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萃新报》艰难创刊,不久即因"出言狂悖"被查禁,不得不易名生存。该报主要以宣扬爱国爱家,传播西方先进知识为主,革命思想不甚涉及。其被查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容激进是一方面,时代背景也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金华地区闭塞,当局对于革命思想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政府在40年代后期基于反制主导文化的企图仍然实施书刊查禁,但本时期的书刊查禁可谓乱象丛生,如书刊查禁“无名有实”,审查查禁机关多头林立,自下而上的查禁,显示出国民党政府的书刊查禁处于在查禁力度、强度、密度方面已经处于极度衰败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政府查禁四川哥老会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只是要求取缔哥老会不符合"新生活"运动的行为;进而要求解散哥老会本身;最后才制定系统的"条例"和"规程",规定了不按要求解散哥老会的具体惩罚办法。由于实施效果欠佳,在国民政府要员的指示下,四川省政府又多次重申禁令,但仍旧无法根除哥老会。1943年2月,国民政府转为重点查禁党团员、公职人员、军警、教职员、学生等参加哥老会。这种从上到下的反复"指示——回应"的公文查禁模式,最终导致由与哥老会关系密切的人士来查禁哥老会,自然无效果可言。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以三角或多角恋爱叙事模式著称的张资平作品多次遭遇查禁,并引起社会关注:其中《黑恋》(原名《青春》)被当作"反动刊物"查禁,《长途》则以"普罗文艺"之名而遭查禁。《黑恋》《长途》是张资平转变初期创作的作品,小说中的革命因素为多角恋爱故事穿上了一件革命的外衣,作者借由人物之口发表了对官员贪腐行为和书报审查弊病的批判。简单、粗暴的书报审查制度体现出民国时期文学发展中的限制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子夜》和《清明前后》等小说和剧本在民国时期先后多次遭到国民党的查禁,理由是“鼓吹阶级斗争”、“鼓吹偏激思想,强调阶级对立”、“述及暴动”、“述及赴京请愿情形”、“描写抢米风潮”、“有不满国民革命词句”、“诋毁当局”、“指摘政府,煽惑人心”、“讥剌本党”、“不妥”等.国民党的查禁意图是消弭社会斗争意识和消除阶级斗争事件.这些作品在民国时期被查禁了近二十年,却连续出版和被热读了近二十年.这些作品在查禁的险境中不断风行的一个原因正是其斗争意识与那一时代斗争思潮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大黄被中原王朝视为重要药材以及大黄陆海两路贸易的相继发展,大黄发展成为"控驭外夷之具"而付诸实践.在乾隆五十一--五十七年关闭恰克图贸易期间清朝实行大黄制俄.在制俄实践中,为查禁大黄而查禁毛皮,从而引起了系列连锁反应,对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强化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大黄由对付陆路之夷扩展为对付陆海两路之夷,大黄制夷观念发展为茶黄制夷观念,并付诸于实践.清代社会按成案、成例处理类似事务的严格要求,使得错误观念产生后重重叠加,不断强化,而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有利于大黄制夷观念消解的因素不受重视,甚至被扼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清代大黄制夷观念不断发展强化,并在鸦片战争时期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9.
李敖 《学习之友》2009,(7):16-17
我写的书有九十六本被查禁了,人类有史以来,不论是古今中外,我写的书是被查禁最多的一个人,写呀写呀写,直到把国民党写垮了为止,他们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40年代后期国民党政府查禁了大量纪实文学作品,查禁理由主要为所谓“荒谬”,但这些纪实文学确是作家们在乱象丛生环境中的报告真实之作,其事之真、理之真、情之真的特点使其成了史诗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被查禁的命运说明了纪实文学贴近现实而容易遭遇挫折的命运,昭示纪实文学作家需要敢于担当的胆识和勇气。这些纪实文学当年虽遭查禁但几十年来始终受到读者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其纪实性特点适应了新的阅读需求,预示着纪实文学兴盛的文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