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自我决定理论(SDT)为基础,采用锻炼目标内容、运动行为调节(第二版本)和Godin的业余时间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内在目标可正向预测剧烈、适度和轻度运动,而锻炼外在目标仅可预测剧烈运动;2)青少年自主型期望可正向预测剧烈和适度运动;3)青少年自主型动机在锻炼内在目标与剧烈运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在目标与适度运动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SDT相关观点,但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具有文化特异性,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自主型动机预测作用和中介机制不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调节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定西市4所中学的564名中学生的运动动机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是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且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及无动机则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内部动机及认同调节能够有效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且外在调节、内摄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频率、强度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标定向对体育课中学生的动机、情感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目标定向在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和总结了目标定向与自我决定、情感反应、行为策略、身体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女大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体育锻炼,以需要层次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为框架,采用锻炼需要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48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女大学生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间的关系,构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具备多维度需要、高自我定向、低运动量特征;锻炼需要和目标定向各维度均与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其中,任务定向与高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自我定向与低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女大学生的目标定向(任务定向或自我定向)在锻炼需要解释体育行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值占总体近16.67%。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在TPB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动机,构建SDM-PL-TPB 7因素整合模型,并检验该模型对大学生群体的适用性,为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心理测验法,选取普通专业大学生620人(男:n = 290人, Mage = (20.75 ± 0.19)岁 ; 女:n = 330人, Mage = (20.15 ± 0.89)岁)为研究参与者参与测试,研究所用材料为《自我决定动机量表》、《态度量表》、《主观规范量表》、《主观控制感量表》、《行为意向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研究中各变量的关系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来验证,数据处理使用AMOS17.0软件包。结果:构建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良好;自主动机作为TPB的前因变量显著预测了态度、主观规范和主观控制感;整合模型最终解释了行为意向45%的方差,解释了行为17%的方差,男女大学生亚群体之间有4条预测路径存在差异。结论:SDM-PL-TPB 7因素整合模型是适合大学生的预测干预模型;自主性动机是个体追求某种行为的内部动力,计划能使行为意向更好的转化为身体活动行为;自主性动机对意向的预测、主观控制感对行为的预测及计划对行为的预测,女生强于男生,而意向对行为的预测,男生强于女生。结论和建议:构建的模型丰富了有关促进身体活动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并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考虑个体差异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正确认识和促进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必须以合理的理论为基础。对国外锻炼心理学领域与健康有关的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模型、合理行为模型、计划行为模型、自我决定模型、社会认知模型、自我效能模型和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其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态度-行为综合模型作为研究锻炼行为参与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学习动机是个体通过判断自己的能力而采取行动的倾向.阐明自我效能理论,对比了自我效能的相关结构,如知觉控制、期望价值、归因和自我概念等.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和动机的关系.探讨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综合发现,自我效能对于动机结果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源自促进个体健康探索的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促进个体参与和维持身体锻炼行为是当今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的转变过程,研究人员构建了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行为转变过程的研究可以设计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干预方法,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中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改模型的稳定性。效标关联效度表明,反社会行为与自我定向有积极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任务定向有积极相关。认为23个条目的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信效度,是有效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人内在地寻求自我意识支持,寻求自我价值,并且这种自我价值意识会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德育的目的是将社会要求内化为青少年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其将这些意识外化为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相关论述为青少年德育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减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实现健康目标,通过对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生态模型的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家庭视角论证了整合理论的可能性,提出了将家庭环境层面与个体心理层面相联结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为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提供了可执行的路径:(1)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需要将家庭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无缝连接,树立父母正确的锻炼信念是关键;(2)支持性的家庭体育行为环境是动力;(3)促进性的家庭体育物理是保障.三者激发了青少年锻炼动机,实现家庭体育环境与锻炼动机共同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保证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可持续性,进而切实改善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考察学生的目标定向和能力知觉对动机调节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2名初一至初三的女生进行调查。多阶层回归分析显示:任务定向可显著正向预测内在动机、认同调节和内摄调节,负向预测外在调节和无动机;自我定向可显著正向预测外在调节和无动机;能力知觉可以正向预测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负向预测外在调节和无动机;自我定向和能力知觉对认同调节具有显著交互效应,低自我定向和高能力知觉学生的认同调节水平显著高于高自我定向和低能力知觉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简便地测量锻炼动机,把MPAM-R中文版精简为15个题项的简化量表。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锻炼动机简化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动机量表中文简化版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简化量表保持了原锻炼动机量表的理论结构,包含了对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5类锻炼动机的测量;简化量表能够用更少的题目全面测量锻炼动机全量表反映的测试内容和理论结构,是一个效率更高的测量工具。2)除外貌动机与锻炼频率的相关不具有显著性外,锻炼动机总分、其余4种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承诺、锻炼坚持显著性正相关。3)内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激发和维持作用大于外部动机;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持续性的影响作用比对锻炼行为即时性特征的影响更明显。4)大学生锻炼动机由强到弱排序是:健康、乐趣、社交、外貌和能力。其中能力动机最弱,说明大学生内部锻炼动机不足,不利于锻炼行为的激发和坚持。5)男大学生的健康动机、社交动机、能力动机比女生强,外貌动机比女大学生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特点,通过598名西安市知识分子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肥胖人群和正常体重人群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并考察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知识分子中肥胖和较胖人数占33.2%,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2)肥胖人群外貌动机最强,是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3)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显著相关,内部动机更重要;4)肥胖知识分子促进健康的方法应首选体育锻炼,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特点,通过598名西安市知识分子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肥胖人群和正常体重人群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并考察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知识分子中肥胖和较胖人数占33.2%,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2)肥胖人群外貌动机最强,是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3)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显著相关,内部动机更重要;4)肥胖知识分子促进健康的方法应首选体育锻炼,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体育行为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行为方式,从积极健康的视角促进青少年体育行为、提升健康水平关乎健康中国战略。基于COM-B理论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验证性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从体育行为、体育能力、体育动机和体育参与机会等4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探讨各维度的影响力及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健身能力、机会获取、体育动机、社会支持条件均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健身能力对体育行为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最高,是最关键的因素;体育动机是中介变量。青少年体育行为养成要关注能力培育、机会赋予和动机激励的协同效应;注重个体积极健康理念的培养;加强体育学习,促进体育能力提升;让渡控制权,加强社会协同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