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整个20世纪,主体间性成为一种受到来自哲学、文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广泛关注的话语,尽管不同学科的思想家们以不同的方法来阐述它,但是他们都有一种倾向,强调语言主体的地位,并消解了主体的中心地位。在拉康的说话主体的侵凌性理论中,强调的是说话主体,而不是表述主体,对说话主体言说的客体和个体的侵凌。这种侵凌性直接关涉到作家、作家创作心理而且影响到文本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理论是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对人文社会科学及人们实际生活的众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主体间性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强调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这是对传统主客二分式教学方式的一种超越。在学生德性培养的过程中,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应该并且也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类”是文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比较典型地而且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是两种传统文类史观:一是文类代嬗观,二是文类等级观.主体间性要求我们关注主体间的交互对话,可以形成对传统文类史观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强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单纯强调单一主体.强调主体间是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情境体验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是共同参与教学的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设备共同参与的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这也是情境体验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通过主体间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情境体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阐释主体间性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情境体验教学中的互通性与共性,从而证明主体间性理论对情境体验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哲学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这个哲学概念虽然是西方哲学话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同时也对"主体间性"有着深入的探究。在儒家文化中,"主体间性"既存在于主体当下的纯然心性中,又将其同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相联系,并且在主体心性自觉和自觉行道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和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人的自我实现、人际间的和谐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给我国当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主体间性在外语教育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关注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的生命个体的价值取向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分析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RICH教学案例,探讨RICH教学模式是如何建构主体间性并使之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具备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身份,包蕴了复杂的主体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考虑到东西方的独特性,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她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馆员与读者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前图书馆界关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馆员与读者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馆员与读者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主体间性对于翻译的质量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包含了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体现翻译的主体间性是现代翻译的重--求,也是翻译达到信达雅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通道。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就多年的翻译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将主体间性体现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广大有意进行翻译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呈现着过度发散状态.尤其是中、西、马哲学由于在哲学资源上缺乏整合的自觉,使各哲学形态难以张扬理性的创新,更追论哲学的总体发展。哲学的发展,在于通过对中、西、马哲学资源的综合创新,而创造出超越于中、西、马哲学新形态.它的建立要通过破除樊篱、相互对话、全面解读、贴近实践的方法而实现,其功能目标则是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展示其自身的开放性、民族性、现实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知识论倾向、演绎式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缺乏,既是当下教育哲学危机之表现,也是其产生之原因。而教育哲学之拯救,迫切需要教育哲学深刻的范式转换。直面问题是中国教育哲学当下最高意义的范式转换。"问题"对于教育哲学的优先性关涉教育哲学的本性。走向问题的教育哲学既意味着某种实践论的取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取向,也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后语言哲学”是相对国外语言哲学研究,针对我国外语界语言哲学研究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语言哲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外语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转换研究视角,立足中国实际,注入中国元素,达到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后语言哲学研究目的的转换、研究内容的转换、研究方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换等,以开创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精辟深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普遍联系的原理、发展的观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很好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效果,始终是高校“两课”哲学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程定位、指导原则、教学考核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 ,阐述了大学体育与人才培养诸多成因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体育哲学的概念 ,并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剖析 ,对进一步摆正体育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的人文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的人文价值是指体育的人文精神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即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分析全民健健身运动这一系统工程的人文价值。运用文献检索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学界对全民健身以及体育人文理念的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对全民健身运动存在问题的剖析等问题,最后提出应运用人文理念来建构未来的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构成要素。哲学与文化的最终指向是生命与幸福,这种指向的表征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是社会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运动。文化作为人类卓立于自然界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其传承灵魂是不同时期的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哲学作为思想的动态化系统呈现,其实践表征必然是民族性的文化,这是哲学的文化。文化与哲学的切融点是生命与幸福。  相似文献   

20.
哲学说希腊话 ,早期自然哲学肇始于“水为万物本原”的泰勒斯 (Thales) ,这一世界统一性的追溯尽管脱胎于神话中诸神的谱系 ,但却是人类精神从纷纭的幻想中解放出来的标志 ,确立了思想自身的原则 ,思想的使命就是超越感性实在 ,达至纯粹思维。继泰勒斯之后的自然哲学家的探索都可以说是泰勒斯找寻哲学语言的努力的承续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的万物浑灏流转使得从自然中找寻本原始基的追溯陷入窘境 ,始基不在流变之外 ,流变中无物常驻 ,只能听从一切即一的逻各斯 ,领悟流变。从主体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 ,始基究竟至极实为人所设想的常如本体 ,只不过因为早期哲学还是一种客体形而上学 ,自然主义的素朴性使得哲人们不得不一心一意地凝视着外在的客体世界 ,始基的超自然性和人化性就没于感性具体的物象之中 ,然而 ,究原委竟 ,始基乃是将主观视界中的东西当作客观世界里的自然物使然。正是因为人在始基上有着朦胧的主体性倾向的投射 ,思想也就注定要从感性自然物中超拔出来 ,作为终极存在的始基最后发展到在巴门尼德(Parmenides)哲学中被明确地建立在思维和语言的基础之上 ,本体论由之而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