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67):179-180
柳华阳,清代的洪都人士,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传人,是内丹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养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整理,认为:柳华阳养生思想中的"炼"、"己"、"药物"、"鼎"等,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结论认为:柳华阳的养生思想,强调了对生命的自我控制、调节,充分发挥生命管理的主体意识,也就是继承了道家养生代表人物葛洪的"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情节的分析,展开了对道家教育智慧之当代启示的讨论。道家思想中包含了内因、外因和本因的"三因论"思想,"天赋"是本因的重要表现形式。道家教育高度重视对"信德"的培养,发挥其对"仁义礼智"四德的承载和支撑作用。道家哲学认为存在着一种来自天道法则的"必然"。在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中,不断探究与顺应更深层次的天道规律,是道家教育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3.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环境意识的觉醒,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对道家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日趋重视。文章有针对性的探讨了道家著作中关于空间、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思想,将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诸多问题与道家思想紧密结合,力图为现代室内设计找到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丽娟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12-14,23
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人们往往"道禅"同论,"庄禅"并举,这是非常令人寻味的思想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考察,结合对《坛经》文本及老庄哲学思想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人文思想是道禅理论旨趣和精神境界共通的重要思想契合点,这主要表现在:惠能禅所蕴含的人本思想———对个人主体意识的高扬,对自然修行方式的强调,对自由自在解脱境界的向往———都蕴含有道家人文传统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看,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先秦),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东汉以降),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亦道家亦道教,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和衍化。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儒学、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探讨较多,但关于道家思想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则很少关注,或忽略不计。然而在日本历史上虽然道家未像儒学、佛教那样成为日本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则是深入而广泛,可以说道家思想亦潜入日本文化的深层,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文化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茶道乃变装了的道家哲学",道家的美学、伦理、智慧被实用主义地贯彻于茶道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愚公移山》出自战国时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其学本源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是老、庄之外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列子》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的形象本质上是道家文化的产物,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精神的文化底色。"(1)愚公移山精神蕴含博大的道家思想,大智若愚、以愚为本的智慧境界,至诚至性、天地畅达的自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在大学生人格教育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道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游思想有利于陶冶大学生人生境界;道家"见素抱朴"、"法天贵真"的自然生命观有益于大学生个体生命之关怀;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重要内容。在众多人格教育资源中,道家人格教育思想是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道家人格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不为物役、珍爱生命和大的生命境界。而道家思想的"心斋"与"坐忘",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实践上也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金庸武侠小说呈现的"道家意境",是其理想的人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人生和为人处事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对先秦诸子都有批判和继承,但家学的渊源和自身的遭际使司马迁之文服膺于道家。道家思想是司马迁作《史记》的主导思想。《史记》在结构上以黄帝开篇,以吴太伯为"世家"之首,以伯夷为"列传"第一;在内容上对老子"无为"、"轻刑"、"寡欲"观的推崇,对道家唯物论、辩证法、变化因循等哲学观的继承和发扬都是司马迁崇道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文学"真实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代作家追本求原的真实观与道家表现真性情、真思想如出一辙,洋溢着道家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思维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思想是表现人的觉醒的一种意识。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化色彩。  相似文献   

16.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流派,对我国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水浒传>在其生成背景、主题意识、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等方面都蕴含着道家思想,表现出道家的世界观、宇宙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道家思想"静"的层面出发,对人的本性、道家思想"宁静致远"的主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探讨了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实践意义,既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解,也可补现代管理思想之弊.  相似文献   

19.
《易传与道家思想》(1993)、《道家易学建构》(2003)是陈鼓应著述的关于道家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的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打破了《周易》经传属儒家经典的传统旧说,从宇宙的起源、事物的性状及其发展规律等发面力证《易传》各篇的主体思想属道家学派,重构道家易学,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易学的研究有很大启迪。但将《易传》全篇归于道家学派的观点,无疑带有牵强附会之嫌。本论文以《易传》中的《彖传》为主,将从万物始生观、循环发展观、人法天地观、刚柔崇抑观这四个角度逐一论证《彖传》的主体思想并非道家思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伦理政治的基本话语体系中,正义概念成为首出概念,它以"理性"为基础,以"自由"和"平等"为两翼。先秦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仁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都是相悖的,现代转型十分困难。先秦道家思想本质上是智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存在着相通契的可能,更容易实现现代转型。而在先秦道家思想内部,黄老道家与这三个现代理念相通契的可能性最大,因而实现现代转型最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