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捷 《阅读》2024,(Z2):24-29
<正>曲阜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曲阜作为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地一直备受瞩目,被称为“圣人之乡”。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传说有弟子三千人。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晚年还修订“六经”,注重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一书。  相似文献   

2.
《孔子家语》对于“学”思想有着相对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和社会教化;学习的内容包括六经为首的文献研读、礼乐为主的“六艺”实践、道义为先的战争策略、德治天下的“明王之道”;学习的方法涵盖好学勤思、过而能改、得而行之和择善而从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孔子家语》“学”思想与《论语》中的孔子“学”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过“郑声淫”、“放郑声”。古“淫”字的用法意义决不是单一的。从《郑风》与“郑声”的关系,政治、经济、风俗等几个方面阐述孔子为什么要说“郑声淫”,从而集中表现了他的功利色彩。古儒经学家评《郑风》大都是对孔子这一提法加以注脚、推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真人孔子     
何伟俊 《阅读》2023,(31):49-50
<正>从《论语》的文本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论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孔子就住在真实的《论语》之中,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品高雅、思想崇高的真人,其为人既不固执也不虚伪,权变而真诚:率性、率直、率真。《论语》语言简洁,但很多章节都可以读出孔子为人处世的生动故事。日本著名汉字学家白川静读《论语》,读出了“活着的”孔子。他说:“我们在阅读《论语》时,不仅能想象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也能捕捉到那不灭的精神。孔子唯有在《论语》里是活着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一文中说:“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在列举的人物中,孔子就是一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思想上他提出重人事、轻鬼神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权,认为“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子》)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思想。因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章学诚撰写《朱陆》《浙东学术》是为了建构戴震学术统系及章氏自身的学脉,并以之与戴震抗衡。但事实上,其本旨在于提倡学问当切于人事,《朱陆》《浙东学术》实为“六经皆史说”之两翼,是章学诚注重人事、实践的学术体系的体现。易言之,《朱陆》《浙东学术》体现了章学诚由“六经皆史”而“史皆事也”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9.
论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世时,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长期在魏国西河讲学,开创了三晋儒学。子夏穷其一生弘扬儒家学术,为孔门"六经"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整个中国学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孔子的富民思想,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不少的议论。诸如《光明日报》1984年8月28日和12月12日“史学”副刊发表了杨善群先生的《谈孔子的富民思想》和魏易先生的《孔子“富民”思想辨析,;《东岳论丛》1986年第一期发表了史末岳先生的《浅论孔子富民思想的几个问题》等。匿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吕文郁先生合著的《孔子新传》,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有教无类”,一般认为是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框子,不分教育对象的等级贵贱、品行优劣,都对之进行教育。其实并不完全如此。“有教无类”是建立在“人之生也直”的道德基础上提出来的。虽然孔子绝少言性,但事实上他还是主张“性善论”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正因为人皆希望正直无恶,追求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便因此而愿意“教”任何人。但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孔子并未墨守这一原则,他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原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孔子这一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孔子对冉有、子路、子贡、高柴、曾参等弟子的教育上,很少涉及到孔子对子张、子夏的教育。本文就孔子对子张和子夏的教育,看他是如何具体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末年陈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张、子夏都是孔子晚年亲自教授的门徒,也是孔子的得意学生。他们两人在性格、气质、学业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子张仪表堂堂,才貌过人,为人雍容大度,讲究  相似文献   

14.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15.
将《论语》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句,解释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是错误的。应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意谓“孔子不说话了,唯恐用力分散影响精神集中。”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17.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照“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阐发它的原初文化指向及其后的儒家诗学内涵,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孔子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从春秋时代的用诗实践以及孔子实用主义诗学观念入手可知:“思无邪”是指包括《诗经》中“有邪”之诗在内的所有作品,经过断章取义的处理、升华,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纯正无邪的实际功效。孔子“思无邪”说被儒家后学引申利用,在《诗经》研究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曾有过长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店简”与“上博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出土文献。从内容来看,它们收录了一批先秦儒家文献,对于今人了解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郭店简”继承了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在化重构,通过“以情释乐”,将情感树立为音乐得以产生的形下本原以及乐教得以生效的前提,深化了儒家乐教的内在转向;第二,“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收录了一批极可能是孔子本人对《诗经》中诸多篇章的解读,能对今人探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含义、郑声与郑风之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