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绩效、绩效考核的定义(一)对于绩效的认识,有一种宽泛的定义:泛指所有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或完成业务情况。这个定义所说的“绩效”或“业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只是指业务人员取得的那些可以用经济指标衡量的业务实绩,还包括其中有些“业绩”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至少是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操作性定义: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二)绩效…  相似文献   

2.
美国潜能研究专家奥托把潜能定义为:“人在特定情景当中无数可能行为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潜能是指那些尚待开发而蕴藏于大脑之内的智慧、智谋、智略等”。总而言之,潜能是人体和人脑可能产生的功能,是有生理基础的。人的潜能除了有生理基础、遗传素质外,随着人的...  相似文献   

3.
行为治疗认为特定的行为是习得的,并能产生特定的效果或结果,通过改变那些被认为能增强、削弱行为的结果而改变“抑郁症”行为是治疗的目标。认知疗法认为人们的观念决定着情感和行为,当个体的认知方式是歪曲的或他们关于自己、世界及未来的思维方式是失调的,抑郁症就会继发于这些消极的观念,改变个体的不合理信念是认知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胜任能力模型及其作用“胜任能力”,英文为competency,早期有人将其译为“素质”、“胜任力”、“软技能”等。胜任能力从人的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主要反应了个体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潜在的深层次能力特征,可将某一岗位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能够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被定义为胜任能力。胜任能力模型[1(]competency model)是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实现高绩效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胜任能力要素的组合。对人的能力构成,国内外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定义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这些定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各自无法克服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教育制度:概念的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要对教育制度下一个准确的、为各方所认可的定义十分困难 ,但我们认为 ,一个完整准确的教育制度定义 ,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 :即 ,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的规则 ;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制度 ;教育制度具有程度不同的权威性或强制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将“教育制度”概念大致地界定为 :教育制度是用以调整个体行动者之间以及特定教育组织内部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强制性或权威性的行为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绩效管理到底考什么?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有的余业以“成王败寇”论英雄,只考核员工的工作结果(或称业绩),不关注员工的行为过程;有的企业“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考核员工的行为过程,而不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继续工程教育与岗位培训在性质上有相同之处,“它是一种特定的岗位培训”。这话有一定道理。诚然,作为特定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尤其是在转换岗位或岗  相似文献   

9.
一团体,就是指为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接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组成的一群人或一部分人。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将团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其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①“团体决定论”认为,社会团体的形成先于个人,而个人是社会造成的;团体是价值和文化的根源;社会事件和变化不可能是纯粹个人意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绩效评估技术及其理论渊源 绩效评估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Harold Stolovitch和Erica Keeps在他们的著作《人类绩效技术手册》中指出:“绩效,表示一个量化的结果或一组已取得的成就,它也指完成、执行和实施指定任务所承担的事情,已经执行或做过的实事、取得的成就或发生的行为,也表示执行或完成一项工作。”由此可见,绩效不仅包括目标产生,还包括行为与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田长青 《江苏教育》2014,(11):62-63
<正>绩效一词在英语中是perfomance,其基本的解释为:表示完成工作任务的功绩、成效,是一定的行为、行动方式,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体。由此,我们讨论教师绩效,就不单单是指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应包含教师工作的行为及其过程,这不仅是从绩效定义的推演所得出的结果,也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殊性所决定。一方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法基本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音乐教学法的概念 提到教学法,人们一般都能理解其基本含义或所指范畴。但迄今为止,作为教育学术语,教学法的定义仍是见仁见智。如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也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朱清 《学语文》2003,(1):26-26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还有人认为是小弗朗士。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文学辞典》中给“主人公”下的定义:“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资格与能力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资格,一般被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所具备的身份、条件等”(古今汉语词典)能力,则被理解为“胜任某项工作的才力或条件”(古今汉语词典)。资格的教育学解释是个体必须满足的、与某一特定活动领域紧密相关的绩效要求以及对个体从事这一特定活动所需的本领、资质的证明或确认(Koeck/Ott);能力的教育学解释则是“潜在于个体身上,通过某种身体活动,或心理活动,或学习活动所表现出的个体特征”(教育大辞典)。由此,可以认为,资格是外显的,是对个体现实具备的身份和条件的认定,显现“定力”之特征;而能力是内隐的,是对个体未来发展的才力和条件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如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不同于记忆力、注意力、概括力、想象力等心理能力。还有人认为,创造力是打破固定习惯的能力,是运用独创精神击败思维方式的能力。笔者认为,就表现形式来说,创造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对“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这一观点却是看法一致的。创造力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流畅性。所谓流畅性是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  相似文献   

16.
绩效一词在英语中是performance,其基本的解释为:表示完成T作任务的功绩、成效,是一定的行为、行动方式,是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体。由此,我们讨论教师绩效,就不单单是指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应包含教师工作的行为及其过程,这不仅是从绩效定义的推演所得出的结果,也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教师的T作结果,比如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工作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迟滞性,仅仅将教师绩效看做是教师工作的结果.难免有失客观公正。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实施课程教学,其积极的行为与过程,自然离不开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绩效面谈,是指管理者与员工面对面的绩效交流与沟通。成功的企业无不重视绩效面谈的作用。那么,成功的绩效面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笔者认为,它对员企双方起着举足轻重的双赢作用。对企业而言———1、绩效面谈增加绩效考评的透明度绩效考评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考评结果是要同员工的经济收入或职位升迁等切身利益挂钩,达到考评、用人、待遇一体化的,千万双眼睛企盼着考评结果并关注其诞生的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考评工作亦应清澈见底,不应“尤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绩效面谈,员工可以心知肚明自身绩效的良莠…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具有争议的问题。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者就一直在探讨人性问题,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人性的统一定义,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诠释人性。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用人性是什么来简单地给人性定义,而只能运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对人性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进行揭示。《辞海》对人性是这样定义的: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的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哲…  相似文献   

20.
一、对反思性课堂教学的概述 (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早在1893年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系列,后续观念是先前观察的结果,依赖于先前的观察。当代美国社会学家Saehon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他还把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