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企业间的一种合约安排,其最大特点是不完备性,从而为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进而导致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危机,甚至联盟的失败。企业建立和发展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克服联盟合约的不完备性,减少企业流失有价值资源的风险,以实现联盟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联盟结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讨了战略联盟结构的选择,通过分析企业为联盟贡献的资源类型,给出了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联盟选择原则,对企业的战略联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企业的战略联盟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联盟越来越成为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主要论述了战略联盟的基本原理、模式和对策,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战略联盟机制,进而提出了战略联盟成功的几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战略联盟的资源基础理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剑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7):961-965
许多文献从资源基础理论(RBV)角度研究了战略联盟形成机理,但是很少有文献能够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专利引用分析提供了一个对战略联盟进行量化研究的独特视角。研究表明,具有相似技术资源的企业容易组建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有利于联盟成员通过向联盟伙伴学习而获得资源积累。这就为战略联盟的资源基础理论解释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险感知角度的战略盟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风险感知原理,对战略联盟构建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原理上阐释了不同联盟状况下不同联盟企业确定战略联盟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进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生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2):45-47,55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创新是企业荻取持久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战略联盟也日益成为知识性战略联盟。企业结成知识联盟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和创新。本文主要探讨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进行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战略联盟忠诚管理的几个概念及关系,并通过它建立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忠诚管理的理论体系,指出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实行忠诚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快速扩张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战略联盟的出现,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战略联盟应成为我国企业的成长战略。在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应实现观念、目标、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战略联盟的相互信任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一君 《科研管理》2004,25(5):41-45,34
战略联盟内的互相信任问题是战略联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环节,大量战略联盟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为互相信任问题。文章探讨和剖析了企业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在组建和运转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相互信任机制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战略联盟与核心专长的保护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洲 《科技管理研究》2002,22(3):25-26,36
本文从战略联盟内企业的视角出发,说明了企业战略联盟与核心专长两者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企业战略联盟中企业核心专长的保护、开发和培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琦  石金涛 《情报科学》2004,22(11):1334-1336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受到速度竞争和资源有限性的影响,传统线性、分割的技术转移模式受到了挑战。技术转移的组织安排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合约安排转向关系安排,组织的资源配置也更多地集中在核心能力方面。因此技术嫁接性收购和技术的战略性联盟成为组织获取核心和互补知识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赵志泉 《软科学》2004,18(5):47-51
企业联盟作为企业间合作博弈战略,是“市场———准市场组织———企业”三分析框架的产物,与外部一体化的市场安排相比,企业联盟是一种“组织化市场”;与内部一体化的层级制度安排相比,企业联盟是一种“市场化组织”。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连接纽带、法律地位、经营目标等方面形貌相似,极易对之发生认识上的偏差,但二者具有实质的差别。中国企业集团化面临着产权模糊、行政干预等现实障碍。中国企业应转变战略视角,以联盟而非以集团化作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首选。但作为企业间的契约结合与股权结合形式,联盟应时刻警惕其与“共谋垄断”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战略联盟中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继鹏  吴宪忠 《情报科学》2007,25(2):173-17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在战略联盟中发展需要,分析了制造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在在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和离散企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ASP外包模式、虚拟产品设计中心模式和网上信息中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战略联盟中存在显著的知识泄漏风险,而合同治理是避免知识泄露的重要手段。生产和研发的产品模块化的应用能够强化原有的联盟合同治理效果,制造企业采用简单的合同也能够规避知识泄漏风险。通过调节作用分析,验证产品模块化在合同治理影响知识泄漏风险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同复杂度越高,越能降低知识泄漏风险;产品模块化程度加强了合同治理程度对知识泄漏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薛明皋  龚朴 《科研管理》2008,29(4):82-88
本文研究开发了两阶段序列投资道德风险模型。基于价格和成本这两个影响R&D项目价值的关键因素,建立道德风险模型,并比较专有权、共同所有权和期权合同(Option Contract)三种R&D联盟组织结构,分别讨论结盟的两公司的投资决策及其投资的相互依赖性,和关键的协议参数对两公司最优投资水平的影响。并证明了期权合同组织结构占优于其他所有权组织结构。从而对期权合同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6.
知识联盟的本质是一种战略联盟,也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战略联盟不稳定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考虑成员决策柔性和联盟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对联盟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是对联盟成员退出联盟的条件及时机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成员企业基于决策柔性的等待行为及收益不确定性的加大会促进联盟的稳定;而由于联盟契约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专用性投资不足,则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黄俊  罗丽娜  陈宗霞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73-1578
基于国内汽车行业的研发联盟企业数据,构建并验证了联盟契约控制对于研发联盟风险的作用机理,揭示了联盟成员共同信任对于联盟契约控制与研发联盟风险之间关系的部分中介效应。实证发现,联盟契约控制对于研发联盟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联盟成员共同信任对于研发联盟风险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联盟成员共同信任对于联盟契约控制与研发联盟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联盟契约控制在直接负向影响研发联盟风险的同时,还会以联盟成员共同信任为中介变量而间接负向影响研发联盟风险。最后,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战略联盟不断增长并成为企业成长的新模式。在这种联盟背景下,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仍然是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由于伙伴动机的冲突导致战略联盟的失败率极高,因此,选择合适的伙伴是联盟成功的关键。通过构建联盟动机:资源——学习——企业成长框架,从中国企业的角度分析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