>外,其他三种报纸从没来过.报摊的主人说:人家让挂的,可人家又不送报.  相似文献   

20.
王世贞(1526-1590年)是明代著名的明史学家,留下了许多明史著作,其中<弁山堂别集>与<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以下简称<首辅传>),是王世贞晚年定稿的两部代表性著作.对于<弁山堂别集>,学术界有较多的关注和较系统的研究;而<首辅传>,虽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此书书名、成书时间、甚至学术地位的评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参稽往哲时贤的观点,对此书作系统深入的考察,并透过王世贞对诸首辅的评价,进而考察王世贞的治史心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