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阐述了学校导般的必要性,将网络作为图书馆资源的检索界面和服务基地。通过主页宣传图书馆服务,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调研用户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组织图书馆服务,建立学科万维网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2.
网格技术给中国图书馆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培云 《晋图学刊》2005,(3):17-19,67
图书馆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及前沿应用领域,而计算机专家认为:网格将掀起因特网和万维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浪潮,因此,研究网格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理应受到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图书馆利用万维网(WWW)查找信息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分类介绍了开展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地址资源,提出了图书馆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将图书馆目录纳入语义万维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书目包含海量结构化、高质量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通常无法应用于语义万维网。介绍使瑞典联合书目(LIBRIS)符合语义万维网和链接数据(Linked Data)协议规范的工具和技术,讨论个体资源的精确描述问题,并重点介绍资源之间的链接以及数据获取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提出在同一作品的不同记录之间建立链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页(Homepage)设计保护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友宁 《图书馆杂志》1997,16(4):19-19,23
图书馆面临着网络化服务的新环境,在IN-TERNET下WWW万维网服务中,国内许多大学图书馆在网上利用B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做的主页(Homepage)最后注上版权保护的标志@,为此,我以为究竟主页设计应当保护诉求在哪里?保护的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万维网站点内容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伴随着1995年CERNET始建以来的高校系统网络建设热潮,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自己的网页,然而,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仅有7年高校图书馆上网,调查了河北省7年上网高校图书馆的万维网站点,在此基础上对其站点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阐述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万维网站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组织:图书馆职业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职业在历史上一直承担人类知识有序化的工作,只是由于知识生产的批量化和工业化,缺乏必要的工具,在速度和深度上无法根据知识的内容进行整序,而只能根据载体形态进行组织加工。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借助语义技术和许多新的工具,使图书馆行业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知识组织经验,在万维网时代发扬光大。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8.
构建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已经成为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存取、组织、检索、存储和传递的主要平台。在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帮助下,今天的图书馆已经有能力对图书馆实体建筑以外的用户提供服务。快速发展的技术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面对信息爆炸,图书馆员、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无缝的、动态的、交互式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语义网是万维网的扩展和延伸,包括XML、RDF和Ontology三大关键技术.近两年,国外学者对语义网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信息组织、虚拟组织、知识管理和Web 2.0等领域.由于语义网和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特点,图书馆功能在语义网中的应用、受控词表在语义网中的应用、语义网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也正日渐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关联数据是基于互联网万维网的技术,它通过将各种数据、理论知识、信息等进行语义间的关联,实现了数据与网络的完美结合,促进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范围,为网络应用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关联数据信息的研究对于图书馆信息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图书馆应当承担起关联数据信息发展建设的责任.文章通过分析关联数据信息的概念内涵,指出我国图书馆目前关联数据信息应用方面的现状,通过分析图书馆利用关联数据信息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图书馆在关联数据信息运动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岭 《编辑学报》2014,26(6):579-581
传统科技期刊通常为科学交流的正式过程服务。在数字时代,基于Web 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对科技创新和凝聚科研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期刊应当积极构建基于Web 2.0的非正式科学交流平台,以此推动科技创新和增强对科研用户的黏性,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外一些先进出版单位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rnet continues to grow as an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medium. Internet growth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news industry. Twenty-four hour news networks such as CNN and MSNBC regularly encourage viewers of their television programs to visit their Web sites. While visiting news Web sites, visitors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opinion polls. Unfortunately, these online opinion polls are not scientific and have little real news value. In spite of these limitations, news Web sites' Internet polls are often treated as serious topics in broadcast news discuss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media organizations' Internet online polls and critiques them as instances of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and pseudo-events that have arisen largely ou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int, broadcast, and Internet media.  相似文献   

13.
Web2.0环境下高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研信息环境和科研用户需求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文献的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科研信息服务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构建Web2.0环境下的高校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论述了该平台的构建原则,详细讲述了平台的功能模块。以期通过该平台的构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学报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英文版)获得国家6部委联合资助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A类项目资助后,思考如何让中国出版的科技期刊既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又兼具本土特色,并能反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编辑部推出了中文概要与PPT导读,以此来展现文章的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等主要内容.同时,中文概要上线于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网站,如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施普林格(Springer)、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此举加快双语传播科研成果的速度,提升中英文于同等重要的国际显示度,体现本土化创新走向世界的逆向思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Web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52-56,92
介绍一种Web 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理论——选择性计量学。指出选择性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选择性计量学与传统科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综合分析选择性计量学在时效性、覆盖面和科学交流过程方面的独特研究意义。总结可以在多种开放存取平台和学术社交网络中提取的选择性计量学的评价指标。以Total-Impact工具为例,分析选择性数据集来源和选择性计量类型。  相似文献   

16.
Currently important Russian and foreign sourc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robotics are discussed. An attempt is made to analyz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of the relevant subject matter, selected from the global knowledgebase of periodicals, that is, Ulrich’s Directory of Periodicals. Leading scientific serials attributed to robotics that have the best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information and analytical systems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are identified.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variou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rubricator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Russian scientific periodicals on robotics included in Russian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eLibrary.ru)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All-Russia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VINITI RAS). Particular focus is placed on the problem of access to these and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on robotics,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researchers and specialists working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scientific mobility indicators based on bibliometric data. We identify nearly 16 million individual authors from publications cover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for the 2008–2015 perio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cross individuals’ publication records, we propose a general classification for analyzing scientific mobility using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changes. We distinguish between migrants--authors who have ruptures with their country of origin--and travelers--authors who gain additional affiliations while maintaining affiliation with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We find that 3.7% of researchers who have published at least one paper over the period are mobile. Travelers represent 72.7% of all mobile scholars, but migrants have higher scientific impact. We apply this classification at the country level, expanding the classification to incorporate the directionality of scientists’ mobility (i.e., incoming and outgoing). We provide a brief analysis to highlight the utility of the proposed taxonomy to study scholarly mobility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相似文献   

18.
海量科学文献和数据为科学研究和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而传统出版物存在机器可读性差、缺乏知识关联性、不利于新的科学结论发现与传播等不足。本文以概念网络联盟(Concept Web Alliance)提出的纳米出版物模式(Nanopublication)为例,介绍面向大数据处理的新的知识资源语义表示、组织和出版模式,介绍其含义、核心模型、表示形式、构建方法,并从出版、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多角度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期为研究者了解知识资源的语义表达、组织和出版提供参考和帮助。图3。表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迄今已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四个方面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应包括:深入开展评价理论研究,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发科学合理的定量评价指标,构建完善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方法论研究,建立科学、通用的评价方法;推动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拓展评价对象,加强应用研究。表7。参考文献89。  相似文献   

20.
Paul Ginsparg, who founded the arXiv e‐print archive, recounts the early days of the Web and looks at how it has changed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