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杜鹃 《湖南教育》2003,(23):33-33
阅读教学中的审题训练,是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审题引读,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减小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写好命题作文奠定基础。一、审题引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有些课文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看了课题很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文章的内容。如《纸奶奶的生日》《院子里的悄悄话》《雨中》等。对这类文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看题目,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想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如预习《院子里的悄悄话》这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看了这个课题后,…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抓审题训练,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以石碑上乡亲们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的.教学时,我从抓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课题中的挖井人指谁?吃水的人指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在看、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审题中的两个问题.以上审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读课文标题很重要。一、从标题看课文体裁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通过标题特定的语言形式,可以辨别出文章的体裁  相似文献   

4.
凡文必有题。我们读文章,总是先看题目后读文章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课文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讲解题目。为了使学生读好课文,并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由讲解题目进而改为审视题目。但不管是讲解还是审视,理论基础是文章学中关于题目和文章的关系的论述,形象的说法,就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教材实践来看,审题教学仅建筑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还是不够的,还要以阅读学为理论基础,也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新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由于识字量少,做作业和考试时,都是由教师或家长读题讲解。到了二年级,放手由学生自己读题时,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差距很明显。有的学生读题磕磕巴巴,一道题里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字,根本连题目都读不通顺,何谈理解题意?有的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怎能不出错误?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题,根本不看题目要求,岂不知此一题非彼一题,岂能这样迁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走进题目,迈出第一步师:(板书:窃读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别看题目只有三个字,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首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我觉得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从记这个字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那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那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们认为有效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一、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指导写 1.把解释文章题目与练习审题紧密联系 古人把诗文标题喻为“龙眼”,画龙关键在于点睛。“睛”点得好,能使文章精警得神,发人深思,足见文章标题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课题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自己作文审题的能力。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分析入手认识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作文,不善审题。有的下笔千言,扣住题目的话却很少。有的重点不明,喧宾夺主。因此,要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让他们看到一个题目,能够理解它的意旨,确定它的内容、重点和范围。我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经常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讲读课的解题,一是加强写作课的审题指导。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是紧密联系着的。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准确地揭示文章主要的思想内容。我在解题的时候,注意说明题目的意义和重点。象解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个题目我就先逐一解释了“丧家的”、“资本家”、“乏”这几个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作文“走题”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走题”是他们对题目要求缺乏理解,因此,必须加强审题训练。下面试举几种审题训练方法。 一、对所学过的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比较。课文题目有的表明了记叙或说明的对象、范围,如《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提出论点,如《鞠躬尽瘁》《人民的勤务员》《反对自由主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如《七根火柴》《背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与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提高对作文命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从课文标题中捕捉有许多课文,作者在标题上就把文章中心揭示出来了。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捕捉文章中心。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标题中你知道课文写什么?(小兴安岭)2.写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学生明白了课文...  相似文献   

11.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加强朗读教学着手,因为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朗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从三年级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习惯,具体作法:一、提出朗读要求,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读一篇课文.开始学生读课文常常结结巴巴,丢三拉四,接着便两字一顿地读,等到读得熟练时便唱读,象小和尚念经似的,读不出文章的味儿来.后来我便让他们按以下要求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学习课文,揣摩作者的情感基调,可以正确把握文章的题旨,理清文章的脉络,甚至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是我关于课文标题教学的一些作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欣赏1.欣赏好题目。师:平时看报吗?你喜欢看什么版面?生:挑有兴趣的看一下。师;通过什么来判断有兴趣?生:题目。生:作者。师:对,我看报刊,看到认识的人的文章,一定要看。不认识的,就看标题。标题很重要。报纸上,别人读不读你的文章,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记住,给文章取一个好标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能力。我很喜欢《老许》这个题目。(幻灯出示,学生朗读,下同。)  相似文献   

15.
略谈审题     
在学生的作文习作中,往往出现文不对题、中心模糊、组织凌乱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呢?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是由一定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出来的,有的题目还运用一些修辞方式或加上标点符号来增强题目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审题时,就必须从分析这些语言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以广东省中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课文的题目为例,按不同类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必须扣题,毛主席早就批评过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不正文风。我针对学生文不扣题之弊,有目的地作了审题指导。一是每段看标题。有的课文先讲标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慾,在逐段阅读分析中,又引导学生步步回头看标题。我教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题目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统领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文题常常只作为板书的摆设或一读而过。深究文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为课文教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还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一、文题三读,读出见解朱熹谓读书有“二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读,口到;看,眼到;读出问题和感受才是心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