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三种图书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理论领域存在三种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学。第一种图书馆学以图书馆活动的流程或要素的理论描述和总结为主要内容,可称为“实用图书馆学”;第二种图书馆学的基本特征是对图书馆活动或图书馆学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辨析和演绎,可称为“理念图书馆学”;第三种图书馆学尚无适当名称,其研究目的是解决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三种图书馆学的概念,是我们认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概念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职业边缘化分析——兼谈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新 《图书与情报》2006,(4):34-38,43
文章从“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专业化职业”这一命题出发。分析了来自职业内部对图书馆职业的。自我歧视”,并认为这种职业边缘化现象将导致图书馆活动质量的降低和图书馆教育方向的迷失。文章在对目前图书馆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的边缘化是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提出图书馆学教育应遵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关注图书馆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图书馆职业也应通过制度、机构等途径。为图书馆学教育校正方向、修正方法。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梁启超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和他对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梁启超“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的他所提出的建设“中国图书馆学”的思想基础,指出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来源于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和对国情的了解。认为梁启超的理论贡献就是打破封建社会奠定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建立起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体系,对近现代的图书分类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世界观、图书馆哲学的核心。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隶属于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哲学隶属于图书馆文化学,图书馆文化学隶属于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结构包括人文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近年来构建“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哲学”等图书馆分支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不仅要明确其学科归属,还要用人文精神和科学方法深入研究并探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学界“一代宗师”刘国钧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5~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我国图书馆学界的著名学者、北京地区著名图书情报单位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文化部原图书馆司(现名社会文化图书馆司)的领导同志和《一代宗师》刘国钧教授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的论文作者共计50余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认真研究总结了刘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和他忠于图书馆学研究、笃志于图书馆事业的高贵品德,而且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刘国钧先生的治学精神,如何…  相似文献   

6.
从图书馆学新老五定律及其关系论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和根本,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和戈曼的“图书馆学新五律”是图书馆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它们的精髓都是以读者为中心。结合当前我国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些不足,强调了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之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县级图书馆学会小组(下称“小组”)是图书馆学会最基层组织。尽管它直属于地区(市)图书馆学会,遵循地区学会章程,但其工作规律、任务都与地区学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小组”应当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是:组织全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广泛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普及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做好县内不同类型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工作;介绍和推广有关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向全县各类图书馆提供图书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①致力图书馆学繁荣,争取事业与学术双馨;②端正图书馆学研究方向,讲求理论联系实际;③图书馆的客观精神必然存在,迷惘的“图书馆精神”应当休止;④寻求图书馆文化共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图书馆学论著,对图书馆学的理论问题,给予较多的关注。这些论著努力探讨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和职能,注意研究和总结图书馆工作规律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着重讨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等。在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中,也提出了若干与以往不同的见解,如有人对“图书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也有人认为图书馆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生产力里面包含图书馆,还有人论证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及市团委等单位分别主办之“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咨询日”和“社会科学界咨询日”,系全市性,多学科的大型咨询活动省图书馆学会及省市馆亦相应地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为题,开设专台服务下面是两次咨询活动中,青年群众所提出的问题现归纳于下: 题一、“图书馆学”的专业课程有什么的内容。答复时重点介绍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两校图书馆学系开设的课程内容(准备报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图书馆学?在《黑龙江图书馆》1980年第4期上,王金祥同志发表了《论图书馆学的定义》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我觉得这个定义的叙述比较笼统,对图书馆学的含义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哲学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哲学是一种“观”,是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现象和实践的根本性认识;图书馆哲学是“规律”,是关于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定律。图书馆哲学是“方法”,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图书馆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属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通讯》1985年第3期刊出《应该转变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以下简称《转变》)以后,图书馆学界掀起了理论研究热。但这股热目前的归宿却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超前发展”、“应降低理论研究层次”等等。图书馆学界不少人又走上了新的图书馆学“振兴之路”。对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审视一下1985年以来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轨迹,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转变》一文本来抨击的是图书馆学缺乏理  相似文献   

14.
为把握时代脉搏,回答图书馆学的时代之问,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继学开新:图书馆与时代”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图书馆向何处去”“图书馆学向何处去”和“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互动”三大主题展开研讨,形成诸多观点,并凝聚出关于图书馆技术取向、图书馆学理论方向、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实践互动等一系列重要共识。本文梳理了学术研讨会上近30位专家的发言要旨,围绕三个主题的焦点探讨、观点碰撞和共识融聚分别展开分析,并从拓展图书馆学优势空间、适应技术变革寻求突破、夯实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知识共同体四个方面梳理图书馆学未来的探索方向和路径。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两个悖论,悖论之一:定义。在定义“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时,人们总避免不了地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图书馆学是研究探讨图书馆处理知识载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这些定义都重复了“图书馆”这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献本质特征的透视和图书馆活动实质的聚焦,认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是知识存取。用“知识存取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韦伯斯特的《新大学辞典》称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专门人员”而情报学则是“关于人类知识之搜集、分类、存贮、检索和管理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科学”。关于情报学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也就是我们巳知道的图书馆的作用。因而,上述几种说法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尽恰当的。而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也许更好一些。波特在他1933年发表的《图书馆学引论》中曾经指出:“图书馆学的基础是借助于结构式(可感知)记录而存在的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过程”。这个定义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关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所谓争论,导源于对学科定义“文本”的错误解读,混淆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图书馆学的简式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复式研究对象是图书馆活动,系统、要素、关系、矛盾、规律等均应视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界》2009,(2):21-21
1月8日 广西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秦小燕出席区社科联举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评议座谈会”,对自治区社科联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行评议。 1月10日 《图书馆界》编辑部应邀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就《图书馆界》编辑部工作、图书馆学学术论文写作及图书馆学相关问题与有关教师、研究生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清末民初日本图书馆学传入中国的四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国人对日本图书馆的考察,维新变法时期日文“図書館”一词的传入,清末新政时期日本图书馆学论著的翻译与介绍,以及民国初年对日本图书馆学的研究。日本图书馆学的传入对中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一词逐渐被官方认可并广泛使用;图书馆学研究由译著发展为国人自己撰写论著,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东洋式之图书馆”影响了当时中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表3。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