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只有留心方可得。”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从邻居烧饭的柴堆中发现一块焦桐木 ,用它制作出了一把“焦尾琴”。原本是一块毫无用武之地的焦桐木 ,到了蔡邕手中却变成了一把音响效果极好的乐器。习作也是如此 ,如果不善于材料的发现与积累 ,又怎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作文呢 ?Do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生活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 ,是一个多维的时空背景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不同的生活背景 ,这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了条件。小学生的习作离不开他们的日常生活 ,因为生活中既有他们的真情流露 ,也有许多有趣、新鲜、难忘的人和…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情的象征物。如唐朝张若...  相似文献   

3.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狮子”     
於刘 《阅读》2010,(5):28-28
去年暑假,叔叔家要拆迁,便把他家的狗——“狮子”寄养在我家。 记得那天天气很热,叔叔刚把“狮子”抱下车。我便忙跑过去看。哇!好大的一只狗呀!只见它一身土黄色的毛。一对机灵的眼睛正四处张望,嘴巴里喘着粗气,血红的舌头吐在外面散热呢!那样子,真像一头狮子!  相似文献   

5.
孙绪民 《阅读》2012,(5):22-23
电影“蒙太奇”就是把不同的场景镜头,按照原定的构思进行组接,在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上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就“搏斗技击”本身而能上升为艺术乃至哲学的层面,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哲学、艺术学基本理论,对武术发展的全貌从技、艺、道三层面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以“技”为根基,形成攻防搏斗的遁形内隐;中国武术以“艺”为演绎,表达一种艺术的展示和审美的诉求;中国武术以“道”为理想,体悟一种对“天道”的认知和“人道”的践行。通过对三层面的梳理和深究,发现技、艺、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化技为艺、技艺双修是中国武术技术发展的内在必然;艺通于道、艺与道合是中国武术精神境界的完美转换;道由技生、技道合一是中国武术本体发展的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7.
今天下午.老师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右手提着一个笼子,笼子上罩着一块布。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  相似文献   

8.
葛宸锐 《阅读》2013,(3):27-29
“哇,太神奇了!”“真是不可思议!”……教室后面热闹极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也凑过去看热闹,原来是戚言正在炫耀她的新玩意儿——一个巴掌大的袋子,花花绿绿的包装上写着“圣诞树”三个大字。这有什么神奇的呢?我心想。戚言见我不以为然,便送了我一袋,神秘兮兮地说:“不信你试试。”我半信半疑地接了过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并没有把“一分为二”绝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的是“一分为二”,但他并没有把“一分为二”绝对化。对于毛泽东的论述,必须准确地完整地理解:他在这个地方讲了正面与反而、进攻与防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那个地方又讲了侧面、撤退、小资产阶级、……综合起来看,不就是“一分为三”了嘛!把矛盾划分为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运用的是“两分法”,但他又划分为起主要作用的矛盾、起次要作用的矛盾、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那就运用了“三分法”。他关于敌、友、我的划分,体现的是“三分”而不是“两分”。同样,国家、集体、个人的划分也是如此。“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是毛泽东思想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孔丘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以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统治和奴役人民的道德规范。叛徒、卖国贼林彪胡说“仁”、“勇”、“知”,就是“团结”、“斗争”、“唯物论”,他的死党陈伯达则诡称“这些道德在现代可以成为新的美德”。“知、仁、勇”究竟是什么货色?孔丘和林彪为什么要拚命鼓吹它?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以所谓言行准则来规范人们的活动,使其适应于一定量阶级的利益。“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11.
谈歌唱中“吸”与“呼”的辩证关系樊民宁音乐界许多大师、歌唱家和声乐教师在研究如何歌唱时,总是把呼吸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都有过精辟地论述,一致公认:“谁学会了呼吸,谁就学会了唱歌。”这绝不是一句戏言。而是他们长期苦心钻研的体会。一些著名的专家把卡鲁索歌...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新大纲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低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面对一群六七岁的求知若渴的孩童,教师一定要以学定教,不仅要考虑教材特点,而且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在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乐问”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451(1999)-01-0010-02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思想路线的一场大争论。通过这场大争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重新确立了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考场上,很多高中学生选择写议论文体,却大多是“只重外在形式,不重内在思想表达”。造成这种不规范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思维的习惯;二是长期不良的写作习惯;三是过多的技巧技法训练;四是部分高考优分卷的误导。要提高高中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先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会思考的人。语文老师可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在教学中要树立“汲取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放手与激励是教学的不二法则”“思维品质可以训练”的理念;二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思想、逻辑的思维采武装头脑。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的缘由 开展小学“微作文”训练是基于三方面的思考: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习作训练需要降低难度 提起作文,师生均有“谈文色变”之感,教师怕“教”,指导时无从下手,教师怕“改”,往往是一拖再拖。学生怕“写”,常常是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真正应了那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到最后一刻,是不...  相似文献   

16.
程醉 《阅读》2023,(78):19-21
<正>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人们即便走到了它的面前,如果不仔细观察也会误以为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山石。这种奇特的植物就是“山乌龟”。它的块状根长得类似山里生活的陆龟,因此才有了这个奇怪的名字。“山乌龟”又叫“地不容”“金线吊乌龟”“一点血”,是防己科、千金藤属的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我国共有30种“山乌龟”,云南省最多,达到18种,其余种类则分布于四川、贵州、广西以及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17.
我区作文教学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二次作文”,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来提高作文水平。但实践中教学效果不佳,时常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本文就“作前指导”“素材积累”“作后讲评”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作文”,真正唤醒学生主体作文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望洋兴叹”并非“仰望而叹”“望洋兴叹”语出《庄子·秋水》。新修《辞海》和《辞源》都是把“望洋向若而叹”的“望详”释为“仰视统”。但笔者以为,这样解释,无论从事实、情理上看,都是讲不通的。因为海神(即“若”)不用说应在茫茫大海里,而不会在天上,因而,...  相似文献   

19.
不能用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不能把农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作为搞活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思路。“活田”应以“稳制”为基础,明确农地所有权,从实际出发推广和完善搞活农地使用权的形式,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不规矩”行为中发现了其“闪光点”,并巧妙地借题发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性实验,不仅“温”了“故”,而且“知”了“新”。对学生来说是意外的收获,对于教师又何尝不是呢。尤其是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多向思维、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自信心的树立等思想教育,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