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方文献揭示了地方历史和记录现实,汇载了一个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地方文献著录时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对地方文献规范著录时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维护网上书目数据的质量,要求编目员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文献著录的标准化意识,确保著录款目揭示文献信息完整、著录语言准确、格式规范标准、以实现网上书目数据的有序共事。  相似文献   

3.
地方文献是反映地方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信息与知识的特色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情报价值.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地方文献著录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优化地方文献机读目录的著录已迫在眉睫.根据福建地方文献的特点,笔者认为可通过补加新字段、附注项著录、主题词标引、非控主题词标引、自定义分类号、责任者、题名著录等方面来完善地方文献的著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立沂蒙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工作实践为例,从附注项、分类号和主题标引等方面探讨了将地方文献资源整合到高校图书馆收藏范围的著录问题,提出了对地方文献应当采用主题标引进行重点著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闽南地方文献的内容和种类,并以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论述了闽南地方文献的著录,以及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工作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分析著录含义及适用范围、分析著录格式和在CNMARC格式中单册地方文献、具有分部题名的地方文献及地方文献附录的分析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7.
《南京文献综合目录》收录自古以来记载南都地域内容书籍的所有可见目录和版本,是国内外专门研究南京地方文献的第一本书目型工具书,给研究该地域文献和文化提供诸多便利.此书重视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所作附注与分析著录十分有用,分类方法独特,缺点是著录项目较少,检索途径单一,没有著录馆藏地点和索书号,未收非正式出版物等.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由《西北地方文献书目提要数据库》、《西北地方文献图片数据库》、《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数据库》、《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篇名索引数据库》,以及甘肃省连机联合编目为基础的《甘肃省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组成。文章从该数据库建设的著录标准、著录范围、规范词的使用等出发,介绍了其特点、功能、使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关联文献的信息变更后在编目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与已编书目数据合并处理时没有补充变化的信息内容,导致信息缺失,造成新老文献关系衔接不上;二是创建新记录时著录不够完整和规范,整个记录中找不到揭示同已编文献关系的点睛之处,从而影响读者的系统查阅。本文对关联文献在信息变更后的规范著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两种类型的文献从概念、特点及著录格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实际通过案例进一步揭示了两者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王乐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1):97-101+114
从红色专题特藏概念的界定出发,论述了红色专题特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意义:红色专题特藏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素材,是社会服务的鲜活题材。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捐赠、采购、收集等方式建设了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的红色专题特藏。采取参与式、阵地化思政教育,多形式、全方位驱动科研,立体化、全媒介大众推广的三大举措九种手段,挖掘红色专题特藏的全方位价值,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资源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流大学不仅要国际化和标准化,而且要特色化和个性化。特藏是体现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分析和论述境内外四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建设,较为全面地观察和总结了近年来特藏发展的方向和流变:许多图书馆或创建内容丰富、形式活跃的“新特藏”,以凸现本校本馆特色,支持重点学科发展;或致力于发掘传统的“老特藏”,以梳理馆藏流变,彰显人文内涵和历史传统,传统意义上以“善本”为核心的特藏概念被扩大了。特藏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揭示和打造其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Digitized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to libraries struggling to identify marketing strategies that will entice patrons to these services. These collections, which do not have the same mass appeal as full-text articles or author book readings, still must attract use. This case study explores an academic library’s attempts to actively market its digital special collections. They advertised their collections via published marketing materials, a library services fair, and a photography contest. The results were that high-quality, intense, marketing for a general population does not work for specialized digital collections because the subject areas are too narrow for general interest. The scope of the audience was also misplaced since the collections had a greater market outside the university than with the local students. The authors looked at digital special collections that were successful to see what worked to market collections to outside users. They found that collections that were connected to external resources that were affiliated with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were successful with minimal marketing. The method of linking collections to Wikipedia was identified a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ha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linking the collection to more niche site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academic libraries should utilize more focused, community-connect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engage the specialized patrons of digital special collections.  相似文献   

14.
Whether or not, or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house special-subject research collections is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1) feasibility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and allocation of funds: (2) reliability of library/collection use statistics as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3) rationales for and costs of maintaining special collections. Literature on local history and 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collections is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practical administrative considerations. Crea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pportunities, either through formal analyses of library communities or other methods, is advocated as essential with respect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collections in public libraries.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等专业学校转制而来,其图书馆目前面临着文献总量不足、馆藏文献质量低和馆舍面积不足等困境.这些院校的图书馆一般具有较长的文献收藏历史.馆藏的各类历史文献虽算不上弥足珍贵.也不足什么珍本、善本,但却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我国的出版发行特点及文化背景.由于这部分文献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对于需要它的特定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建立"老书库",对这些文献进行特藏,既可以使这些文献得到保护,又可以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还可以确保图书总量满足教学评估的要求.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简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提起湖南图书馆,人们就知道那里有个“毛泽东著作版本陈列室”;一提起南京图书馆,就知道它收藏的太平天国史料最全;若想研究孙中山先生或华侨史料,就自然想到要去广东的中山图书馆等等。由此可见,一个公共图书馆要想在本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影响力,就必...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反映地方经济、参考决策内容的数据库较少,数据库缺乏标准,知识产权突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加大地方经济、政治、参考决策等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建设专题知识库,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合理解决知识产权的纠纷及加强宣传推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与公共图书馆有所区别,为更好地制定高校图书馆的方志专藏发展政策,以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其建馆85年来收藏的方志文献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分别从复本率、出版时间、方志地域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在统计过程发现不足之处。最后小结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发展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探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现状,为探索更为合适的特藏资源知识组织模式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根据QS世界大学排行榜选定56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在线调查其网站所列特藏资源的名称、范围、类型以及所用描述元数据类型,并进行检索使用。[结果/结论]目前,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极其不规范,无论是特藏资源分类,还是自建元数据,以及特藏资源的关联与开放获取,都无法满足特藏资源服务的现实需求。建议未来引入关联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特藏资源按照主题进行聚合组织。  相似文献   

20.
王雨卉 《图书馆论坛》2012,32(5):105-108,46
以特藏概念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特藏概念模糊不清所带来的特藏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指出廓清特藏概念的必要性,并建议根据特藏的两个功能将特藏资源划分为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且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概念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