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一个活跃课题.中国教育领域近年来对归因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归因关系的具体研究,对教师教学归因的研究还涉及甚少,具体学科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研究目前尚无.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成败归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如下问题:教师把教学成败主要归因于哪些因素,成败归因在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有差异,差异何在?从而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有效实施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一个能科学测量学生数学学习归因能力,并且能够准确筛选不恰当归因能力水平个体的测量工具,研究应用项目反应理论方法对经典测量理论框架下相对成熟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评估.研究表明,原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性质并不理想,但经过项目反应理论方法修正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性质.量表具有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两因素维度结构,所含项目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难度,且量表及其各项目(除N10)都能准确测量不恰当归因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各因素中,知识本身的因素历来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把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研究,不难发现归因也是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学生的归因习惯和归因倾向,改变消极片面归因,引导他们向积极、全面归因进行努力,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4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探讨了初中学生物理学业成就归因倾向及其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总体上对物理学业成就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努力程度和学习策略;(2)物理学习自我评价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归因存在明显差异;(3)物理学业成就归因的性别差异不明显;(4)物理学业成就归因在年级问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2.认识归因对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的影响;3.学会进行积极的归因。【活动对象】初中二年级。【活动准备】教师:制作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准备《真心英雄》MP3文件,编印《学习成就归因表》。学生:自制精美空白的“少年七彩卡”;课前完成好《学习成就归因表》。  相似文献   

6.
王芳 《考试周刊》2013,(81):163-164
作者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具体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正性事件上倾向于做出内在、整体、持久的归因,在负性事件上倾向于做出内在、局部、暂时的归因:高职院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正性事件内在一外在维度和负性事件内在一外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得出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重视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归因策略导向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学生责任意识欠缺的根源探究——归因指导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指导偏差是学生责任意识欠缺的根源。正确的归因指导应从选择正确的归因内容,选择适宜的归因指导方式.选择最佳的归因指导时机几方面入手。要真正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特点.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预备研究、预测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出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问卷。在正式研究中.随机抽取了东莞市14所公办小学和11所民办小学千余名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问卷,对小学教师组织沉默归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组织沉默自我归因首要是基于明智的自我保护,其次是合作;小学教师组织沉默归因存在教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验法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内部归因高于外部归因.没有年龄差异,也没有性别差异;学业成就较好和较差的学生,都很重视能力的归因:学业成就较好的学生,重视能力和主观努力的因素;而学业成就较差的学生,更重视能力和问题难度的归因.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学生学习成败的积极归因评价陈孟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自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学习成败和行为表现作出不同形式写性质的归因评价.其中有的归因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而有的归因评价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是否重视并善于运用积极归因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归因训练在近年来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它为人类行为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广泛地应用到心理现象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章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依据,吸取西方归因训练的成果,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对归因训练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知识人群为被试,通过性别差异的比较,考察了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方式与男性相似,都较多近距离的自我归因,较少远距离归因;2、知识男性工作压力归因只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与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都相关;3、知识男性对社会、同事、政府、领导四个方面的压力归因都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其它方面的归因与适应后果无关。而知识女性只有对自我和学生的归因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对领导、学校组织和教育部的归因都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大学女生学习韵律体操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进行专题的成就行为的归因研究.根据归因研究反映出的问题,就当前大学女生的韵律体操教学提出建议,为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及大学女生的教材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其成因复杂多样,转化过程艰辛,收效甚微.了解数学学困生归因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归因进行指导,预防学困生的形成.研究表明,数学学困生学业失败主要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或者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消极归因模式.  相似文献   

15.
顾雯雯  张硕 《考试周刊》2011,(6):207-209
文章调查了两所高中的251名高三学生的归因方式、焦虑及其考取理想学校的自信百分数。结果表明:1.高三学生焦虑水平适中、自信心较高,归因方式比较成熟。2.成功时,文科比理科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历届生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和运气,应届生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失败时,文理、应历届无明显差异。3.焦虑和自信心水平影响高三学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具体表现为:低与高自信、高焦虑者相比较.焦虑、低自信者更多地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任务难度和运气.更少地归因于内部可控的能力和努力.但成功时.高焦虑者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的婚姻满意度和归因方式,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婚姻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成人归因问卷,随机抽取城市居民455人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婚姻满意度显著低于1990年的中国成人常模(p〈0.01),其中婚姻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龄、婚龄和子女状况的差异(p〈0.01);婚姻满意度和归因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能够负向预测婚姻满意度(p〈0.01)。结论:城市居民婚姻满意度较1990年的中国成人常模低,归因方式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对不良归因模式的调整来提高个体的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或状态所做出的解释,即解释导致这些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原因。根据归因的功能,归因可区分为适应性归因和非适应性归因。前者能促进学习进步,后者则妨碍学习进步。根据归因的来源,归因又可区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是从自身方面解释行为,而后者则是从外在因素方面进行解释。根据归因的可控性,归因又可分为  相似文献   

18.
一、归因理论简述 归因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在其人际知觉研究中首先提出。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5),社会心理学家琼斯(E.A.Jones)和戴维斯(K.E.Davis)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从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断其行为意图。  相似文献   

19.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型建构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归因理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学生对其学业成败的归因在决定其成就动机和学习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而当今成就动机研究几乎成了动机研究的同义语,关心学生学业成就的教育心理学家占据了动机研究的中心舞台.在此背景下,归因理论的介入给其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该领域的主旋律,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积权的指导意义.文章拟结合动机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型建构加以探析,并讨论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8名高中生用SES、MMC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探讨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高中生的自尊有年级差异和学业成绩差异;自尊水平不同的学生在MM(总归因)、MMF(失败总归因).MMS1(学业成就总归因)、MMS2(学业成功归因)、MMS3(学业失败归因)、PC(积极应对)和NC(消极应对)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尊水平的因素依次为NC、MMS1和学生成绩。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