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说儒     
本文宏观地考察儒学,认为原始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之源,蕴含着极其广泛的学术发展趋向,原始儒家由于时代使命、儒的职业和地位等原因仅仅抓住了原始六经中的伦理方向,以氏族社会的巫史传统为背景,由外王而走向内圣,并不断内敛,发展成一种关注人本身的心性之学,使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为伦理的附庸而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现代新儒家远接宋明心性之学,企图返本开新,从内圣开外王,既不符合原始儒家精神,也不符合时代特征.儒学要发展,必须抓住现实背景走内圣外王互证之路,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是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思想及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继承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方法上,只有深入理解其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含,并将之融入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之中,才能使现代人文体育观更具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开始崛起,特别是进入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引起了东西方学者普遍关注,重新认识东方,重新认识东方文化,重新评估儒学的价值,使中国儒学面临新的发展转机。但是,儒学研究的复兴,不是儒学的复兴。“儒学研究的复兴”是指儒学研究在历史上中断后,现今又重新恢复了热烈研究的局面;“儒学复兴”是指恢复儒学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恢复传统儒学的理论体系。儒学复兴不可能。对儒学的态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实行打倒一切的否定主义与无用主义,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继承又超越,在多元文化并茂的氛围中,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就不能避开孔子.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三点:真美善统一、中和之美、理想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5.
孔子生前极力提倡仁义忠信礼乐孝悌之道,这些后来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规范与准则。而孔子的这种忠孝节义观也成为后世史学家编著史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史书体例中不乏“孝义(孝德、孝友)传”、“忠臣(忠义)传”、“烈女传”、“笃行传”、“游侠传”等等;而且儒家忠孝节义还成为史书中品评人物优劣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忠孝节义的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长河中绵延数千年之久,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儒学天命观与夏商以至西周、春秋时期的天命思想存在着因袭损益的关联。夏商时代,尊天奉神,“天命”概念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意义。西周承继前代传统,同时根据现实的需要赋予“天命”以人文的伦理性格。经过春秋的社会动荡,“人”的意义进一步弘扬,至孔子创立儒学,继承、发展西周以来重人道、道德的传统,形成了富有浓厚伦理色彩的儒学天命观。尔后历经孟、荀的阐发,以至汉、宋儒者的理论建构,儒学的天命思想中最终把社会道德伦理升华为本体与政治紧密相联,使儒学成为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统一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于先秦 ,就是以孔子仁学为代表的经典形态与以孟荀为代表的裂变形态 ;表现于宋明 ,则正成为从二程到朱陆再到心学与气学由对本体之不同落实方向而形成的分歧形态。 2 0世纪以来 ,由于中西文化的交会 ,儒家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统一又演变为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承取与不同的诠释侧重 ,演变为海峡两岸不同的研究进路。这种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承取与不同研究进路的激荡 ,既是传统文化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相统一的表现 ,又是新世纪中国文化重建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主张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精神使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儒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里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行为规范、道德利益的各个方面长期起  相似文献   

9.
汉唐时期的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最大程度地适应了宗法社会这个当时最大的社会存在。汉唐儒学在哲学上综合诸家思想,并与佛道对立融合,促使天人感应的宇宙模式逐渐向本体论哲学转化,在与各家各派相斥相容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而在经学上采用重注经疏释的繁琐治经方式将儒学经学化又有其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面,这就对宋代儒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灵魂,是蕴涵着东方独特的气质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儒学提倡的"五常"、"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如其中的仁爱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处世哲学等,其思想之博大精深对当前面临的严重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利用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探索儒家德育思想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中的有利因素,促进当前德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4.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孔子执着于现实,老子则追求超越现实;孔子对三代以来的传统文化以正面继承为主.老子则以否定传统文化为主;孔子要人承担社会责任,老子要人恢复自然本性.孔老思想虽然有时立,但以互补为主.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了孔子学院的体育文化传播现状,认为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传播存在内容不全、途径不广、精品不多、阻力不小、效益不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构想,并要求解决一些孔子学院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排除孔子学院传播体育文化的障碍,促进体育文化在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推广和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主张将学生仅仅培养成某种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孔子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育使各种人才都成为有修养、有境界,能够影响整个社会,对社会产生更大作用的“君子,”也就是人文素养很高的杰出人才,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四教”(文、行、忠、信)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创造性,具有永久的价值,其中正确认识无知与有知、学与思的结合、个性化教育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18.
从横向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形成 ,世界经济已被纳入全球共同发展网络 ,中国已加入WTO。从纵向看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历史的转型 ,即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 ,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普遍化、尖锐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文化价值、中国文化价值与西方文化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体育,不能不研究孔子,孔子是当下中国体育及其研究无法绕过的"界碑";孔子是个迷,只有解开这个迷,才能开启体育乃至中华民族继续健康发展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儒学开始,儒家就有重实践的传统。而教育不但是儒家实现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儒家对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说起,探讨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家的理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并阐发理学思想与宋代重要私学教育机构书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