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阳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品位高、颇具地方特色,有较高的科研与旅游开发价值。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本文认为,文庙作为中国传统儒学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与符号,是一种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极其丰富。挖掘和探讨德阳文庙的"非遗"文化价值,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德阳文庙是经历了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而存留的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美的古建筑,德阳城市建设中充分地运用了其建筑结构在营造现代人文环境。本文立足分析德阳文庙的历史及布局特点,讲述了文庙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展示了德阳城市环境中的文庙视觉形象。为着力打造具有儒家思想的城市人文环境,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量史书记载和碑刻均证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前位于河北省唐县、阜平、涞源交界的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一直在河北曲阳县的北岳庙。弄清北岳的历史变迁,对于明确古北岳的历史地位,挖掘古北岳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在古代,宗庙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且也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近年来,学术界对两汉立庙毁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宗庙的起源、立庙之制和毁庙之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形象可以赢得发展机会的时代!全力推进成德同城化,提档升级德阳城市形象十分必要,然而完美的城市形象应该"形神兼备"。所以,从历史文化内涵上挖掘,充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增强其历史文化厚重感,才是城市形象的根本。课题研究以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背景,从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切入,着眼城市营销,对德阳文庙——城市文化地标提档升级做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意在助力地方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政府的城市营销意识,从战略到战术层面研究城市营销大课题,准确定位城市、差异化运作,提升德阳在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明清地方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祭祀空间的布局占据了地方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地方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布局形成了一般范式,并对明清地方城市的建设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庙最初是用以祭祀和纪念孔子的建筑,后发展成为祭庙与官学的学宫相结合的产物,即庙学合一。在近2500年文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县级以上的治地都曾经建有文庙建筑。本文对河北文庙建筑遗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详细阐述了河北各地文庙建筑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城女娲陵自北宋以来即是国家指定的最高规格的女娲祭祀地,规模大,影响大。但解放前后陵庙建筑大多被毁坏,其辉煌历史已鲜为人知。但从庙内的千年古柏、古碑、御制祝文、历代颁布祭祀先王的诏令、文人墨客诗词等文物或文献可证一千年来赵城娲皇陵庙一直是朝廷御祭女娲的唯一正庙,其历史地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白沙细乐”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明清时期“白沙细乐”记载尚有三则史料。从文献记载来看“白沙细乐”在明清两朝传承与变迁中差异显著,其背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变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四次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两岸同根同族,有着深厚的血缘亲缘文缘关系,这是朱子学传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的文化人类学基础。明清时期大陆文化的规模移植与朱子学传台三阶段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标志着朱子学在台传播的文化认同环境已然形成。明清时期,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主要有两条传播路径——显性传播路径和隐性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12.
姚庆 《职大学报》2014,(4):59-6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影响四个方面。我们在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这一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两面性,它的发展既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与明清时期封建的专制统治制度是相适应的,局限于封建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曲折中发展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14.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世风为攀比竞胜,争奇斗异。园林作为“炫耀式消费”的外在形式,一方面是在叠石理水、建筑花木、营构布局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奇思妙想,创新之作;另一方面因为民间财力雄厚,出现了靠土木之工为生的职业群体,使速成之景成为可能。这一切,都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审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体育,不能不研究孔子,孔子是当下中国体育及其研究无法绕过的"界碑";孔子是个迷,只有解开这个迷,才能开启体育乃至中华民族继续健康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医学的视角,对孔子养生文化产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孔子养生文化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拉鼓(苗语"希牛")是苗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它是以拉鼓、芦笙踩堂、斗马等传统竞技为核心内容,融传统体育、宗教、服饰、歌舞、文学、饮食、经济等文化为一体,通过竞技、仪式、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历史悠久,产生于广大苗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之中,承载着苗族人民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拉鼓与其他许多民俗体育文化形式一样,在不同程度上被边缘化了,文化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融水苗族拉鼓节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了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现状,认为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传播存在内容不全、途径不广、精品不多、阻力不小、效益不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构想,并要求解决一些孔子学院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排除孔子学院传播体育文化的障碍,促进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广和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