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网球落地反弹的规律并利用反弹规律合理采用击球方法,是网球运动员打好球的关键.采用摄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网球击球的入射角一般在12°~30°之间,中等速度飞行的上旋球和平击球落地反弹后反弹角小于入射角,下旋球的反弹角大于入射角.网球的落地反弹形式有二种,一种是一般的反弹,球与地面没有滑动.另一种是球与地面有滑动的滑动反弹.滑动反弹的球,角度小、速度快更具攻击性.场地与球的摩擦系数越小,入射角越小,入射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滑动反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是否对球拍拍弦磅数变化有更好的区分能力以及拍弦磅数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击球效果,本研究使用网球发球机发球,让18名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参加一个用不同拍弦磅数球拍的(从47磅~64磅)击球测试。从实验结果来看,61%测试者不能准确的区分6磅的拍弦磅数变化,击球后球飞行的平均速度是117 km/h,击球平均速度与落点失误数都与球拍拍弦磅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网球职业运动员对网球拍弦磅数变化的分辨能力与敏感度较低;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击球的落点与球拍磅数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在底线击球中优秀的网球职业运动员对使用不同磅数的球拍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对一些容易使人迷惑、误解的现象作了通俗简明的分析,得出了若干对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结论。特别是,提出了变向击球的概念,明确指出了击球方向与球的实际运行方向之间差异(即“偏差角”)的存在以及影响这一差异(偏差角)的诸因素,对打好变向球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就旋转球产生的机制提出了与“磨擦力说”不同的看法,对打好旋转球尤其是强力上旋球也会有所帮助;对流传甚广的认为右上旋球与右下旋球落地后偏离方向相反的说法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针对多球训练法中的不同训练方案在网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过30节的网球教学实验后,采用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经过T检验分析表明:采用多球组合训练方案进行训练相比采用常规多球训练方案训练的学生在正、反手击球深度控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反手击球精度控制和与教练对拉拍数上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据此认为在日常的网球训练中应根据网球运动的真实场景设计不同的多球训练方法,以此满足现代网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5.
台球技术旋转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对台球的击球和主球旋转运动进行了具体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了若干对台球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结论.提出了击球角度的概念,界定了"滑杆"的条件和安全击球区的决定因素;分析了碰撞和反弹偏差角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就不同要求的主球走位提出了建议性的打法.  相似文献   

6.
从乒乓球发球的抛球、拍击球、球飞行、球与球台碰撞4个过程进行建模,编写高抛发球的动态仿真软件,研究各种因素(例如抛球高度、抛球角度、触球点、发球线路等)对发球飞行弧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球时,球抛得越高,飞行弧线会越高、越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网球正手技术选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以2010年澳网男单决赛中多项正手技术选用为例,对选手的正手击球稳定性与攻击力、正手主动变线率、正手随球上网技术和正手侧身反斜线技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正手击球技术的合理运用会对比赛结果产生正面影响,并据此得出结论:正手击球稳定性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大于正手变线稳定性;高水平选手在正手击球落点与线路变化的选择上存在趋同倾向;片面追求随球上网次数导致随球上网成功率下降;正手侧身反斜线技术对比赛胜负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技术的基础,从保证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协调性、连贯性出发,以确保击球的良好效果为目的,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中站位、握拍、后摆、前挥、随挥等动作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为网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4式、92式、转轮式三种手枪弹丸小角度撞击硬质物后反弹的角度偏转与侵彻力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①64式手枪弹在小于30°角入射三种硬质物后的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转轮式手枪弹在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无致命性杀伤;92式手枪弹在15°以内角度入射时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超过15 °弹丸破裂.②弹丸撞击硬质物反弹后的角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反射角度也增加,约为入射角度的一半左右,最大角度不超过25°.③在与反弹点距离1m时,三种弹丸反弹的最大高度为45 cm,为安全距离为远离硬质物45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世界优秀女子高尔夫球员挥杆技术动作中部分技术动作对整体挥杆技术的影响,为我国高尔夫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方法:采用二维录像解析法获取2019年乐卡克北京女子精英赛部分优秀参赛球员1号木杆准备姿势技术及挥杆技术动作中的部分参数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准备姿势时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膝臀线与臀颈线夹角、臀颈线与右臂夹角4个角度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②上杆9点钟时球杆与左臂夹角和准备姿势时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臀颈线与右臂夹角、球杆与手臂夹角4个角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杆9点钟时球杆与左臂夹角和膝关节角度、踝关节角度呈负相关。③击球瞬间杆颈角度和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比击球瞬间杆颈角度小568±2266°。结论:在准备姿势部分,教练应综合考虑单个角度改变所带来的整体变化;通过调整球员准备姿势,改变上杆的挥杆半径,为下杆储蓄更多能量,以改善击球效果;击球瞬间杆颈角度与准备姿势时杆颈角度并不一致,这是在教学训练中急需纠正的一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有文献,运用录像观察法对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的握拍、准备动作、引拍过程、击球和随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提高击球力量的重点是发挥躯干力量,重视人体运动协调链的整体性;头部姿势对于击球力量和动作连贯性具有潜在影响;击球随挥动作可以微调球的落点和速度,对网球肘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的普及,大学生对此项运动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感官的接触,更是渴望参与球场上的挥拍练习。球拍击球产生的球感成为教师们所重视的问题。由于球感涉及范围广,贯穿整个运动过程,故球感训练已成为提高普通高校网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教学、训练、比赛等理论探索和实践出发,对影响网球球感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有效的网球球感练习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纸立硬币     
