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全日制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现状及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影响全日制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标,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问题是近几年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国内与国外部分国家硕士研究生现行学制情况、我国地方综合性高校的特征及现行硕士研究生学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将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分为研究型硕士研究生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两类,并在学制上加以区别: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多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分析。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考核方式6方面总结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英文培养、趋同化与差异化结合培养等措施,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使所培养的巴基斯坦留学硕士研究生和国内师生相处和谐,其在学术上超出了预期水平,这表明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践结果可供招收巴基斯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层吹风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批准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三个新的硕士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定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专业学位相关概念、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关于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阐述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其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如何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问题上国内讨论颇多,但从学生工作角度讨论的文章比较少见,本文谨从学生工作管理的价值和建议两个方面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管理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按照“学术型一应用型”模式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巳成为一种趋势。在阐述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几所大学近年在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性尝试,其试点经验为改革我国当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概念不明晰;导师队伍的建设抵不过研究生的增速;学生对待论文态度不严谨、导师指导力度不足;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基于我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下建议:明晰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因材施教;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进行师生之间的科学匹配;强化学位论文选题和质量考核;建立弹性学制和淘汰机制,确保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硕士研究生教育类型也日益多元化,随之而来的研究生学制改革也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先是2000年教育部在国内部分高校进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将硕士研究生学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组建和发展了职业教育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构建了适应近代中国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把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促成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入世:中国远程教育路在何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认清中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入世后给中国远程教育带来的影响,这是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也是制订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战略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远程教育的实际而定。  相似文献   

13.
郑庆全 《教育学报》2007,3(2):35-40
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结合对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考察,总结出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如下启示:如何对我国教育传统进行继承与批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理论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原有的理论如何匹配和衔接;如何衡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性因素;如何调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隔离;如何更好地应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职教育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其某些发展环节仍很薄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奥尔夫教育体系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存在普遍适应性的原因,得出了这样几点认识: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存在共通性;从本土音乐出发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利于弘扬我国民族音乐;先进的奥尔夫教育体系能有力推动中国音乐教育改革;低技术要求的奥尔夫教育体系符合我国部分地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形式和模式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媒介平台的网络教育如何克服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所引发的矛盾;如何通过网络教育使高等教育走向广大农村地区;如何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的限制。本文认为,网络教育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变革与突破力量,这一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必将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Teaching method is a major factor that affects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physic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sing 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 (MLA)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physics. Solomon four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 under th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in which a random sample of 4 co-edu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s was obtained in Kieni East Division of Nyeri District in Kenya. The 4 schools were randomly put into 4 groups. Each school provided 1 Form Two class for the study; hence, a total of 161 students were involved. The students were taught the same physics cont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MLA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while the regular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s. The researchers trained the teach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on the technique of MLA before the treatment. Two groups were pre-tested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LA treatment.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period, all the 4 groups were post-tested using a validated Students’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whos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was 0.76.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t 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udents exposed to MLA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motivation than those taught through regular methods. Gender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physics.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 that MLA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motivating students; hence, physics teachers should incorporate it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19.
This autoethnographic self-study describes my interpretations of multicultural awarenes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multilingual awareness (MLA), based on my interactions with 52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wo literacy courses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An autoethnographic self-study provided an avenue to harness my reflections on practice and to study the ways in which my practice reflected awareness of my role as an educator. Findings from my teaching videos, written responses to students,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suggested that my communication patterns with students reflected certain elements of multicultural awareness, as displayed by m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predispositio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ersonal stereotypes. The findings also appeared to indicate that multicultural and MLA interacted to reflect facilitation and symbiosis. Facilitation seemed apparent in my awareness of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cultures and my own as I monitored my linguistic processing. Symbiosis appeared to emanate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how my response to individual predispositions facilitated my application of conversational strategies based on feedback. This, in turn, heightened my attention to stereotyp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mplications for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e the benefits of using autoethnographic self-study to scrutinize educators’ awareness in practice as they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is awareness on their instructional roles in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By extens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utoethnographic self-study research can provide additional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interrogate monolithic perceptions of diversity in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奥尔夫希望能在全世界的音乐教育中推广和普及他的"原本的"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但是每个民族的本土文化都将影响本民族的性格、品德、修养和思维方式。我国的音乐教育对奥乐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引进,应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维护本土文化的民族性,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