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受众是电视事业生存的需要,对电视受众的心理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做出适合各个阶层的受众节目。本论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特点、传播者的一般心理以及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翔实的分析将能够更好地为电视传播寻找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一、受众调查的广泛开展 苏联时期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之后,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决定着传媒的生存与发展,这就使传媒必须面向市场和受众.  相似文献   

3.
金海宁 《视听界》2005,(5):60-61
一、非言语传播:此时无声胜有声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发挥自身的传播器官的作用,有效地传达节目内容,以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惟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  相似文献   

4.
手机电视在火热的概念背后,是缓慢增长的市场和冷眼旁观的消费者,这场悄然而至但注定影响深远的变革对传媒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传媒企业如何更科学地分析手机电视受众的特点、需求,把握受众心理与时代的脉搏,成为其保持竞争力、争取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姚林 《传媒》2006,(9):20-21
我们正处在传媒环境变化的时代 十多年以前,充当大众传播载体的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特征主要是:传播是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信息是公开传播的,传播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传播者一般是通过专门的传播机构,由职业传播者运作.  相似文献   

6.
注重受众态度 提高传播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晓强 《传媒》2011,(3):70-71
受众接受信息的效果如何是衡量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作为传播者,媒体应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注重其心理需求。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一家媒体来说,注重受众态度,提升传播质量,是制胜发展的关键,是媒体生命力所在。受众心理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心理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这是因  相似文献   

7.
受众逆反心理对传媒的阻抗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指受众在接触与接受媒体信息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一种态度倾向。传播者通过媒体把选定与制作好的信息内容,连同其或隐或显的立场、倾向与态度等传递给受众,以期受众与其保持一致。在传媒不发达时代,受众由于信息来源少,对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判断依据,形成逆反或阻抗心理一般不太普遍;信息时代,受众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已不同往日。各媒体传播信息在相互之间也不断地被相互印证,对受众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经历具体的信息事件,但用此一媒体的信息为依据,去判断、验证彼一媒…  相似文献   

8.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浪潮席卷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化体现了电视媒体开始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然而其模式仍以商业化娱乐模式为表征。在2005年平民化娱乐节目对受众市场产生更大影响的今天,如何在和谐与发展中处理好以下问题,也是广播电视的责任和义务。平民化不等于低俗化电视传媒是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特殊传播机构,这就要求电视  相似文献   

9.
今天,各种现代化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台如何在竞争中发挥潜在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收视心理需要,赢得受众的信赖和支持,至关重要。研究2005年两档火爆全国荧屏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亚林 《今传媒》2016,(6):108-109
受众心理和微电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微电影的受众心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以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被动、内外向状态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传播者心理、半传播者心理、主动接受者心理和边缘者心理,以此为基础来探析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内容创新、流通发行和产业受益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1.
进入信息爆炸、全息互动的21世纪,在大视野、大传播、大经营的全息观照中,传媒人越来越注意到信息流程终端的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收受者和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体乃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传播活动中仅次于传播者的又一活跃因素,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信息反馈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一 在大众传播媒体(以电视为代表)高度普及的今天,媒体不仅传播着信息,更表达着一种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传播者如何对主题进行选择、如何表述其性别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受众会根据传媒所构建的性别意义、模式和特征来进行自我塑造和性别意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时下,很多学者认为,电视观众的心理有诸多特点,比如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等.电视观众心理是把电视新闻传播者的意图转化为观众行为的中介.观众心理的这个中介功能是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关键.电视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文字及音响效果等手段的电视艺术,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心理需求.这是电视风靡世界的缘由.也正因为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需求,电视的欣赏空间和欣赏方式有别于其他任何艺术.  相似文献   

14.
电视在传播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具有麻痹功能的传播手段,即用娱乐的方式迎合受众。这不但让电视传播者的创新力下降,而且还使受众健忘麻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星真人秀"娱乐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受众的角度对这些节目进行心理归因,探析传播者如何打破或顺应受众心理定势,引发信息传播的理想效应,进而在"迎合"与"引导"间寻求最佳结合点,使传媒真正成为社会肌体的"精神营养师"。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传媒,其影响力和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心理学认为,眼和耳是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两个最重要的器官。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电视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理特点,因此,它能够最生动、最直接地带给人们信息和心理感受,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人们心理因素的变化也就对电视的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受众的心理主要包括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大多数公众所共有的心理,而个体心理因不同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层次等因素而不同。在电视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个体心理的变化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17.
臧金英 《青年记者》2016,(20):33-34
互联网技术对以受众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传媒经济活动,架构了新的价值关系链,形成了“电视+互联网”模式.本文以学界称为二元市场、业界称为二次售卖的传媒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从电视产品的受众需求出发,为更好地打通电视新平台、受众需要与互联网的价值关系,探讨电视受众平台构建的可能性路径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由于受某种原有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一种心理倾向.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的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定、排斥,是一种对媒介信息做简单的感情的逆向思维和反向理解的心理意识,因而能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筑起一道抵御信息的心理防线,使媒介信息的含义扭曲、变形,使信息传播的力度减弱、转向,致使传播受阻甚至产生负效应.受众的逆反心理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对此,本文试从传播学、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电视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受众的能动意识不断提高,受众群体的发育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作为电视台来说,应该多方进行受众研究,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的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期望值,从而合理编排节目,使不同的收视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体才能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9,(21):94-94
电视在传播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其有麻痹功能的传播手段,即用娱乐的方式迎合受众。这不但让电视传播者的创新力下降,而且还使受众健忘麻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