徐杰 《阅读》2023,(70):10-11
<正>让硬币“固执”地停在纸片的边缘,你做得到吗?实验材料纸片、硬币、筷子。实验步骤1.取一张纸片,对折后立在桌面上。2.将硬币平放在纸片夹角处。3.手握纸片的两端,缓慢往外拉,使夹角变大。4.当夹角为180°时,硬币还能稳稳地停留在纸片边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女子网球队运动员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队网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的运动学指标分析,以期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水平,并为教练员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两台200 Hz高速摄像机对8名国家网球队女队员发球进行三维拍摄,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视迅解析系统对所拍摄影像进行三维重构及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运动员抛球离手时,抛球高度平均为3.67 m,最高点到击球点落差平均为1.10 m。球拍后引时,膝关节最小角度分别为持拍侧91.35°、非持拍侧104.64°。"搔背"动作完成时,拍头均低于重心,平均落差为0.21 m。击球后平均球速为42.64 m/s,击球点高度平均为2.57 m。由此可见,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时抛球较高,建议降低抛球高度;相对于FB技术,FU技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幅度的躯干扭转角度;缓冲结束时刻,部分运动员过度顶髋的现象造成下肢发力不充分,最终导致球速下降。"搔背"动作是典型的超越器械动作,下肢的充分蹬伸是动作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网球是一项需要兼顾击球速度与准确性的项目,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关系的展开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水平球员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的关系。结论:正手击球过程中的拍头速度可成为区分高水平球员与一般水平球员的关键。与一般水平球员相比,高水平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更快,击球落点准确性方面两组球员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无论球员的技术水平还是击球的线路,都不能从拍头速度预测其击球落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网球运动不同击球技术的摄氧量和心率变化特点,为网球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及其能量消耗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间接测热仪器(cosmedK4b2)对21名受试者分别在低球速(30 km/h)、高球速(60 km/h)各进行一次时常2分钟的原地正手击球、原地反手击球、侧向移动正手击球、侧向移动反手击球、上前正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上前反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对其VO2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结果显示VO2值在25.8-37.4 mL·kg-1·min-1之间,HR在83.6-157.2次/min之间;结论:在没有移动和向侧移动时,正手击球的VO2明显低于反手击球;侧向移动击球的VO2明显高于向前移动击球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高球速下击球比低球速下击球的VO2更高.  相似文献   

17.
正手击球是网球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发球方面,而对正手击球研究较少。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正手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肌肉是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三块肌肉,三角肌前部、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斜方肌用力时间比其他肌肉长;2.主要用力肌肉是肱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前部、肱桡肌以及胸大肌;3.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测试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网球击球动作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试析网球运动的击球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网球技术,必须同时具备稳健性和威胁性,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互相转化.欲提高击球的稳健性,需研究击球的弧线;欲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应分析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本文分别对网球运动中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以及弧线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体院排球普修课男生为对象,通过高速摄影方法,对“空气阻力对正面上手发球水平方向飞行距离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揭示了当击球高度、击球角度和击球初速度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正面上手发球在水平方向飞行的理论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差值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网球技术运用节能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网球技术运用技能化的新观点:网球各项技术的运用都是由身体各个部分共同协作完成的,没有一项技术的运用是由身体某一个环节独立完成的,大多数技术都是由全身或大部分身体的环节共同完成。所以,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协作完成的情况反映了其技术运用节能化的程度。这有助于对网球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如发球、接发球、正手击球、截击等有球技术和移动、节奏、快速适应能力等无球技术做重点的分析及节能化运用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