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至今还难归纳出一个完整的“诸神世系”.在最初的神话中,一般都是多神分治,神们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互相之间很少发生联系.也不存在所谓的主从关系,大家都是受万民崇拜的上帝.《山海经》中常提到的“众帝”、“群帝” 即指此.后来,不知因何发生纠纷,继而引起战争,这一来,神国分而治之的秩序被打乱了,胜利者一跃而为统治者,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主神”.在我国,对于何人为主神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为黄帝(见冯天瑜《上古神话纵横谈》第192页):一说为  相似文献   

2.
英雄神话是神话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英雄神话多是各民族崛起时期的产物.各民族的神话都有着激动人心的英雄故事,表达了人们呼唤完美品质和才能的愿望,这些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传世英雄,因为神话的文学源头性质深深地影响了各国后世英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家国一体化国家形成模式决定了祖先崇拜成为主流地位的宗教形式,自然崇拜被深深压抑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这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神话呈现单调贫乏的面貌,神话发展一直沿着历史神话化的轨迹运行,祖先和文化英雄成为神话中的主角,英雄神话成为庙堂文学的大宗。与之相反,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形态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每个城市崇拜一个自然神,这决定了自然崇拜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上长期占居主流地位,自然神话获得充分发展呈现发达面貌。透过神话这面镜子能够生动反映两大文明类型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5.
嫦娥奔月神话的文化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月亮神话的原型意象作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嫦娥奔月与祈求生殖的巫术联系起来分析阐释.认为月亮神话经历了初始原型、次原型和复合型三种神话形态和演化模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丰收神、生殖神和复合的婚姻神.嫦娥是一位执着祈生求嗣的帝妃,其吞服西王母不死药和奔月行为均系祈生求嗣的巫术仪式行为;奔月时间应为具有生生之德宜子之祥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夜.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随着时代的进步,悲剧中神和命运的色彩慢慢淡出,人性因素逐渐凸现。悲剧中的主人公也经历了由"听天由命——尽人事,知天命——人定胜天(改写命运)"的转变。作家们完成了由重在写神到重在写人的变化,把写理想化的英雄转变为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在表现古希腊悲剧"独撑命运重负,直面人生悲情"精神的同时,把"人"这一形象推至前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诞生在远古社会时期原始先民所深信的神圣叙事,它记载了先民对于世界和万物起源的各种认识.谷种起源神话作为文化起源神话中的一类,记录了先民对农作物来源的探索和思考.惩罚母题是谷种起源神话中十分重要的母题类型,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有33个民族的179篇文本都存在此类母题.惩罚母题主要讲述神对神、人或动物所犯过失的惩罚,根据惩罚行为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惩罚人类和惩罚神或动物等两种,本文重点对这两类母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蓓儿 《阅读》2023,(37):6-9
<正>本篇适合:阅读、挑战同学们喜欢读古希腊神话故事吗?想读懂古希腊神话故事,你首先得好好了解一下古希腊的各路神灵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奥林匹斯之十二神(希腊语直译)”,他们分别是:宙斯(神王)、赫拉(神后及婚姻女神)、雅典娜(战争与智慧女神)、阿波罗(光明之神)、阿芙洛狄忒(爱与美之女神),等等。哇,好多神!小编姐姐先给大家介绍四位古希腊主神吧。  相似文献   

10.
约伯的事迹见《旧约.约伯记》,约伯无辜受难的命运和哈姆莱特的悲剧都源于神代表绝对法则对人意志和罪过的试炼、惩罚,神对人圆满状态的破缺,神的公正和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神话研究中,学者们多认为<山海经>中的半人半兽之神是原始图腾的发展,是原始宗教的显现,其实并不尽然.实际上<山海经>中的许多半人半兽之神是在战国中后期历史神话化运动的影响下由神仙方士造作而成的,是他们游说诸侯、宣传不死思想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2.
英雄驱魔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文化母题,这种神话文学创作素材源于人们对光明的向往和对黑暗的厌恶。英雄是这类神话母题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正义和勇敢,而魔鬼则是和正义对立的反面形象。研究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驱魔母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探究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驱魔母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包孕着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和文化精神,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理念和审美期许。从文化人类学、审美学、神话学的视角探讨英雄神话与中国武术的文化渊源,目的在于从民族文化的思想源头探寻中国武术精神的文化缘起和审美意蕴,有助于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理论建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阐释了神话、英雄神话及民族文化间的关系,由此探讨了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上古英雄神话间的文化渊源。中国上古神话英雄的勇武刚强、高尚道德、牺牲精神等精神特质和审美境界积淀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英雄情结”,催生了刚健奋勇、崇德尚礼、舍生取义等价值取向的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原始武术、巫术、舞蹈三位一体的原始社会文化背景下,英雄神话成为原始武术活动的文化主题,为探寻中国武术精神与中国上古神话间的文化渊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因而,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的源头应追溯到中国上古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14.
上古神话是上古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起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繁荣于父权制氏族社会,顶峰于奴隶制社会,之后逐渐衰弱。在这进程当中相应地形成了上古神话中的两性崇拜的现象,即从崇拜女性神发展到崇拜男性神,这不仅是上古社会生活变迁的体现,也是对人类两性关照的另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16岁少年以堕落的外表对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进行反抗。在他堕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灵,渴望追求人性的美好。但由于社会原因和自身的局限,他的反抗最终以妥协结束。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悲剧的英雄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他们虽然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英雄的本色,但他们毕竟是天国神系家族中的成员,永远以冷峻的目光俯瞰着茫茫的人环众生,与世人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英雄在人间。人间的英雄立足于社会生活的沃土,继承着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由五各养育着他们的生命之躯,显现着人类共通的情愫。  相似文献   

17.
路翎在继承鲁迅开创的"心灵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力求有所拓展和创新。他试图通过"原始强力"的描写,去发掘人民精神中的反抗因子,发现人民"自我"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因此,当他笔下的人物受挫、失利或失败时,就不再像″精神胜利法″那样倒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以强悍的力量去反抗外部现实世界,充分显示人民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反抗旧秩序的潜在力量,从而体现人民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是它多少有点脱离实际,并不像鲁迅概括出的"精神胜利法"那样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研 《保定学院学报》2013,(1):68-70,114
所谓"诸神遭遇"是指不同价值信念和生活方式的遭遇。面对"诸神遭遇"问题,古代希腊人设想用"自然"来废黜全部"诸神",古代希伯来人则将民族神肯定为唯一的神。这两种应对办法在当今世界分别对应着福山的"历史终结"想象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想象。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人既未选择废黜"诸神"的哲学,也未选择一神论宗教,而选择了保留"诸神",且将"诸神"组织进共享的族谱。这第三种应对办法的意义在于,它既尽可能地尊重了"诸神"所代表的价值信念和生活方式,又尽可能地缓和了"诸神遭遇"有可能引发的冲突。此种办法在当今世界的体现就是"和谐世界"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海明威的小说特别是描写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的小说中,都体现了一种人神易位的现代意识.“征服”的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反复的表现.这种反复运用的主题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家那里被称之为“原型”.所谓原型,就是“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①它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结构单  相似文献   

20.
"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逐渐流行开来,其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学校教育的错位和家庭教育的单一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灰色童谣表达的是学生对学校主流文化的有声反抗,是学生对话语权的诉求,也是学生自身角色的情怀释放,这些都是学生自我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