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语言层面之比较得知,英汉矛盾修辞在语义结构、语法结构、语用功能等诸方面存在相似性;但在语法结构类型形式、矛盾修辞的组合方式和使用广度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汉语矛盾修辞法有半路的修辞功能,它能揭示主客现世界各种矛盾现象,表现人类深邃的哲理思想,强化语言表达作用。语意的思路性、语言的物练性和结构的创新性是矛盾修辞法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矛盾修辞     
英语的oxymoron和paradox都属于矛盾修辞的范畴,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英语语言中矛盾修辞的结构形式、语用功能和内涵意义进行挖掘和探讨,揭示矛盾修辞手段所表现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实质。  相似文献   

4.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使用者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前后相互矛盾.然而,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两个意义相反、互相矛盾或者不调和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形成矛盾修辞法,表达看似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概念,而实际却蕴涵着令人深省的深刻哲理.本文列举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例证,阐述了矛盾修辞法的几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矛盾修辞法不论在英文还是中文中都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运用矛盾修辞法,可以表达许多其他修辞手法难以表达的突兀、矛盾、冲突却又彼此依存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矛盾修辞法的解读和认知过程的分析,提出可以把矛盾修辞法分为表层-深层结构和并列结构,并结合"概念合成理论"构建了一个心理空间信号输入和合成的图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oxymoron和paradox都属于矛盾修辞的范畴,两者与汉语的反衬辞格颇为相似。英语语言中矛盾修辞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浓缩型和舒展型两种。通过对比、讽刺、反差刻画人物,抒发感情发其语用功能。表面上看矛盾修辞手段所表现的似乎是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概念,而实际却蕴分着令人深省的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矛盾修饰法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法,以其表面矛盾、内涵丰富的艺术魅力表现了强烈的语言效果与感染力,揭示了辩证的矛盾统一。从语义结构、修辞功能和翻译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矛盾修饰法,可增强原著鉴赏能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郑艳  刘洪泉 《考试周刊》2008,(15):76-77
修辞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方式,矛盾修辞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经常反映在英语语义中.本文通过示例,从概念、结构形式、修辞功能三个方面时矛盾修辞加以探讨.恰当运用矛盾修辞格可以带来语言艺术效果,正确理解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或物.  相似文献   

9.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看似互相矛盾、对立,实际上蕴涵着令人深省的深刻哲理。在文章中运用修辞矛盾修辞法可以产生出人意料和引人入胜两种强烈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1):76-79
运用语符学"两个平面四个层次"的理论对修辞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推导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叙事学对叙事结构具体内涵的阐释启示修辞学: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是构成修辞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修辞语言的内容形式是组成修辞语言的要素。组成修辞语言内容形式的要素有修辞元素和修辞介质。  相似文献   

11.
矛盾修辞在应用时常和对比、对偶、映衬、警策等修辞手法交融,因此,汉语修辞学著作往往把这种句式归入相关辞格。事实上,矛盾修辞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其修辞特征也是很明显的。分清矛盾修辞和相关辞格的关系,有助于确立矛盾修辞法在汉语修辞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崔月玲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57-58,85
矛盾修辞法是把两个意义相反、互相矛盾或者不调和的词并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格,试从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并谈谈Oxymoron的语用功能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矛盾修辞法有着深广的现实性和思想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现象、自然界的奇特景象、人类矛盾复杂的心理感受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语义矛盾的俗语警句、名人名言都是矛盾修辞法的生动语源。思维的多向性和逆向性是构成矛盾修辞法语源语义场的独特思维方式。掌握矛盾修辞法的语源语义和思维方式对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形象而又生动的修辞方式,英语矛盾修饰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言语中.英语矛盾修饰法由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或词组组合在一起,体现出夸张、幽默等强烈感情色彩.然而,心理语言学家们认为,矛盾修饰法不仅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机制.人们对矛盾修饰的理解体现出一定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Paradox(似非而是的隽语)与Oxymoron(矛盾修辞)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因表面自相矛盾但实则入情人理的共同特点而经常被混淆。本通过例句分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异同并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矛盾修饰法的构成方式、表达的意义、以及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入手 ,对这种日益普遍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透过矛盾的表象 ,深入到其本质 ,从而揭示矛盾修饰法所表现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来说,鲜明的题材特征并没有带来明确的意义属性或审美内涵,其原因在于由于乡土作家在反映、描写以及对待乡土生活、乡土气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矛盾心理”,并且在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乡土题材进行了“矛盾修饰”。尽管“矛盾修饰”削减了题材特征与文学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乡土作家的创作观念以及乡土题材的意义属性来说,“矛盾修饰”具有独特的“视角”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语矛盾修饰法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矛盾修饰法在理解过程中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了阐释,指出其意义建构过程是动态的概念整合过程,同时语境信息在理解矛盾修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矛盾修饰是一种更广阔的语境出现的一种话语现象.矛盾辞格产生机制时,已经超越了词的层次,进入了话语语境层次.  相似文献   

20.
刘驾是晚唐时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内容;多采用比兴手法,形成其诗含蓄婉转的讽谏意味与美刺精神;其诗尤以善于描摹、刻画人物心理情态而富于情致见长;语言亦清新自然、浅近通俗而为人所称道。刘驾诗歌创作的独特成就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由此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