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华书店主渠道改革的研究,二是对图书发行“二渠道”即集体和个体书店及出版社自办发行的研究。本文对此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出版社发行图书形成的外欠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渠道对省新华书店销售图书所形成的欠款;另一部分是出版社自办发行形成的外欠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新华书店主渠道的图书销售基本上都能及时回款,且双方由于是多年的合作关系,信用程度较高。对于自办发行,由于出版社主要对二渠道发货,业务网点多,地区分散,且这些书店鱼目混珠,信用度不同,逾期欠款或呆账较多。对出版社而言,外欠书款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自办发行中。从财务报表上看,应收书款金额逐年上升。占用出版社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3.
王星 《现代出版》2001,(2):38-39
现阶段我国图书流通领域中“书店退货没商量”现象非常严重,出版社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自身努力降低退货量提几点意见,与出版社同仁商榷。   一、实时准确掌握各销货店的销售及库存情况,控制好发货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在各出版社面对的发行单位大体分为四类:新华 (外文 )书店、民营书店、图书代办站 (大学书店、教材科 )、行业系统内发行 (教委发行公司、自考办等 )。后二者属于直销或包销的性质,通常退货量不大;而前两种销售量较大,退货量也较大,掌握好新华 (外文 )书店、民营书店的库…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在图书竞争,尤其是教辅图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解决好发行这个问题,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发行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图书发行形成了多渠道的新格局,即由:出版社——省新华书店——市新华书店——县、区新华书店——门市部,单线式的经销渠道,发展为出版社——新华书店直接经销、自办发行、独家包销、委托发行等多种发行渠道。  相似文献   

6.
《现代出版》2007,(2):14-14
4月19日.全国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全国教育出版社在南宁联合召开了“2007图书营销峰会”。为了推动优秀图书的发行工作.此次峰会设立了“优秀图书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完全由书店代表投票.出版社不参与。书店代表根据图书的订货、销售以及市场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自办发行,主要是指依靠出版社自身的发行力量,建立自有的发行渠道、销售网点,开展方便灵活的邮购业务,设立新颖时尚的网上书店等等。近二十年来,国内出版社自办发行的规模由小到大,渐渐发展成为图书市场重要的发行模式,突破了中国的图书市场几  相似文献   

8.
从实体书店到网络书店,销售渠道的优胜劣汰预示图书市场的发行、零售价格体系的混乱,传统出版社的营销模式、发行体系被网络书店架空。这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意味着内容资源传播渠道的堵塞。对于实体书店的式微,传统出版社应将其作为现代图书出版市场体系、传播手段和渠道变革的先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版图书发行问题,近些年始终是不少出版社领导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在此,笔者结合自身15年从业经验,在分析、比较各种图书发行模式优劣之后,为出版社支一新招——自建区域图书发行公司,严格管理本版图书商流、物流、信息流,牢牢控制发行主动权。一、各种图书发行模式的优缺点(一)图书代理发行模式从延续几十年的新华书店总经销,到如今不少出版社、民营书商只设负责各地市场巡查的发行部,均属于此种模式。其主要优点是:只要选准总经销商或者分片选准区域代理商,出版社即可高枕无忧、全力以赴地投身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工作,可谓是…  相似文献   

10.
一、外文书店的历史沿革外文图书发行工作从一般图书发行工作中分家出来始于建国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国家出版总署着手组建“国际书店”起,当时主要发行苏联版书。1953年3月建立国际书店总店。接着在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广州、武汉、重庆等地陆续建国际书店分店。1954年4月国际书店总店将国内  相似文献   

11.
网络图书销售日益成熟、完善,各家出版社都将图书的网上销售视为重大的战略机遇。传统科技出版社由于先天上缺乏相应的优势,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网络渠道建设、营销上拓宽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大型网络书店和天猫商城的图书网络发行实践,以及借助网络渠道和资源对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实现的改造,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术类图书关系到出版社的长远利益和声誉,是发行工作的重点。以学术类图书自身特殊性为出发点,从图书、渠道、读者、地域性、季节性等多方面探讨学术类图书发行应注意的要点,并结合实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发行变革带来挑战 国家对图书批发和零售的开放,促使图书发行领域进入一个变革和重新整合的阶段.新华书店在某些方面的垄断将被打破,并开始体制转型、规模化经营、上下游整合等调整措施;外资与民企纷纷进入图书发行领域,在探索各种规模化经营方面勇于尝试,快速抢占先机,推动了大型图书城、连锁书店、图书俱乐部、网上书店、超市书店、专业书店等一大批新型图书零售与经营模式的发展;分销体系也在酝酿着巨大的转型,包括大型批发商的出现、从出版到零售的扁平化渠道开发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发行领域的变革已经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的图书发行业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一方面新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在近两年,全国图书发行渠道格局变化剧烈,不少书店纷纷兼并、重组或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面临快速变化的图书发行市场,出版社的代销销售模式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大量诚信方面的问题正在严重威胁出版社的收益,制约着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图书发行过程中对销售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是出版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辟发行渠道是出版社图书发行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图书发行畅通与否,关键在于发行渠道畅通与否,要做好图书发行工作,必须抓好发行渠道的开发,加强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6,(9X):33-33
按传统来说,美国图书零售渠道是国内发行最大和最重要的发行系统,到2002年,零售发行总额8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4.4%。书业研究集团预测,除非有不可预见的经济滑坡,到2007年图书零售可能达到102亿美元,增加122.32%,同时,在1996~2002年这段时期,零售市场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小书店的销售急速衰退,非书店零售机构包括超市、折扣店、价格俱乐部、互联网售书等占据了图书销售的大部分,超级书店、中小书店和书店以外非传统发行渠道三个部分此消彼长,角色大转换,据报道,30年来成人消费性图书零售的变化特别大。  相似文献   

17.
安华 《出版经济》2002,(5):58-58
美国图书出版社依靠多种渠道发行图书,许多业内分析家对整个发行系统持批评态度,从相反的方面影响销售和消费者在当地书店选书的能力。总体说来,美国图书发行系统是有效的,因为超级书店和特价书俱乐部激增,发展了全国和地方的发行机构,以及创新销售机会的出现,包括运用800号话费总付,因特网的开通等。补充这一网络的,还有广泛的图书馆系统可以供应当地读者图书。不管如何,图书发行部门总是坚持运用一些刨造性的方法,使更多的美国人获得更多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李旦 《出版参考》2011,(27):38-3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19.
渠道建设的概念往往是用在图书营销和发行领域,一条图书发行渠道建设的成功,往往能给出版社带来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开辟一块新的市场。因此,国内的出版社往往不遗余力地建设自身出版社的市场渠道,他们深知如果出版社能有一个庞大高效的渠道销售网络,他们便可以通过不同的图书发行渠道向读者销售图书。  相似文献   

20.
一、图书营销体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图书营销体系指的是,图书由出版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促使图书商品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由长短不同、宽窄不一的发行渠道组合在一起的一个网络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出版社的各种图书能够不停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从而完成全部图书由出版社经流通进入读者消费的全过程.如果整个渠道环节中有某个中间商或其他中介机构不履行职责,整个渠道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出版社在将图书投入流通领域时,面临着两个基本决策:第一个决策就是选择渠道结构,即渠道的长短、宽窄结构,进行市场布局.第二个决策是选择协调渠道活动的管理模式.一个出版社拥有了一个完善成熟的分销网络,就等于拥有了决胜文化市场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